政府越来越象家皮包公司
公司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皮包公司的主要经营手法,是空手套白狼,利用自身的人脉关系和掌握的信息渠道或某方面的特殊优势赚钱。现在的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来源大概就是土地了。而国有土地出让是挂牌拍卖的,谁出价高就卖给谁。
全世界的银行一个样,全部是欺贫爱富。它把从老百姓口袋里收购来的零散钱,集中起来统一供给某些企业使用。由于这些企业的钱来得太容易,所以就喜欢去买土地。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其他投资渠道还是不够宽的。
买土地,亏了不怕,大不了银行挂个帐。作为银行呢,不管以什么变通方式,把钱扔给房地产企业总体会感觉到安全。因为房价在一路走高。银行的钱吗,反正是贷给其他人使用的,你用他用都一样,只要我这个行长在位期间相对没有风险就行。挂帐就挂帐呗,只要能收回利息就行。其实三产了也不怕,反正可以销帐。
而企业呢,赚了,就把钱全部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政府呢,有人以高价购买土地也很开心,钞票大把大把地进来了,政绩也一步一步地提升了,还可以拉动内需,报个什么指数提升了多少多少等。
但是,土地资源是很有限的,地越卖越少,房子越盖越多,空房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有些人购买的房子可能要十几代人也住不满;而另一些人呢,自己这一代可能晚上还要借住他人房屋。据说,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把应当留给子孙们用的土地也卖掉了,这就象美国人的消费观一样,喜欢透支,只是我们透支的是儿孙的土地。
正因为如此,因此就经常听到新地王的新闻。新地王的出现,房价不一路攀升才怪。
据说,中央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现在是市场经济,而且还是有中国特色的。不管你中央出台什么政策,拍卖是公平的。只要有人出高价,根据市场规律,政府只能把土地卖给出价最高的人。高房价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也是中央也感觉到无奈的原因所在。
所以,现在的地方政府,就象一家以主营土地为主的皮包公司。为什么说象皮包公司?因为土地其实不是政府的,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的。政府在国家中,仅仅是其中一个主体。只是政府有强制权,所以由不得你同意与否,政府会以发展需要为由强行征用,然后再以拍卖方式寻找好买家。而卖来的钱呢,大部门用于弥补人头经费。所以有人说,现在的政府其实就是吃饭财政。
虽然老百姓对政府的征用行为有异议,但没有办法。按道理,工商是可以管的,因为市场是由工商管的。但由于是政府,所以工商也没有办法,无法制约他,为什么?因为工商局长也只是政府这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一切当然只能听凭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否则非被解聘不可。
政府象皮包公司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现在的领导都是喜欢跑效益好的企业的。那家企业效益好,领导准喜欢往那家企业跑,没有效益的企业领导一般是不太愿意去的。这与商人一样,商人也是喜欢与效益好的企业打交道的,因为效益好的企业相对信用高,一般不太会拖欠货款。
所以,现在的机关里人们叫领导好象喜欢叫老板就很正常了。既然是老板,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至少也是个部门经理。
但是,政府好象又不是一家很守信用的公司。若是评信用等级,估计不会超过B级。为什么?因为政府老是违约,讲话不算数。按规定,政府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纳税人交纳的税金就是政府提供服务的报酬。我报酬交了,你应当要提供服务,服务不符要求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在法律上,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就应当履行什么样的义务。而现在的老百姓交了保护费,权利却很难得到保护。那不是政府违约是什么?信访大军就是这样形成的。
已经交费,得不到等价服务,或者同样的交费,得不到同等的服务,这有背公平原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实质上是违约,政府应当要承担违约责任。但不知对政府提供不合格服务的违约行为是否可以提起诉讼,若好诉,不知那家法院可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