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20年20人(9)
禹国刚:深圳股市的铺路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日本一位友好人士向我国提出,由日方出资选派两位中国青年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接下了这个请求,由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外贸学院组成专家小组选人,当时的要求是一要懂日语,二要有一些基本的银行、证券知识。
机遇就这样落在了一个叫禹国刚的年轻人身上。当时,禹国刚是深圳爱华电子公司的秘书,当他得知招考小组在广州选拔人才后,就一个人悄悄来到广州进了考场。禹国刚的日语才华使他顺利过关,而他自学的金融知识更成为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当时,招考小组的人惊奇地问他:“关于金融证券,我们的大学里也没有这样的专业,你从哪儿学到的?”禹国刚回答他们:“我是博览群书,什么都看。”招考小组面对这个年轻人,欣喜地说:“你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就这样,禹国刚被送到日本,系统地学习了证券知识。
禹国刚在1985年回到深圳。其时,正逢深圳要到日本发行日元债券,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知道了有这样一个精通日语又精通证券的年轻人才,就亲自找禹国刚谈话,并把他从企业调到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从此,禹国刚开始步入搭建深圳证券市场的工作。在深交所建立以前,深圳一些企业发行股票、深圳筹建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柜台等一系列工作,他都参与了设计和管理。90年代初期,当听闻上海正在积极筹建证券交易所的时候,深圳市政府觉得在这方面不能落后,于是也准备建立证交所,禹国刚又被委以筹建的重任。其时,禹国刚还写了不少书传播证券知识,上海证交所的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就说,他在接受筹建交易所的任务时,是看了禹国刚的书才对交易所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深圳股票市场却出现了一场风波,影响了交易所的筹建。其时,深发展、原野、万科、金田、宝安等几个已经在证券交易柜台上交易的股票出现了强烈的炒作,股价只涨不跌,扶摇直上,吸引了内地大量人群南下深圳炒股,股票黑市也泛滥开来,深圳的空气里都弥漫着股票的气味。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位《人民日报》记者的重视,他写了一份内参送到中央,一位中央领导写下了“关!关!关!”的批示,中央多个部门组成调查组到深圳调查。尽管后来在江泽民同志的过问下,深圳股市没有关掉,但这份内参使深圳筹建交易所面临不少困难。一度有人提议,为了避免引起过多的注意,筹建中的交易所可以定名为“深圳证券市场”,只是在禹国刚等人的坚持下才没有成为现实。1990年12月2日,深圳证交所先于上海证交所开业了,但是过于小心的深圳不敢伸张,将其称为“试开业”,连开业仪式都没有举行,原先在交易柜台流通的股票也没有像上海一样归并到交易所,一直到第二年的7月3日才宣布正式开业,但已经比上海晚了一步。
深圳证交所建立以后,禹国刚出任副总经理(未设总经理)。但是,经历了“内参风波”的深圳证券市场,从此变得小心谨慎,缺少发展的魄力,在市场发展上渐渐落后于上海。这种状况终于引起了深圳市政府的不满,1993年7月,市政府从北京请来夏斌担任深交所总经理,从此,禹国刚淡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心,开始专心进行市场的研究,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