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沪深市场重新竞争起来


     

中国股市20年系列评论(5)

让沪深市场重新竞争起来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建立,都比中国证监会早,因此它们在刚面世时并不属于证监会领导,而是由上海、深圳两地的地方政府领导。这种由历史形成的基本格局,对早期中国资本市场的行情演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1996年沪深两地竞争所引发的牛市行情。直到今天,官方对于这轮行情的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

    确实,在这一轮由深圳首先发动起来的行情中,掺杂了太多的违规行为,地方政府指令商业银行向证券公司提供贷款,证券公司受命炒作指定股票。两家证交所作为受地方政府直接领导的机构,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交易所应该保持的中立态度,成了多头行情的鼓吹者,两个市场基本上处于半公开的操纵之下,地方政府实际上成了两个市场的最大庄家。这种恶性竞争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警觉,在当年年底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措施,其中包括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措词强硬的文章,终于把“牛头”强按了下来。事后,受命拆借资金炒股的部分银行和证券公司的高管都受到了记过、撤职、市场禁入等处理,而两家交易所也从此脱离地方政府,改为由中国证监会直接领导。

    尽管如此,这一轮席卷全国的牛市行情,仍然有其值得肯定之处。在这轮行情出现之前,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受着熊市行情的折磨,不仅投资者损失惨重,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也面临困难,还显稚嫩的资本市场大有夭折的可能。正是这一轮持续将近一年的牛市行情,为市场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重新激发了民众的投资热情。大量企业借着这股势头得以成功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原来,不管是沪市还是深市,都还只是地区性市场,而在此之后,两个市场才开始成为引起全国民众高度关注、参与踊跃的全国性市场。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沪深两地的积极竞争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只有竞争才能让市场发挥出优胜劣汰的机制,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因此,对于这轮牛市行情,我们必须看到其蕴含的积极因素,至于竞争中的违规行为,更多地表现为地方政府对市场的不适当干预和利用。如果能够从制度上保证政府约束自己的行为,充分尊重市场,同时加强市场监管,那么,这种竞争就能恪守在市场的框架里,而不致引起那么大的震荡。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的处理只是用行政手段强力按住了“牛头”,而对政府过多地卷入市场竞争没有吸取必要的教训。

    在沪深两家交易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管理后,它们已经成为证监会的从属部门,更多地像一个行政机构,而失去了市场竞争的冲动。当然,在深圳证交所先后推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后,上海证交所感到了压力,十分渴望以创立国际板来重树影响力,但是这种构想已经不是上海证交所自己可以决定的事,而是必须服从于证监会乃至更高层面的统一安排,这使得它在市场创新方面只能长期无所作为。很显然,一个没有了竞争力的市场,必然是一个缺乏活力的市场。为了让中国资本市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的市场格局进行重造,让沪深两家交易所回归市场,让沪深两个市场能够在法制的框架下重新展开竞争。

以我多年的经验,推荐一个不错的证券网站  点 击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