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钱”为本?
——论高科技在豪宅中的应用
国人对于豪宅并不陌生,尤其是那些好莱坞影星们无论是在银幕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些豪宅,但是对于现实中的高科技豪宅,第一次引起国人极大兴趣的,应该是比尔.盖茨那栋位于美国梅迪纳华盛顿湖畔“183573rdAveNE,Medina,WA98039”地址的高科技豪宅。随着我国胡锦涛总书记的做客,国内多家新闻媒体也把目光对准了这座神秘的豪宅。据有关媒体报道说,这座历时四年,前后花费6000万美金(一说花费7500万美金)的豪宅把高科技应用演绎到了极致:客人从一进门开始,就会领到一个内部装有微晶片的胸针,这根胸针预先设定了客人偏好的温度、湿度、灯光、音乐、画作等等条件,这样无论客人走到哪里,内部的感测器就会将这些资料传送至中央电脑,将周边环境调整到客人熟悉且喜爱的程度。等客人进入房间后,藏在壁纸后方的扬声器就会响起客人喜爱的音乐旋律,墙壁上也会投射出客人熟悉的绘画作品。客人还可以使用一个随身携带的触控板,自己可以随时调整感觉。更为奇妙的是当客人在游泳池游泳时,水下都会传来悦耳的音乐声。据说整座建筑物埋了84公里长的光纤缆线,但是客人却在墙壁上看不到任何一个插座,原因是主人不喜欢“乱糟糟”的感觉。
比尔.盖茨的豪宅我等凡人是去不了的,但是作为一个地产界的资深人士,我还是有机会了解和目睹了高科技近年来在豪宅中应用的点滴。第一次对于高科技在豪宅中应用有印象的,应该算是2004年去参观上海的新天地。在香港瑞安集团罗康瑞先生的倾心打造下,上海的那些石库门建筑物居然成了“中国人看着是个外国的玩意儿”、“外国人看着是个中国的东西”、“老年人看着是个怀旧的建筑”、“年轻人看着是个时尚的场所”,能够做到如此“众口调和”的豪宅,据说罗先生花了大量心血和银子,设计费就是几千万,而且这些看似古董的建筑物下方,也是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高科技光缆。再之后对于高科技在豪宅中的应用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参观中国住交会时,在北京参观“盘古大观”。这个项目距离水立方180米,距离鸟巢500米,当时的售价是每平方米7.5万元人民币。该项目在室内空气质量、防噪音、安全设置等方面也使用了许多高科技技术和设备,虽然设备众多,但是操作面板都集中在一个只有几十厘米的操作板上。而最近几年来,一些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在一些南北方一些著名的豪宅产品上大量应用而且成为豪宅的硬件标准,成为吸引包括海归在内的青年成功人士的一张王牌。比如深圳的蓝牙水晶,该项目利用了十大生态智能技术:能量活性建筑基础系统、天篷柔和辐射制冷系统、分散式新风系统、第三代窗箱式装配玻璃幕墙、隐蔽式外窗遮阳百叶、智能采光照明系统、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高效防噪声系统、双层架空地面系统以及给排水集成控制与水循环再生系统等;浙江的西湖8号公馆,该项目使用了包括置换式新风系统、中央真空吸尘系统、外遮阳、高效节能门窗、浮筑楼板、后排水系统等“七大节能”技术,还有智能安防和智能家居两大智能系统;首都北京的世纪财富中心,不仅使用了中空Low-E玻璃,而且内外层均为钢化玻璃,内层加镀银、钛、锡等五层金属膜层,具有极好的节能保温、防结露、防紫外线、防潮、防静电、隔音、高透光度和采光度等效果,总体楼宇能耗节省达50%以上;而上海的中鹰黑森林更是大手笔,这个据说是上海首个高舒适度、低能耗恒温恒湿楼盘共运用了102项世界先进节能建材、16项德国建筑科技系统,联合了56家德国建筑建材品牌共同开发而成,就连屋顶和楼底也采用多达11项的屋顶生态科技种植花草形成了屋顶生态。就连古都西安,也出现了第一个高科技豪宅项目——城市风景·8号府邸,这个只有200户左右的项目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六大科技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天棚柔和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将室内温度将控制在20-26℃之间;“置换式新风系统”将彻底解决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不满,可以很好地为房间源源不断地提供温度在20-26℃、湿度在30-70%的新鲜空气;除了以上这两大智能科技之外,还有“复合外围护结构系统”、“外窗外遮阳系统”、“同层后排水系统”、“智能化系统”等。
其实自从高科技进入房地产行业以来,也一直受到人们的争议。比如在五年前的深圳,豪宅市场上也有“要如此复杂的高科技还不如一个农村来的小保姆”的观点,一些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而且受到南北地域差别和人们居住观念的影响。除了这些因素,凡是具有高科技的豪宅都是售价不菲,有的则是同城区域的天价楼盘。事实上消费者对于这些高科技豪宅短时间内也不大认同,西部某城市一个配备了高科技的豪宅在三个月内只销售了两套,一时间被当地媒体称之为“鸡肋”。不仅如此,如此众多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对于开发商的开发理念、资金实力乃至施工单位的人员素质都提出了严峻考验,都说是“科技以人为本”,在房地产行业,这话却变成了“科技以钱为本”,最终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
其实自从高科技进入房地产行业以来,也一直受到人们的争议。比如在五年前的深圳,豪宅市场上也有“要如此复杂的高科技还不如一个农村来的小保姆”的观点,一些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而且受到南北地域差别和人们居住观念的影响。除了这些因素,凡是具有高科技的豪宅都是售价不菲,有的则是同城区域的天价楼盘。事实上消费者对于这些高科技豪宅短时间内也不大认同,西部某城市一个配备了高科技的豪宅在三个月内只销售了两套,一时间被当地媒体称之为“鸡肋”。不仅如此,如此众多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对于开发商的开发理念、资金实力乃至施工单位的人员素质都提出了严峻考验,都说是“科技以人为本”,在房地产行业,这话却变成了“科技以钱为本”,最终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
电影《钢铁侠》中主人公斯塔克的高科技豪宅也令人记忆深刻,而在斯塔克奢华的高科技豪宅里,则更是处处渗透着各种无线技术应用。比如通过蓝牙设备,主人不仅可以轻松完成手机与PC之间的无线数据同步,创建自己的即时网络共享演示稿或其它文件传输,还能方便地召开小组会议,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办公室进行对话。主人可以随时随地随身,用手机连接 GPRS、EDGE 或 UMTS 移动网络传输信息,实现无缝事务处理。看来我们要感谢好莱坞的电影人的大胆想象,这也许才是未来高科技豪宅的样板:真正的高科技会使生活变得轻便自如,再也不用为那些缠绕在一起的电线发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