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感受美国民主


     来华盛顿已经几天了,因为有其它的事情,梦寐以求的华盛顿民主之旅一直没有时间。12月11日,我终于能抽出时间,在华盛顿作半天的游览。

     我把这次华盛顿之行定义成美国的民主之旅,希望在华盛顿能够找到美国民主制度形成的痕迹。因此,我基本上定了这次游览华盛顿的主要目标,他们分别是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杰弗逊纪念堂和国会山。之所以没有选择白宫,是因为我觉得白宫代表的是权利,和我的民主之旅的主题不符。为我们做导游的黄先生说我要去的几个目标景点都是在华盛顿国家大草坪周边:其中华盛顿纪念碑在大草坪正中央,南边是杰佛逊纪念堂,东边是国会山,西边是林肯纪念堂,北边是白宫。我听了突然觉得,这个布局和天安门广场的布局很像。

     我们很快就来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的,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底部面积为39平方米,高169米,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70秒到顶端的高速电梯,游人可以通过电梯直达纪念碑的顶端。来之前我通过网上资料得知,在纪念碑的内壁上镶嵌着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其中有一块刻有中文的纪念石是由当年的宁波知府所赠的,碑上刻有清朝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碑文如下:“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也就是说,在一百多年前,国人就意识到了华盛顿的伟大,其伟大的本质是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基础,即“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本来我期待这次登纪念碑能够有机会寻找这块石碑,作为我这次华盛顿民主之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人算不如天算,尽管我们早早的来到了纪念碑下,却被告知由于电梯维修,今天暂停对外开放,非常遗憾。在华盛顿纪念碑下,我有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但我突然觉得,如果我进去了,这种感觉反而会被破坏,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几个景点也采取这种方式。

(在华盛顿纪念碑前留影)

     离开华盛顿纪念碑之后,我们便来到了下一站杰弗逊纪念堂。杰弗逊纪念堂位于华盛顿纪念碑正南方,是1934年为纪念杰弗逊诞生200周年,由国会拨款建成的。这座纪念堂,按杰弗逊喜爱的罗马神殿式圆顶建筑风格设计,是一座高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大厅中央耸立着高近 6 米的杰弗逊总统立身铜像。身后的石壁上,镌刻着杰弗逊生前的话:“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 由于杰弗逊起草了《独立宣言》,他成为美国建国的重要领袖。

(在杰弗逊纪念堂前留影)

     由于参观的游客很多,我很快就离开杰弗逊纪念堂,前往林肯纪念堂。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标志,为纪念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纪念堂位于在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碧波如染的波托马克河东岸上,是一座用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腊神殿式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建于1914年,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圣地。因为林肯真正的把美国的建国先驱们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南北战争使美国从独立走向了建国。由于林肯唤醒了美国国土上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并一直影响至今,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面向20多万民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掀起了反种族歧视的高潮,这也是林肯精神的延续。

     离开林肯纪念堂后我们便驱车前往国会山。如果说华盛顿、杰佛逊和林肯代表着美国民主制度的过去时,则美国的国会山代表的则是美国民主制度的现在时。在美国有一个电视频道,在一天24小时直播美国国会的情况,美国国会的每一个辩论,每一次决议都通过电视的直播传递到每一个选民家里。通过这个节目,美国的选民可以很直接的看到自己选出的众议员是否真正在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从而决定下一次投票时的选择。一个好的民主制度,一定是公开的、透明的、可自动纠错的制度,在国会山边上的长凳上,我久久的陷入了沉思。

     在这里,华盛顿、杰佛逊、林肯,一个一个伟大而圣洁,他们手中有无限的权利,但是他们很害怕权利对人造成伤害。但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政治家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也正因为这样,华盛顿他们才显得更加伟大。

(在华盛顿国会山前沉思)


 

我的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