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主权货币离人类到底有多远之八 (国际贸易均衡成交中的价值锚内容)


国际贸易均衡成交中的价值锚内容

 

廖仁平

 

上文中最后说:“若用A国、C国替代张三、李四,各国都有各国自己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数据,以其作为价值计量基础,在此基础上公平地折算出各期的市场价格货币值,则各种债务的清算就不会受到物价涨落的影响,各种货币的名义性升值和贬值也不会引起世界经济的较大震荡,将其作为超主权的价值度量衡,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就是可以期待的了。”是结论性的,具体道理还得经过分析A、C两国间的贸易情况后才能明白。

 

在自由的农贸市场中,买卖双方随时随地都存在着讨价还价的事实,供需规律总是起着其对价格和生产的调节作用。任何自由交换的商品都会动态地自动达到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这种发生在农贸市场上的动态均衡情况与在国际贸易中的动态均衡情况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国际贸易中的交易规模要大得多.

假定世界上最初只有两个国家,A国只能生产桔子且也只生产这一种产品,年投入的国民劳动时间总量为100小时,年产桔子量为100个,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小时生产1个桔子;C国只能生产苹果且也只生产这一种产品,年投入的国民劳动时间总量为120小时,年产苹果量为200个,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小时生产5/3个苹果。

两国人民为了既能吃到桔子,也能吃到苹果,就会有贸易的需求。刚开始贸易时,由于双方都不大知道对方的水果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值得用多少国产的水果来交换对方的一定量的水果,一般会通过讨价还价并少量试探性地进行贸易。

比如通过谈判,刚开始时,A国愿意试探性地用一个桔子换回C国的两个苹果,此次交易的结果是双方都享受到了消费剩余,都满意,其交易比例是1:2;于是就有了进一步的贸易需求;在第二次交易时,双方就可能达成3 个桔子换回5个苹果的协议,双方仍然满意,其交易比例是3:5;(普通读者可能会马上说我计算错了,应该与第一次交易的比例一样,是3个桔子换回6个苹果才合理。其实没有错,这是由消费效用递减规律所决定的)于是第三次达成了10个桔子交换13个苹果的交换结果,由于双方都对此满意,不愿意彼此再让步了,这就达到了此两国间此两种产品的均衡数量下的均衡价格,其交易比例是10:13。在这三次交易中,桔子对苹果的相对价值一次比一次低,是不是有哪一国就吃亏或占便宜了呢?没有!双方都满意,都得到了消费剩余,当然两国在分配其剩余量时,每次交易都是不一样的,但最后一次的均衡交易中,剩余量的分配是最公平的,只要市场及各国的生产条件没有变,这种均衡就会在一定时期中保持稳定。

在没有货币出现时,两国间会以此均衡标准进行易货贸易。在有了货币时,各国间就会用更方便的货币进行结算,在此过程中,各国对其产品的价值当然心中有数,在其国内当然都有明确的货币价格。假定在A国的10个桔子的市场价值是10A元,在C国的13个苹果的国内市场价值是20C元,则可认为A、C两国间的货币比价是1:2。如果不考虑各国货币的国际市场供需数量及物流成本等因素,此两国间的货币公平汇率应该是1:2;这是基于两国均衡贸易状态时两国货币的自然汇率,它最公平,所以亦可称为公平汇率。

 

而如果用劳动量来表示的话,假定将A国的每小时劳动单位记为AL,C国的每小时劳动单位记为CL,则A国的100小时劳动可记为100AL,C国的120小时劳动可记为120CL;两国达到均衡贸易时的10个桔子的生产将耗用A国人民10AL的劳动量,13个苹果将耗用C国人民13×3/5=7.8CL的劳动量,二者间的比值是100:78;也可以说此两国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就是1:100/78。

如果两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则这种比值关系就会保持不变,而用各种名义货币表示的价格和汇率会因为多种原因而经常发生变化。

如果两国间在双边贸易中有了债务发生,这种债务及债权既可以用A元又可以用C元记账。但由于不同货币的稳定性不同,假定A国经济稳定没有通货膨胀,而C国在未来的某一年度会有10%的通货膨胀,则用不同的货币记账会有不同的结果。

先考虑用C元记账,比如说C国欠了A国的债20C元,相当于A国持有C国的13个苹果的债权,在两国都没有通货膨胀时,此20C元任何时候都相当于C国的13个苹果的价值。但如果C国在某个时候经济不稳定,发生了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为10%,C国的13个苹果的国内市场价值已经由原来的20C元变为了22C元,A国持有的20C元债权已经没办法从C国换回13个苹果了,A国持有的C国的苹果债权由原来的13个变成了不足12个。此时A国就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用A元来记账了。因为用A元记账,账面上原来的20C元会被记成10A元,即使C国的通货膨胀再高,A国的物价稳定,10A元的价值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而如果改用劳动单位来记账,则不管用A国的AL还是 用C国的CL单位来记账都没有区别。仍以C国欠了A国的债20C元为例分析,这相当于A国持有C国的13个苹果的债权,也可以说相当于A国持有C国7.8CL的劳动量的债权;也等价于A国持有C国的10个桔子的债权,或者说相当于A国持有C国10AL的劳动量的债权;以此劳动单位记账的结果是,无论A,C两国的货币价值如何变化,只要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这个债权都可以兑现成10个桔子或13个苹果,双方都不会吃亏占便宜。这就客观上实现了公平。

 

由两种商品可以推广到一切可用于交易的商品,也可由双边贸易自然地推广到多边贸易,其结论都成立。

现实中的各国能够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品种成千上万,但并不是将全部的产品与服务用来进行国际贸易,而是只提供一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服务到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各国篮子中的产品与服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经过市场的均衡交易后,每一个国家都能够在得到了消费剩余的前提下知道本国那篮子产品与服务的各种当期货币价值,也能够清楚地知道那篮子产品与服务在本国相当于多少单位的劳动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