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将成为中间路线的最佳平台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众多厂商都在寻找中间路线产品,也就是介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或者说尺寸在4-11寸之间的产品。

 

    这期间广为人知的产品就有导航电脑、MID、智能本和上网本。而苹果IPAD在今年上市之后,迅速形成了又一形态的产品----PAD。当然还有一些形态的产品,但要么是很小众的产品,要么很快就消失了。

 

    尤其是随着PAD的出现,中间形态的产品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MID已亡、智能本也注定没有多大市场空间、上网本可以算是昙花一现。惟独导航产品因为其产品的特殊需求而将继续保持下去,但形态和功能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PAD的许多功能将整合进去,形成新的更加智能和多用途的导航终端。

 

    最终的结果是,PAD成为中间路线的最佳承载平台。而IPAD因为其出色的表现,立马成了一个标杆,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向IPAD看齐。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PAD热,几乎所有的IT、通信、家电企业都加入到了PAD的战争之中,正所谓无处不PAD。

 

    但是,想要做出IPAD一样的产品,国内外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做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PAD必将在中间路线大放异彩,出货量绝对会超过PC和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但对于众多厂商而言,PAD并非是如PC或者笔记本一样的标准化产品。PAD真正的市场在于差异化,在于多样性,也就是我们说的XPAD的那个X,不是某个企业的代号,而是用途定义。

 

    从实际需求看,IPAD并非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产品,出货量不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IPAD的用户注定是时尚、前沿、热衷科技以及注重体验、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目前看,IPAD可以说是最佳的移动互联网浏览终端以及具备很高体验特性的娱乐终端。

 

    除此之外,XPAD的市场空间绝对是非常广泛的,比如新型的智能导航终端、针对不同行业(医疗、教育、出版、媒体、交通、电力、服务业等)的功能性终端、类似于IPAD的功能性娱乐终端等等。

 

    这些终端都是基于PAD的新型终端,尺寸在4-11寸之间,而功能主要体现的应用的区分上。

 

    近期,去了上海张江开发区一个朋友的工厂,让我对PAD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坚定了上述的观点。

 

    朋友之前是中科院的一名教授,一直是做某个系列的CPU(类似于龙芯),只是之前的产品很难有市场,因为有英特尔和AMD在哪里挡着。而PAD的出现让其产品迅速有了用武之地,而MTK的模式也给了其启发,因此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PAD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国美、苏宁等卖场销售的各种品牌的XPAD产品几乎都是出自他们,业务发展异常迅速。

 

    而其成本,已经能够控制到300-500元之间,当然要看配置和配件要求了。虽然其产品体验和IPAD有较大的距离,但价格无疑是其杀手锏,成为国内众多企业早期涉足PAD的理想模式。另外一个就是产品形态的多样性,据朋友介绍,刚刚接到美国一个20万套订单,就一个功能,餐厅的PAD点菜终端,美国人已经开发好了软件,只要一个承载平台就可以了。据说,类似的订单在最近几个月非常的多。比如,甲骨文公司也找他们,希望能定制一款PAD,可以让甲骨文数据库用户随时能够掌握其数据库的运行情况。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PAD的多用途,多形态,必将成为下一代移动数字多媒体终端的最佳平台。

 

    不过我要说的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企业想要挖掘PAD这块市场,还是要慎重选择和定位,不要盲目跟风。对于一些小厂商而言,我建议更多的把市场盯在一些小众的行业市场,如果能够和这些领域的软件应用企业联合打造应用解决方案,将会更容易成功。

 

    总之,在寻找多年中间形态产品过程中,PAD无疑是目前看到的最佳承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