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延文:建议杭州市政府公布59套”大师别墅”入住名单


阎延文:建议杭州市政府公布59大师别墅入住名单

   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市政府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筑景观别墅59套,向大师级人才出租。已有主持人杨澜、作家麦家、余华等10余人入住。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几乎一边倒的质疑。对此,杭州回应:“湿地别墅不是保障房”。

一、为什么59套大师级西溪湿地别墅,引起如此激烈的质疑呢?

其一、西溪湿地是世界罕见的国之瑰宝,大兴土木与保护天然景观形成巨大反差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自古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西溪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不可复制的天然景观。它不仅属于杭州,更属于国家,属于全社会,是不可复制的人类瑰宝。

   在这座美誉为“城市绿肺”、“ 杭州之肾”的湿地公园内大兴土木,必然破坏天然景观的原貌,与人类保护天然景观形成巨大反差。试想,今天能在北京的故宫里建造几十座“大师别墅”让名人入住,以此拉动北京的文化产业吗?可见, 西溪湿地别墅引起全社会广泛质疑,毫不奇怪。笔者倒为杭州暗自庆幸,在国际级自然景观中建别墅,不被强拆已经够幸运的了。

其二。别墅超奢华,租金零投入,与百姓蜗居形成巨大反差,人为拉大了贫富差距

   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让百姓共同享受改革成果。然而,西溪湿地别墅的出现,人为造成分配不公,人为拉大贫富差距, 与百姓蜗居形成巨大反差,这是不争的事实。

   据见识过西溪大师别墅的记者报道:“它们是绝对的稀缺资源,而且从此之后也不会再有了,以这样的绝版位置,又是在杭州这样一个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真不知能卖出怎样的天价来。”(《休闲杂志》>2009年第五期《当文化名人恋上西溪美墅》)

   根据报道,这些别墅与西溪湿地的美景近在咫尺,别墅四周绿树清水环绕,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2008年,作家麦家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第二天就赶到杭州,到西溪湿地选择别墅。麦家的豪宅离市区只有几公里,居然能有一大片“野生”田野,“楼下是四周透明的客厅,邀得房子外的芦苇、流水入画,一派自然天成的田园风光;楼上的居室可以用作家居之用,一二楼把工作和家居功能结合得很完美”(《杭州重奖作家:麦家西溪选新家》 2008年11月4日《钱江晚报》);2009年2月13日《今日早报》报道:“余华的房子最实用,前面当工作室,后面适合自己居住。”媒体介绍:“余华的浅黄别墅四周翠竹绿水环绕,一间比教室还大的客厅独立于别墅前,可以想象灯火通明、高朋满座的热闹气息。而小小池塘前有一个小平台,可以靠在古朴的“美人肩”上钓鱼赏水。”据说,整套别墅三面环水,连卫生间都是水景房。冯小刚的西溪美宅,“迈过小桥流水,芭蕉掩映、茑萝缠绵中的大别墅是名导冯小刚中意的,是别墅中面积最大的——360平方米。”最精彩的是住宅中央那块几乎有40平方米大的眺望台。这个眺望台由木板搭建而成,分上下两层。眺望台的前方是一片开阔的水域,前方500米就是生态保护区了。

麦家的西溪别墅,转自2009年《今日早报》

余华的西溪别墅,转自2009年《今日早报》

   而这些奢华别墅的租金呢?则是零投入。据媒体报道,2008年记者采访有关负责人得知:别墅租赁期一般为20年,前五年内不收租金,物业费也只有每平方两、三元钱。

   与此同时,政府却为“大师别墅”埋单,提供了相当高端的奢华服务:“园区位于西溪湿地二期范围,但游人不能到达。专业物管公司今后将为名人提供周到服务,配备几十人的安保队伍24小时巡逻,智能化防控设施亦将到达园区内每一个角落,安保工作可以说密不透风。”

   与普通百姓的蜗居相比,这真是天壤之别。今天,有多少百姓当着房奴,有80后北漂小伙造蛋壳房,还有多少拆迁悲剧……住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首要焦点。有评论者指出,政府应该把改善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放在首位,如今却成了给成功人士的奖励,显然是走偏了方向。某些专家的批评更是一针见血,“本来社会就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一些地方政府给家财万贯的名人建“保障房”,既关怀错了地方,又刺激了低收入群众。”可见,这种人为加大分配不公,人为拉大贫富差距的做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质疑.

   现在,杭州市有关部门回应,西溪别墅不属保障房系列。但无论是否保障房,都是国家财富,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这些社会财富的分配应该最大限度增加百姓的福祉,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而不是打造极少数“大师”级的奢华。

其三、吸引名人入住奢华别墅,是否存在权利寻租,这也是质疑的焦点。

   正如新华调查《杭州西溪湿地建“别墅保障房”吸引名人大腕,是耶?非耶?》所指出:“‘租赁’说法难掩‘特权房’本质”。(新华网2010年12月10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市民提出,他们从媒体上看到了入驻西溪创意产业园的文化名人,其中有一些名人拥有多重身份,比如有的是作家,但是同时又担任作协主席等职务,有行政级别,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有没有权力寻租等腐败。”

   众所周知,作家麦家就拥有多重身份,他是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却又做了跨地域的杭州专业作家。他的《暗算》获茅盾文学奖虽引争议,但立即得到杭州市政府的重奖:据《钱江晚报》2008年11月4日报道:“杭州市为“回家”的麦家送上一份大礼——分配青园小区三期130平方米新房一套”,另一篇题为《麦家信步西溪选别墅 》的报道说:“我们奖给麦家的住房在青园,位于西湖文化广场背后,景观很好。他这次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5万元奖励,而杭州的奖励将是这个数额的6至10倍。而且,他马上就要去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挑别墅。”也就是说,麦家获茅奖后获得了杭州数十万元奖金、此外还有一套130平米新房和一套大师别墅,确实称得上“重奖”。

   获奖后的巨大利益链,不能不使人质疑。惊人的重奖令人咋舌,文学奖的买奖谋奖为何屡禁不止?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此外,浙江作协主席程蔚东,曾任浙江广电厅副厅长,是厅局级干部、国家公务员。尽管拥有公务员身份,仍进驻了西溪的“大师别墅”。

其四、政府豪华投入,以西溪豪宅吸引名人拉动经济,各界存在很大争议

   杭州市政府以西溪湿地豪宅吸引名人拉动经济,近日引来各界不断的质疑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牛凤瑞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人才采用的人才保障房,值得商榷,什么叫人才?是谁定的?应该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一位专家认为:对杰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应该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因为杰出人才、文化名人自有他的市场价值,杰出人士的“奖励”应该是从市场中获得。有些专家的建议则更明确:相对于政府忙着盖房子便宜出租、出售给人才,不如将精力更多地用于规范权力运行、改善创业环境、确保公平竞争,使真正有才能的人都能自由施展自己的抱负,给社会、给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 面对质疑, 杭州市政府只有公布59座西溪别墅的“大师”名单,真正政务公开,才能解疑释惑。

   近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办公室回应称:西溪创意产业园是由西湖区政府2008年建成,属于国有资产,与名人是租赁关系。

   既然是国有资产,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就应该让纳税人清晰国有资产的分配情况。况且,别墅价值不菲,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杭州市政府应该分别核实59套别墅究竟哪位名人入住,尽快公布59套大师别墅的住户名单, 真正做到政务公开,使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这是释疑解惑的最佳途径,也是使群众满意的最好方法。

   我们期待杭州市政府,尽快公布西溪湿地公园的59座“大师别墅”住户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