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自我表扬是“坏事变好事”的习惯流露


       造成26名矿工死难“12·7”河南渑池矿难已进入善后阶段。日前,河南省政府调查组组长、河南煤监局局长牛森营向媒体披露了一件令他“无语”的事情。话说调查组成立大会上,出事煤企老总一再检讨,表示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理;而随后发言的渑池县副县长魏保元却开始了“一二三四”点的冗长自我表扬,“一是周密安排部署、二是狠抓隐患排查、三是严格查处生产矿井三超和三危险的行为、四是严格实行煤矿安全检测……”(中国新闻网12月9日)

      一起死难矿工26人的特大矿难,在渑池县副县长那里,“神奇地”演变为“自我表扬”的典型案例,并在严肃的事故调查大会上堂皇道出,这其实已经不再是“无语”那么简单了。这位副县长的脸皮之厚令人惊叹,而其自我评价之错位,更是令人出离愤怒。然而,冷静想来,却又不免对其多了一丝宽容和无奈。应该说,沉溺于自我表扬的副县长不过是在按照惯常的套路行事罢了,其自我表扬则是这种官场惯性的“习惯性”流露。

      说这事一种“习惯”,并非凭空妄说。眼下很有一些基层官员,依赖一种高度程式化、形式化的文牍指导具体工作。大会小会,布置总结,无非都是“一二三四”那一套,即便会议内容有所不同,也不过是行文措辞上略加调整文饰而已,本质上的程式不会有任何变化。这种情形愈演愈烈,甚至被总结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在这部分官员以及秘书班子眼里,哪怕是矿难事故原因调查这样的“个性”会议,也一样可以用惯常套路轻松应付。

      单纯审视其所开列的几点表扬“意见”,套用这位副县长的语体,大体上也可以找出“一二三四”几个特点:一是高度概括,二是十分全面,三是领导重视,四是针对性强……这些特点注定会让这样一个发言提纲具有普遍的、笼统的适用价值。事实上,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的很多工作正是由这样“普遍适用”的领导讲话指导的。副县长自我表扬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实中那一项项千差万别的工作往往在这样的高度笼统中被概括得面目模糊。

      进一步探讨,官员发言之所以总是沦为笼统的“自我表扬”,还应该挖掘其如此行事的深层原因。这些年来,在一些基层官员那里,“坏事变好事”已经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灾难事件的伤恸、反思,在他们那里往往都是浮云,他们更热衷于挖掘大灾难中的“感动”细节,更愿意表达他们事发前的“先知先觉”、事发后的“高度重视”云云,至于其所应该承担的领导责任,应该记取的深刻教训,往往轻描淡写,甚至闭口不谈。似乎一个“感动”就让整个灾难事件涂抹上了令人愉悦的亮色。

      当然,与事发前不负责任的监管一样,官员事后的自我表扬也是一种变相的推卸责任之举。既然一切隐患都在副县长周密关注之中,那么出了事自然也就不用承担什么责任,责任都是“下边”的。

      副县长的自我表扬看似高明,实则只能是适得其反。渑池矿难疑点重重,比如说,出事后矿主不仅不上报,还隐匿尸体;下井人数底数不清,伤亡人数一变再变;非法开采畅行无阻,监管形同虚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指煤矿的管理和政府的监管,岂能因为一个副县长不厌其烦的“一二三四”自我表扬就能掩盖过去?值此矿难高发时期,公众期待有关方面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追查渑池矿难中的人为因素,并通过彻查这名副县长的自我表扬案例,打破一下这种“习惯性”的官场惯例;同时,也应该深刻反思“坏事变好事”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