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工业的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变


  11月30日,“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论坛”在北京召开,众多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2010年年尾持续升温的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话题。工业化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特别为本次论坛发来了贺信,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刘颖常务副理事长进行宣读。周子学表示,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支柱地位在较长时期内还不会改变,发展更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推进工业强国建设,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信息化为我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信息化正在研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构建信息社会,加快社会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和共同任务。

  以下是周子学贺信实录:

  周子学:

  周子学: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论坛组委会,值此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召开之际,我谨向主办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国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新中国成立60余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30年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解决了工业从无到有的问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又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符合国情、门类齐全的信贷工业体系,解决了工业从小到大的问题。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主要解决工业由大到强,建设工业强国的问题。2009年我国工业占GDP的43%,预计到2015年仍会占到GDP的40%左右。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支柱地位在较长时期内还不会改变。发展更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推进工业强国建设,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信息化为我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信息化正在研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构建信息社会,加快社会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和共同任务。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二五”时期,我们应把握全球信息化和信息通信技术新趋势,扣紧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深度融合。牵引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在信息技术向各行各业应用渗透的过程中,新的经济形态已处显雏形,融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传统产业正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成为引领我国未来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力量。值此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2010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论坛的召开非常适时。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谋发展方略,对促进我国工业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衷心的祝愿论坛的成果丰硕,圆满成功,周子学,2010年11月29日。——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