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要构建一个“池子”容留涌入中国的“热钱”,这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至2005年,人们就一直在讨论,用什么办法吸附“热钱”。当时,学界一般认为,鉴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过小,所以对流动性的吸附能力有限,如果管不好,房地产、股市的泡沫会十分巨大。
后来的事实证明,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巨大。要澄清一个问题,周小川说的“池子”既非股市,也非房地产市场。因为,这不在周小川的职权范畴。所以,他所说的“池子”一定是与央行相关的工具,是央行可以操控的工具。
我理解的“池子”其实就是用多种工具吸附市场流动性的手段,也可以视为“一篮子手段”或“一篮子工具”。我们必须注意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必须减低构建“池子”成本。上次央行对冲流动性所用的工具,主要是不计代价地发行央票、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两个手段都是有成本的,因为都需要向金融机构支付利息。上次中国央行一面加息,一面发行央票、提高“存准”,这必然使得央行对冲流动性的成本越来越高。
尽管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通过不断地买卖央票或债券可以有一点收益而对冲掉部分成本,但那其实远远不够,甚至可能发生亏损。怎么办?其实,亏损、尤其是央票所发生的利息必须又财政补足。
大家都知道,银行票据的发行收入是没有盈利项目背景的,说明了,发行央票所收入的货币都静止在央行的账户上,没用。因此,这部分资金等于财政在白白支付利息。数额有多大,说不清。不过,按大约4万亿的规模、平均2%的成本估算,每年800亿元人民币,如果加息,这个成本会更高。这不是一个小数据,取消农业税,每年财政收入不过减少600多亿元而已。
所以,未来如何减少成本,是个大问题。我们必须意识到,允许无度上调“存准”和发行央票,这等于是允许让“热钱”去无度地打劫我们中央财政的收入,势必弱化财政对民生的保障能力。这是中国老百姓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第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冲“热钱”带来的流动性,不能伤害实体企业。央行回收流动性是总量回收,不管钱是谁的,收回来就完事。但是,从2003年至2008年的回收过程看,央行回收流动性没有充分考虑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结果是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巨大,根本就对冲不过来;另一方面是企业严重缺钱,举步艰难。
央行必然清楚。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国际国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飞涨,势必加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你加息、你紧缩,你可以抑制国内的投资需求,但你抑制不了美元的贬值,抑制不了因为美元贬值而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企业贷款需求大,不是因为他们对原材料的需求多了,而是因为原材料价格贵了。如果把这两个不同因素导致的贷款需求增加一样看待,那对企业是犯罪,对中国经济是犯罪。所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必须细致入微。不能只顾总量问题,不顾结构问题。必须首先分析结构问题,采用结构性政策,对症下药,才能使政策更加准确。这才是宏观经济调控水平需要尽快提高的方面。
另外,今天值得一说的还有三件事:第一,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开始质疑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主动的重要手段。因为,所有国家都痛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都担心“热钱”冲击本国经济。所以,中国反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明确指出这是美国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对世界“不负责任”行为,这十分到位。
第二,国家外汇局接受央视采访。这个文章我看了,其实邓先宏并没有说“热钱”是多是少,严重与否。他说得比较客观:第一,不能简单计算;第二,预期存在;第三,严厉打击。但我不完全同意“没有大规模流入”的说法,预期在不断被强化才是最大的流入。
第三,昨夜黄金价格终于突破1400美元大关。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昨夜美国指数也是上涨的,而且从技术指标上看,美元反弹概率极高。那为什么黄金还会强势上涨,这其实说明一个问题。市场上对信用货币的强弱已经不太在乎。什么意思?美元指数反映的是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比价关系,现在,这一篮子货币都在贬值,都在量化宽松,那货币价值必然出现扭曲,不能反映真实价值。所以,无论美元指数涨跌,黄金刚性上涨。
现在,黄金这样的情况正在向其它商品扩散。最直接是有色金属,昨夜,也同样出现美元指数上涨,而它们价格继续创新高的情况。
关注这样的动向对股票投资十分重要。这些都是新的情况。美元也许会较为强势地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必定会受到影响,但如果“不管美元如何涨,商品价格只是小幅调整,或横盘整理,那我们说的情况就真发生了。商品摆脱美元而走出独立行情。
每天晚上的7点30分到8点,我都会和老朋友张劲东先生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投资大参考》节目中,一起再聊聊每天影响证券市场的那些事儿,中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从宏观经济事件中找到适合资本运作的投资机会,就成为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希望能从我们的“只言片语”中,大家能得到些启示,我们这档栏目也开通了短信热线(15010105189),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能跟大家进行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