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和人力资本会不会得到更明确认定,这次人代会上各个代表团都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现在强调监督的政策比较多,总是觉得管理不够严。但一些地方主管官员却意识到对企业家的鼓励机制更重要。
低谷时期,国企很困难,我们一再呼吁,建立监督机制的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当然,在短时期内,尤其职工大量下岗的情况下,过高地认定企业家的价值也有一定困难。企业家追求的是认可度,不一定要年薪多少,关键是名份上、感情上、心理上获得尊重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满足,干劲很难持久。他可能会拼命一时,负几年的责任,把一个亏损的企业做成一个辉煌的企业,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事业心,但事业心满足了之后又拿什么满足他呢?
其实,对企业家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分配问题,而不是产权问题。给一点股份,对大多数企业家并起不到多大激励作用。关键还是工薪收入,让每个人的每一份工作都能得到应用的报酬。
企业家:需要监督还要需要激励?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家贫想贤妻”,想到了当家理财高手陈云。今天,国有企业的“一个好班子”,同样被国家决策层看做搞活经济的重要条件。低谷时期,企业家的作用更显突出。然而,具体到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的认定,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