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滩水电站(1)--《呻吟》系列九


                                                                 

龙滩水电站是红水河十大梯级水电站的第四级,是中国即亚洲已开始发电仅次于三峡的第二大水电站(几年后,已兴建的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建成,龙滩电站也是中国第三大水电站。),装机容量630Kw,年发电量187亿度,2006年前后,总投资为243亿;后又增加至283亿;2008年下半年,从媒体、网络资料显示,总投资增加到330亿。大唐公司65%,广西35%,贵州5%

坝址与红水河下游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城相距15公里。淹没包括广西河池市天峨、南丹,百色市乐业、田林、隆林;贵州黔南州罗甸,黔西南州册亨、望谟、贞丰,安顺市镇宁,两省区五州市十个县49个乡镇234个村873个村民小组,搬迁移民人口8万余人。

中国水库电站移民有数百万上千万,红水河天生桥一级、二级电站,龙滩四级电站12万多移民是中国各个不同年代水库移民的缩影

 

   

                     

 

                

        

                                    

                                                                                                      

 

 

        

 

地球是由无数的大块小块连接而成,其中的一些小块是属于居住在其上的某个小集体或个人,那些个人或集体抑或他们的祖先居住在那儿已有数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电站要蓄水发电,蓄水就必然要淹没江边、河边、沟边的田地房屋,电站要靠淹没那些人的田地、房屋蓄水发电卖钱,应当给予补偿。淹掉房屋就是淹掉他们的家园,淹掉田地就是淹掉他们的命根子,就是淹掉他们的谋生手段,淹掉他们的职业。水电站应怎样补偿才算合理呢?

 

电站业主----中国大唐公司、广西开发投资公司、贵州基本建设投资公司与当地原住居民应该是平等的,你要我搬迁,就必须补偿我的损失,至于补偿多少,双方或双方代表可以谈判、协商,可以讨价还价。建电站应基于平等、互利、双赢的原则。可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还未达到如此文明程度,移民只相当于臣民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公民,官员干部不是公仆,是父母官。没有谈判,没有讨价还价,只有协商,只有建议和审批、审核,能与业主协商、能给业主或中央一级提建议的只有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首脑不是百姓能选定,代表民意的程度是‘根据有关政策’,至于哪些政策,政策又如何解释是官员们说东就是东,指西就是西。这样的体制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政治潮流中已经是很落伍了。

 

业主补偿移民的款项都是拨给地方各级政府,至于拨了多少,又拖欠了多少,那些都是国家机密。地方各级政府先按较低价格给予移民补偿,看看移民们有何反映,要是移民持续抗争,静坐、示威、游行、上访甚至堵路、堵坝……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中央一级就可能审批地方各级政府上报的关于调整价格的报告,业主也就不得不在移民补偿一项多一些投资。地方各级政府上报的关于调整价格及实物指标不会低报、不会少报,因为业主拿了十亿、二十亿作为移民补偿,这笔补偿费不是直接发放到移民手中,而是拨给地方各级政府。根据移民政策“政府负责,投资包干,业主参与,移民监督”。经费由政府包干,即‘多给你我就剩得少,少给你我就剩得多’。本来业主与移民是双方当事人,现在变成了政府与移民是双方当事人。只要业主拿了钱给政府,其他事由“政府负责”,由“公安负责”,业主可以安心建设电站。“移民监督”政策从字面上没什么要挑剔,可是在中国,何时何地移民可以监督政府?何时何地移民可以监督电站业主?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红水河一、二级电站----天生桥电站已发电十年多,根据97年中央审核的移民各项实物指标补偿价格计算,整个库区移民人均2.4万元,大多数移民只领到一半或更少。为了得到他们应得的补偿,十多年来他们曾上访、静坐、堵路、堵坝,结局不如人愿,并且,有些甚至误入沼泽地,愈陷愈深。不继续告,不仅该得的决不可能得到,要是继续上告,十年来已经证明----白搭

二十一世纪才开始兴建的龙滩大电站,业主、政府打算给移民多少补偿?移民们又将得多少补偿?他们的损失有哪些?

 

*********************************************************************** 

少?

 

据广西<河池日报>20071226日童永胜文:“广、贵两省区与龙滩签订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补偿投资包干协议,广西为46.23亿,贵州为49.40亿。目前,龙滩公司已向广、贵两省区累计支付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补偿费62.5亿”2006年包干协议两省区共95.63亿,淹没人口8万余人,人均12万元;按照已支付62.5亿,人均也有7.8万。‘淹没处理及移民补偿’不仅仅是指农村移民补偿,人均12万与移民应得的补偿会有些差距;‘已支付’62.5亿,人均7.8万,此数据应是最低值,尽管我们无法确知‘将要支付’还有多少,至少应比7.8万还多。

 

2006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移民开发局桂移发[2006]7号文件“关于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各县移民安置任务和补偿投资的通知”应该是移民补偿最具权威、最具参考价值的文件。该通知中不仅有广西五县各县的移民补偿总投资,还有更为具体的各项实物指标,如田地林地面积、房屋面积、多少个水池、多少个水车、多少笼竹子、搬迁人数……除了部分移民基础设施费由政府统一使用,这些实物指标补偿费、基础设施费、搬迁运输费都应该直接发放到移民手里。

广西五县各县移民安置任务和补偿投资情况如下:

(一)天峨县: 搬迁移民22095人,    总投资24.00亿,       人均10.86万元。

(二)南丹县: ……………977人,  ………… 1.01亿,        ………11.26万元。

(三)乐业县:……………6192人, ……………5.96亿,       ……… 9.7万元。

(四)田林县:……………3089人, ……………2.85亿          ………9.2万元。

(五)隆林县  ………………30人,  ……………405万元   人数少,平均值无意义。

 

以上‘搬迁移民’人口包括农村和城镇,城镇移民基础设施补偿每人13500元,比农村移民高(农村移民分散安置每人3891元,集中安置4500元),可是城镇移民没有田地补偿,并且龙滩库区只有天峨县向阳镇是大镇,其它都是小乡,城镇移民所占比例小,对人均补偿值没多大影响。在补偿的几大项目中,房屋补偿、搬迁运输费补偿、基础设施补偿等同一库区都一样,差距就只有田地补偿即土补费(约占总补偿一半),向阳镇距大坝近,淹没最为严重,但人口密度大,人均被淹田地、荒地面积小;红水河上游望谟、册亨、田林等地尽管水淹深度浅,沿江两岸村组之间相距却有十几二十里,人少地多, 因此,整个红水河龙滩电站各地移民补偿费相差不大。

‘移民安置和补偿’总投资中包括‘农村移民补偿’‘集镇部分’‘工商企业复建费’‘专业复建费’‘库底清理’‘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共七大项,其中‘农村移民补偿’是最大的一项,此项就是农民被淹掉田地、被淹掉房屋、被淹掉世代居住的家园、被淹掉谋生手段、技能、职业……的补偿,这一部分是应该直接或间接(如政府统一建场平、统一购买土地)发放到移民手里补偿费。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移民发[2006]7号文件附表1:应该直接或间接发放给移民的‘农村移民补偿’包括征地及安置、房屋及附属建筑、其它项目处理、基础设施补偿等,天峨县投资16.86亿,农村移民人口17308人,人均9.74万元。

*********************************************************************** 

 

少?

 

农村移民补偿大体分为五大类:1 移民建房补助,2   其它项目补偿(附属设施、零星果木、搬迁运输等),3  房屋补偿,4  基础设施补偿,5  征地补偿。据《龙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宣传提纲》----以下简称《宣传提纲》

 

移民建房补助每人1500元。

 

搬迁运输费每人1500元;附属设施如门楼、粪池及零星果木补偿等数额小,又常常被遗漏,人均不超过一千元。

 

三,  房屋补偿不足70007000元;中等家庭5口人,150平米,如果是木瓦结构,每平米264元,总39600元,人均7920元,加上5%装修补助费,人均8300元;如果是中等偏上家庭,砖木结构,每平米35252800元,人均10560元,加上5%装修补助费,人均1.1万元。

 

四, 基础设施补偿包括场平征地费(每人1408元);基础设施(水、电、路及场平----‘三通一平’,分散安置每人3891元,集中安置每人4500元);外部水源工程(每人1800元,如果不是政府统一规划,发放给移民则每人给1000元)等。三项合计分散安置每人6400元(含广播电视每人100元,不含文教卫每人500元),集中安置每人7800元。如果移民点是政府统一规划,此项费用每人7800元全由政府统筹使用;如果移民点不是政府建设,或者外迁,以分散安置处理,此项补偿每人约6400元。

以上四项同一库区同一标准,每人大约能得到1500+1500+1000+7000+6400=17400元或是1500+1500+1000+11000+6400=21400元,如果移民点是政府统筹安排,政府又把所有基础设施费全投入到移民点建设,每个移民则可以多享受1400元的基础设施(78006400=1400)。

 

五, 征地补偿是所有补偿中最大的一项,与距大坝远近及人口密度有关,如前所述,既淹田又淹地的双淹户移民补偿总额差距不大。天峨县向阳镇几个村组征地补偿人均有一万八九,有二万一二;望谟县蔗香乡蔗香村征地补偿共3137万元,扣除10%调控费,除以人口1284人,人均2.2万元;册亨县百口乡百口村征地补偿实际兑现总额1031万元,全组660人,人均1.56万元(有近400亩面积丢失,后详述);百口乡弄丁村马永组实际兑现总额219万元,全组100人,人均2.19万元(有100多亩面积丢失)……

 

无论是距大坝最近的天峨县向阳镇还是有四、五百里之遥的册亨县百口乡百口组、马永组,移民人均总补偿约在4万到4.5万。

************ 

向阳镇涂大华说:“我们的房屋补偿、基础设施费等等每人约两万元,田地、荒地有些村组不到两万,有些村组稍多一点,二万一二”,也就是每人四万一、二。望谟蔗香王周群说:“我家5个移民人口共得了93千元,现在还有田地、荒地没有兑现”;据补偿清册,蔗香村田地补偿人均2.2万元,511万,共20.3万;加上基础设施(由政府统一使用),王家所得补偿人均约4.6万元。册亨浪沙移民点陆姓移民说:“我家的房屋、搬迁费、水田、旱地每人25千元,要是兑现荒山林地补偿,每人还可以得到七、八千”,也就是人均3.3万元,再加上基础设施,每人3.9万元。

 

据广西桂移发[2006]7号文件附表1,天峨县农村移民补偿人均近10万,移民只得不到一半。以贵州为例,每人少得5万元,4万多移民共节约近20亿元,要是没有发给移民的这些补偿费都留在国库里,20亿元比龙滩水电站总投资330多亿元的5%(贵州省所占份额)还多,也即贵州省不用掏钱,从移民补偿费中‘节约’的钱就可以抵消本来要支付给龙滩公司的股金。贵州是穷省,拿不出钱来入股分红,倘若从移民补偿费中‘节约’出来的这笔近20亿元拿去入股,将来的红利用于建设贵州,“牺牲一方移民,造福四方百姓”,那么移民的损失就是对贵州人民的奉献,具有崇高的人道主义意义。然而鬼才相信那笔钱真是被还给龙滩公司作为股金??那笔‘节省’下来的钱不被瓜分才怪呢。

 

2002年贵州黔西南州移民局某领导随移民工作队到册亨县百口乡复核‘新增’‘遗漏’项目时,领导对移民黄仕贵(黄与领导是熟人)说:“打个比方,如果中央打算拨给你100块钱,到了省里扣一点,到了州里扣一点,到了县里乡里又扣一点,只要你能得到30多块就该满足了”黄问:“为什么只得这么一点”?领导说:“我和你说不清楚”

如果按照《河池日报》投资包干协议共95.63亿元,人均12万,移民实际得到的4万多元也就是‘30多块’;如果按照桂移发7号文附表1天峨‘农村移民补偿’人均9.7万元计算,则移民能得到的是本应该得到的40%多,比领导说的‘30多块’有所提高,这或许就是2002年以后的中国比2002年以前的中国有了巨大进步的缘故吧。

 

应该得到的与实际得到的存在巨大差距,其原因可能是:

1,有些项目不给补偿,如附属设施门楼、围墙、晒坪及农副业加工设施、水利设施、古大风景树等。

2,有些项目由政府统筹安排,钱被扣除,移民却不得享受,如基础设施中外部水源工程每人1800元只发1000元,文教卫每人500元,搬迁道路运输费每人400元等。

3,新增、遗漏项目在99年中南院勘测后,地方各级政府已进行复查,估计已造册上报,后来移民们几乎得不到补偿,关于‘遗漏’,究竟是中南院疏忽还是地方政府及移民部门有意‘遗漏’?不得而知。

4,面积丢失,荒山、林地属集体补偿部分,移民们没有人曾经去丈量过本组的荒山、林地面积,即使是估算也不容易,1000亩的荒山林地只给两、三百亩,移民也无可奈何,‘不信你自己到龙王那里拉皮尺吧’。 面积分解表隔一、两年又公布一次,第二次会比第一次少,第三次又会比第二次少。册亨百口移民曾到广西田林土管局请人从网上调出淹没图并计算面积,与移民部门分解表中面积误差近500亩。

5,贵州部分在田地补偿、荒地林地补偿中要扣除10%作为‘调控费’;广西没有调控费,可在田林县的田地、荒地林地补偿分解表中,要扣除4%10%给雅长林场,这笔费用是政府借林场名义扣除的相当于贵州的‘调控费’;乐业等地因还未兑现,又见不着分解表,不敢妄下定论。

也许以上五项‘可能’都不足以说明‘巨大差距’的原因,因为我们是局外人,能猜中十之三、四已算是高智商了,要能破除别人精心设计的密码,你必须比别人聪明几倍。

 

移民们并不知道中央审批的龙滩公司及广、贵两省区报告中打算给他们多少补偿,2006年以前是因为价格太低,调概后根据《宣传提纲》计算,并不是说每个人一定要拿九万十万,但七、八万应该不会少,他们二话不说,马上搬迁,可是当他们陆陆续续建房时,当他们看到公布表时,当他们去领取补偿款时,他们才发现被戏耍了。

********************

该做事时没有多少事做

 

99年底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中南院对整个龙滩库区实物指标进行调查后,2000年广、贵两省区相继发布‘停建令’----

“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严禁在龙滩水电站淹没区375米高程以下进行一切永久性基本建设(含扩建),已经建设的全部停建”;“涉及移民个人的实物指标以1999年底前中南院调查数为准,在此之后新增建设的不予认可”。

 

2000年至大搬迁的20069月,是中国农村经济变化较大的几年。农业税免除,农产品如玉米、桐籽价格有较大提高,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大幅度增加,九年义务教育使农村家长减少一大笔子女教育费用以及国家对西部扶贫等,这几年应该是广、贵两省区尤其是红水河沿岸农村建房高潮,恰巧龙滩电站开工,建房都被停止。不仅如此,除了一些官员、机关工作人员与某些村组干部为了套骗淹没补偿的所谓‘开发项目’外,农民们对土地、荒山的开发全部停止。

六年时间,整个库区8万移民处于半失业状态,浪费几年好时光,损失不可估量。

 

*********************

现代化的电站建设,落伍的体制,落后的管理职能造就的——洪水灾民

 

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兴建的龙滩水电工程创造了几个亚洲乃至世界之最,这是当代中国人的骄傲。水电站建设者们使用的都是一流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工程进度都能按照计划完成:20017月开工,200311月截流,200610月下闸蓄水,20077月实现首台机组发电……可移民安置工作是尿胀了才去挖茅厠,水淹到楼脚才去找屋基,移民已经拆房搬迁,挖掘机才刚进入场平开始开挖……

 

贵州省册亨县在县城附近的高洛农场、浪沙农场建有两处移民示范点,2005年底,房屋已基本建好,本打算要把岩架镇八达组的60户近300移民赶到那儿过2006年春节,因自来水未解决,其它附属设施也未完成,移民拒绝搬迁。半年后大搬迁,60户移民不需搭建临时住房,每户3.5万元就直接搬进新房。他们是最幸福的龙滩库区移民,只是这批移民只占整个册亨龙滩库区6800多农村移民的不到二十分之一。

也许搬迁最早的天峨县移民有一些示范点,除此之外,望谟、田林、乐业、罗甸等都没听说或是见到政府在移民大搬迁之前就已为他们把房屋建好,倘若有,那是我孤陋寡闻吧。‘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想做、不忙做’

搬迁前,移民们半失业;搬迁后,因搬迁和建房,是就业高峰期,只是许多劳动是从山下扛石头上山再滚下坡20069月,大多数场平都未开挖完工,有的没电,有的没水,有的没路,有的是水、电、路‘三不通’,甚至有少数移民村组如册亨百口组、团寨组、田林八洞组凤凰山移民因为争议,场址都还未落实。另外,补偿没到位,移民搬迁后没法立即建房,他们只好在场平或场平附近搭建临时住房。

 

望谟蔗香是整个库区如天峨向阳、罗甸羊里等几个大集市之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农妇为了在赶集日卖粉和卖一些杂货,在‘场坝’上搭一个小棚子,‘场坝’就是江边的斜坡。200610月下闸蓄水,水位不断上涨,上涨的水把赶集的农民不断往上赶,上面场平正在建,没法立足,斜坡上的草丛灌木丛被踏平,就是场坝,一旦下雨,上场平开挖的土石往下冲,场坝又稀又滑,犹如牛路牛圈、犹如沼泽。20077月,老农妇骂道:“这个电站害人啊!我的小棚子搭了又拆,拆了又搭,已经拆搭十一次了;有时一场要拆搭一次,过一段时间还要拆”。

龙滩淹没区也许有十几二十个赶集点,新建的集市都要在搬迁后的一、两年才全部完工,可想而知这一、两年小商小贩们是怎样搭拆他们的摊子的。与8万移民相比,小商小贩们毕竟属于少数族群。搬迁一年后的20077月,邻江几个大集市中,只有天峨县向阳镇,册亨县岩架镇(百口乡已建房,但没有集镇)移民开始建房;乐业县雅长乡、天峨县下老乡移民可以在场平建临时住房;而望谟蔗香、田林百乐、罗甸羊里(红水河镇)移民都只能在半山坡上搭建临时住房。

从南、北盘江沿江而下,红水河流域两岸远处的山上不时可以看到一排排棚户区,直到两年后的奥运期间,才有部分棚户变成楼房。不是集市的小村小寨,更容易被人遗忘。

 

移民搬迁运输费每人1500元,政府通常把这1500元分成两部分,拆房子每人‘奖励’700元,搭建临时住房每人得到‘搭棚费’800元。移民们本来是想把每人1500元的搬迁运输费节省下来,自己给自己打工,每家有七、八千,以后建房时手里宽裕一些,可是再节约也节省不下来。

如果能直接搬到场平搭建棚子,说明没多久就可以建房,半年多就可以迁居,临时棚子可以简易得不能再简易;要是如蔗香、百乐、羊里等,一年半载修不了房子,又是建在斜坡上,房子要稍牢固一些。375线以下很少有平地,临时定居点要开挖,开挖要花钱,支付给临时定居点的土地承包者青苗费之类也要花钱;以前旧房子只有木柱、木枋子可用,瓦要不了,土墙没用,拆掉旧砖块耗很多劳力、将要耗更多的砂浆。搭建临时住房不得不买板皮、抓钉、油毛毡、石棉瓦、甚或木棒之类。材料价格不是很高,那是在城里,翻山越岭来到乡下移民点,价格已翻番。搬迁运输费包括车船费、食宿费、医疗费、搬运费、物资损失费、误工费、临时住房费、生活补助费等,七、八项费用每人才1500元,能剩下什么?-----二次搬迁使移民的劳动白白浪费。

 

册亨县百口乡百口组、团寨组,田林县百乐乡八洞凤凰山移民点等,他们搬迁时还没有场平,估计两、三年内没有希望建好房子(2009年夏,百口组已建房,团寨组有场平还未建房,凤凰山移民点还没有场平----宅基地),他们搭建的临时住房较大较为稳固,其它地方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小村小寨,他们搭建的临时住房就只有人睡的地方。

望谟蔗香集镇移民在场平附近松树林里和场平下斜坡搭建几排棚户区,蔗香是贵州垮江进入广西的一条主要干线,柏油路已修通,水电方便,棚子里除了能住人,还有地方煮饭烧菜;而罗甸羊里----红水河镇场平下面江边的斜坡较陡,移民的棚子较小,有四、五户住的是救灾棚,里面横七竖八一堆家什,只要能落脚,能睡下就行。没有下雨,哪儿都一样,下了雨,地势低矮的棚子‘屋里’堆几层淤泥,家什、衣物不是沾黄泥就是被雨水淋湿,被大雾浸透;整个‘村子’全是泥泞小道,一旦失足,不是摔大跟斗就是抬起腿时只剩下光脚丫。即使有水泥路,不是这个地方垮塌,就是那个地方有个大坑。

 

有一天,我和几个移民聊着聊着,提到红水河上游南、北盘江汇合处双江口坝恩村:有几个男人夜里正在棚子里喝酒划拳,突然一场大风雨,把棚子顶盖掀翻,蜡烛被吹灭,房子就是露天坝,那一拨人那晚上就像是趁雨打田。几个移民说:“一模一样的故事倒是没有,但是棚顶被掀翻,板皮被刮跑是常有的事”。“因棚子太小,许多人家只能在外面烧火做饭,有时下雨,一家人就只有挨饿”;“送孩子到镇里、城里念书,放暑假也不回来,睡的地方不方便”;“没有地方关牛关马,要么放到山上随它去,要么拴在树脚或木桩上,猪、鸡都敞放,有些根本就不喂猪,牛马也卖掉”;“我们那儿恰巧在那段时间有两位老年人过世,只有在外面用塑料胶布搭棚子堂祭”……

 

水淹上来后,把整个库区原来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的陆路交通全部淹没,电站建设比库区交通恢复快几倍,只有船,很少有车,来往极不方便,并且国家投资两、三百亿,好像库区移民包里都是大把大把的百元大钞,物价、交通费在库区内都翻番。出门不便,许多小村小寨、小移民点就是孤岛。

20077月的一天,我从天峨下老乡换几次船,下午五点半左右到江边乐业县圭里移民临时居住点。那儿原来有一条从罗甸羊里通往乐业县城的公路,公路被淹,车子都是用拖船拖到岸边。距水面只有十来米的公路边有十多户移民,他们的木棚很小,门口是坑坑洼洼的公路,鸡、猪在路上乱窜。离天黑还有两个小时,他们已在路边自家门口摆一张小桌子吃饭,一家五、六口,桌子中间一个大碗盛菜,看不清楚;有的已经开始涮碗,有的还在劈柴烧火。没有电,蜡烛在外面也罩不住,只好早吃早睡。

这里本来就很少有车,何况是水库淹没的非常时期,并且又是下午五、六点钟,我正愁眉不展,有两个小伙骑摩托车上前,我请他们带到县城,真是谢天谢地!!善人自有神助也!善人自有善运,善人自有善果的。

一路上有时坐摩托车,有时走路,一小时只能走跑十公里,从逻西开始路面才好一些。晚上九点半到县城,刚下几滴雨就赶到旅社,那场大雨下了近两个小时。

要是那场大雨不是晚上九时而是下午六时,没有吃的我可以饿二十四小时,没有住的就难熬那一晚上。蚊虫叮咬不说,安全与否还是一回事;他们那些小棚子,主人家睡的地方都是问题,更不用说招待一个远方不明身份的‘客人’;不过要真是那样,圭里移民又要挨饿一晚上,我也就有机会不得不与他们聊一整夜,千载难逢,遗憾啊!究竟是神助我也?还是神害我也?

一年来,那情景总想在脑海中闪现,总是压不住,那是许许多多龙滩库区移民搬迁到临时居住点的生活。088月,当我们的船路过那儿时,远处山上有几幢砖房,估计是他们已迁走。

他们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包里摸出来就是一把百元大钞的水库移民,而更像是洪水灾民。

 

痛苦早晚会过去,新房子早晚会建好,可要是水淹上来缓慢一点,移民安置工作或补偿兑现工作早一点,有必要让这些移民多忍受两、三年的煎熬吗?

 

 

*******************

 

龙滩库区90%是农村移民,搬迁时绝大部分是后靠。农村与城市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流动人口,城市有大量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几乎租住房屋,租房是城市的一大特征,而农村根本就没有租房现象,没有人租,也没有房子可租。因此,搬迁后房子还未修好,就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房屋内。两年后,移民们全力以赴建房,淹没最严重的天峨、乐业、田林、罗甸、望谟、册亨六县大部分移民终于把房屋建好。

 

一,养鱼:江边的人们习惯与水打交道,房子建好后,一些移民干老本行----捕鱼。水位不断上升,两岸的灌木丛、杂草都是鱼饲料,鱼类大量繁殖,一些人用电,一些人用网,尤其是网鱼,几家人合伙把一、两百米渔网放在江河入口处或河湾,一、两周把网吊上来一次,每次能收几千斤鱼。剖腹、烤黑,三、四元/斤卖给鱼老板,一次收入上万元。2007~2008年这两年,一些渔民赚了一笔,不过这种灭绝性捕鱼也只有这一、两年红水河岸边375线下还有灌木、杂草作为鱼饲料才有可能。后来地方各级政府下令禁止这种灭绝性拖网式捕鱼。

网箱养鱼是现在及未来库区移民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天峨县区域发展快,罗甸有一些,2008年秋,上游的乐业、望谟、田林、册亨每个县只有几处。龙滩库区375线从坝址到最上游有近300公里,水面宽,水产养殖前景广阔;不过到枯水期,水位下降四、五十米以上,水面收缩,一些移民因此受到巨大损失。养鱼也需要技术,需要经验,大头鱼不需投放饲料,移民们大量投资养殖大头鱼,结果水里没有多少养料,大鱼吃大鱼,小鱼吃小鱼,打捞上来没有鱼肉只有鱼骨头。

红水河及上游的南、北盘江以及天生桥库区网箱养鱼只有几年,周期是一、两年,现在产量还不是很大,鲤鱼价格可以卖到每斤4元,渔民既可以收回成本,也可以收回工钱(利润)。可是几年以后,整个龙滩库区8万多移民的大部分都靠养殖水产(还有天生桥库区),水产品销路是大问题,如果价格只在每斤2元或以下,虽然不会如2008年初的天生桥库区因水污染导致渔民血本无归,但渔民的劳力可能白费。

 

二,经商:库区移民分为三类:淹地淹房的双淹户,淹地不淹房或淹房不淹地的单淹户。淹房不淹地的单淹户移民未来的日子最让人羡慕,旧房子得以改造翻新,田、地仍在,将来的生活不用愁;最让人揪心的是淹地不淹房的移民,房子还是原来的土坯瓦屋,他们没有搬迁费,没有房屋补偿,有些人后期扶持也没有;田地已淹没,要是把田地补偿费用来建房,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要是不用这笔钱来修房子,他们猴年马月才能建新房。

大多数移民属于淹地淹房的双淹户,他们有搬迁费、房屋补偿费、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助费。人的一生就修那么一次房子,他们大多也是把土补费贴进来建新房,每一家都有那么一栋‘洋房’,不过未来的日子就像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人口稀少、土地荒地多的小村小寨,山上的旱地没被淹,他们还可以种玉米,生活没多大变化;而集镇移民们原来就是人多地少,淹没后几乎没有土地可以开发,他们只有做生意----经商。有钱容易赚钱,只是原来种田种地一下子改行做买卖,摸石头过河,有钱并非一定能赚钱,并且邻近乡村已没有多少农副产品可以交易,没有乡村支撑,集镇的人们又能做什么买卖?

以前的集镇是由村寨发展而来,集市没规划,住在集镇的人们只有一部分人经商,只有一部分房屋有门面,生意都不怎么好做,现在集镇新规划,集镇的移民都经商,还有为了让集镇规模扩大,一些村寨也搬迁进来建房修门面。集镇、城市的发展是逐步的、循序渐进的,圩场不会一夜间成为集镇,集镇不会一夜间成为城市,罗马城不是一天两天建起来的

 

册亨岩架、望谟蔗香、田林百乐、乐业雅长、罗甸羊里、天峨向阳等集镇新开好些馆子、鱼庄、小卖部、甚至是‘超市’,近两、三年因为各级政府为移民问题经常下乡,各地移民也时常到乡镇找政府、找移民站办事,馆子、鱼庄还有一些收入,再过一、两年,移民问题落实,移民房屋建好,就只有少许的过路人和赶场天来赶集的邻近村寨村民。先倒闭的一定是‘鱼庄’,住在江边的人们有谁还会到‘鱼庄’开销。

田林板干(百乐乡新址)移民点、册亨百口乡新址原来没有圩场,现在的新址规划是用直尺三角尺,用铅笔碳素笔在纸上画出来,科学、规范,政府机构靠山脚,移民房屋排列在‘街道’两旁,家家都是小洋房,家家都有门面,只要装修完工,有馆子、有旅社、有超市、有小卖部……犹如霓虹灯下的小城,可是柜台积满灰尘,自进自销。估计未来的几年不会有多大变化,尤其是板干,除了乡政府机关就只有一百户移民,最近的是三公里外的板干村,该村有3000多人口,本来就相当于一个小集市,馆子、铺子、旅店、维修部……应有尽有,他们不会拿钱跑到三公里外的移民点来消费。

 

三,种田地:后靠移民大多已没有水田,如果原来本有一些旱地,继续栽种玉米,喂养家禽、牛马、养鱼,兴许能保持原有生活水平;要是旱地已被淹,山上又不能开荒,只靠养殖或寻找别的路子如打工之类,生活今不如昔了。

 

册亨外迁移民有高洛、浪沙、纳福寨、农中、丫他五处移民点,政府从土补费中扣除为他们购买或改造一些水田,除了每人8分水田,什么都没有,正如兴义市郊及开发区、万屯、郑屯等移民点的天生桥移民。高洛、浪沙水田不是购买当地农民一直耕种的水田,而是原农场水田,有些水田多年没有耕种,土层薄,少许鹅卵石还裸露在外,水田里有一些是河沙,移民们需要一些年才能使其变为真正的水田。

纳福寨移民点有三十多户双江口坝恩村移民,政府为他们购买的水田是在河滩上打保坎,填埋垃圾、碎石、废泥等新造的‘水田’,‘水田’表面只有一薄层泥土,既不保水也没什么肥效可言,每亩18000元,比淹没补偿费还高(淹没补偿每亩19960元,扣除调控费,只有17300元。)。如果不要那些‘水田’,他们又去哪儿买?土补费不拿去买水田,发到手里用光了怎么办?如果要那些‘水田’,每亩还要花上千元从别处拉泥土再造田。田林板干移民点、册亨纳福寨移民点由于各种原因,搬迁到第三年才开始分田,有些‘水田’不能种水稻,只能种玉米,并且,他们都已经有两年没有种田种地了。

 

田林板干移民点有几十户八洞村移民,开始一两年忙于建房,房子建好后田地还未落实,没有田地可种,没有多少生意可做,出门要花钱,呆在家里只有搓麻将,玩扑克。坐吃山空,能撑多久?

十年前外迁到兴义市郊及其邻近地区的天生桥移民每人8分地,仅此而已。生活艰难,那些中老年妇女大多捡垃圾。广西隆林天生桥移民说:“搬到隆林县城的移民也有捡垃圾的”。广西天峨、贵州罗甸搬迁较早,外迁到县城移民人数较多,去年秋,两地移民们说:“那些搬到县城居住的移民的确有一些中老年妇女实在找不到事做,又没有其它谋生本事,只有拣破烂”。

不要重复昨天的故事

********************** 

 

    没有考虑交通运输成本费

 

实物指标和单价是移民补偿的主要依据。上世纪9394年就开始搬迁的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库区移民在97年底前还不知道他们的田、地淹没面积,也不知道补偿单价。已经搬迁或正在搬迁的外迁移民每人只给2000元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后靠的一分没有,兴义市移民官员召开移民代表会还说有些村组外迁的移民每人2000元的土补都已经领超了。因此酿成静坐大坝的8·13堵坝事件。97106日印发电力工业部文件电水规[1997]527号、981115日签发贵州省水库移民办公室文件黔移发[1998]字第06号才有了系统的各项实物补偿单价。

 

97年至2006年近十年间,物价上涨已是百分之一百多,可是2006年新价格出台前龙滩水库移民实物补偿单价甚至比十年前的天生桥库区补偿单价还底。

97年底天生桥库区水田补偿单价每亩8955元,而龙滩电站册亨库区一级水田补偿单价每亩8635.40元,望谟库区每亩8406元;罗甸、天峨的补偿价格与望谟相同,也即后来《宣传提纲》中‘可研审价格’一项。因为价格太低,田林、乐业两县政府担心移民会闹事,正在观望,还没有全部公布补偿价格。移民们不知道:实物补偿单价究竟是淹没各县政府自己规定还是大唐公司----龙滩公司抑或两省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单价太低,“比十年前的天生桥电站还底,我们真是被欺负到头了”!移民们实在难以忍受,各地移民向各级政府无数次反映、上访没有结果,终于在20051217有近二万人到龙滩坝址静坐抗议。

20062月,国务院参照四川瀑布沟(200410月四川汉源曾发生大规模抗议事件)补偿单价同意调整龙滩水电工程移民补偿投资概算。发改委、水利院原则通过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龙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投资概算调整报告》,随后20066月印发《龙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宣传提纲》简称《宣传提纲》。除了一些单淹户,《宣传提纲》都发放到各户移民手上。《宣传提纲》是整个龙滩库区移民补偿的主要依据。

“这一次调概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广西、贵州两省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而非少数人‘争来、闹来’”。不管是施舍也好,是争来闹来也好,水田从8406/亩提高到19960/亩元,旱地从4756/亩提高到13608/亩,砖木结构从289/㎡提高到352/㎡……按2006年的物价水平,这一次调概使广西、贵州龙滩库区大多数移民感到满意。然而,20069月大搬迁后,各地移民陆陆续续建房,他们此时才醒悟:‘原来那个补偿单价并不高啊!现在想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都难’

 

土地补偿单价:十年前天生桥库区移民搬迁到兴义市郊区、顶效开发区、万屯、郑屯等,水库淹没土地补偿单价与政府在新移民点为移民购买的田地价格大抵上持平,十年后龙滩库区淹没土地补偿价格尽管比天生桥库区补偿价格高出一倍多、旱地高出近两倍,但在兴义市郊区、顶效开发区及邻近地区绝对买不了相同面积的土地。市郊及开发区征用土地有政府统一购买,从90年代中期的每亩18000元到末期的每亩38000元,2006年底因顶效开发区被征用土地的村民堵路,政府又以每亩旱地58000元购买,此时龙滩库区土地补偿价是每亩旱地13608元,不到四分之一。

政府征用城郊农民土地时所支付给农民的土地补偿是龙滩库区土地淹没补偿的4倍,但政府绝不会亏本。每亩花几万元,规划好以后修街道、修下水道,以每平方米一千、两千、三千不等卖出,每亩667平方米,政府出售后价格上涨十几甚至二、三十倍。城郊土地特别特别肥沃,只是丰收的不是土地所有者----市郊的农民,而是官员和开发商。城郊土地房产开发是中国最可靠、最暴利的行业,也是几乎每一次城市扩建都会激起市郊农民的抗议。)

 

龙滩库区移民大多都没有迁到兴义市、河池市、百色市那样的中等城市,淹没单价与市郊征用土地补偿单价不好比较。册亨八达、坝恩移民迁到县城郊移民点;田林百乐、八洞迁到板干移民点,新移民点征用土地价格也由政府决定,大体上与淹没价格差不多。因此,龙滩库区土地淹没补偿价格是高是低,没有一个恰当的参照标准。

 

房屋补偿价格:无论是木瓦还是砖木,搬迁移民兴建的房屋都是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概算前补偿价357/㎡,调概后 444/㎡。

 

浪沙移民示范点:册亨城郊浪沙、高洛两个移民点共60多户,两个移民示范点房屋都是天生桥式移民房,层高不到三米,没有隔热层,在亚热带江边、河边低矮地,这些移民房闷热、压抑,不过从炎热的红水河沿岸搬上来的移民们要求不高,对这些移民房还算满意。110平方米的砖混房花3.5万元,320/㎡(不包括宅基地费、装修费、准备加修第二层的抬梁费)。示范点距县城只有几公里,又在柏油路边,砖厂就在附近,而且2005年底物价上涨以前就已基本完工,即使卖给移民只是320/㎡元,老板、政府也不会亏本。砖混从357/㎡调到444/㎡,两个示范点移民用房屋补偿费买房后好有些余钱。遗憾的是册亨搬迁移民有一千多户,示范性移民点只有60户。

 

蔗香集镇移民点:望谟蔗香乡集镇距县城30多公里,已通柏油路。2007年移民覃品巩在蔗香集镇建房时,蔗香本地火砖0.45/块,钢筋6.2/公斤(拉砂拉水泥时顺带,不算运费),水泥16/包拉到蔗香20/包,细砂45/立方米拉到蔗香115/m³。他修三层楼房共375㎡,花了15万多,未装修,400多元/㎡,如果只修一层,每平方500多元。覃品巩家抽签时抽到场平靠山一面,在原土上建房,下基脚代价小,又因交通方便,按砖混补偿价444/㎡,被淹没以后他家的房屋补偿大体上能恢复原样。

 

广西、贵州淹没严重的六个县中,除了册亨两个示范点、册亨岩架集镇、望谟蔗香集镇通柏油路,其它如天峨、罗甸、乐业、田林、册亨、望谟数百个移民点,不仅没有通柏油路,而且因为水位上升,沿江一带原来的陆路交通已被淹没,库区陆路交通半瘫痪。水路倒是比以前方便得多,只是没有码头,砖厂、水泥厂、砂场又不建在江边,上车下车,上船下船,上坡下坡,全是人挑马驮,搬运费是一大笔,豆腐盘成肉价

龙滩库区大多数移民后靠,从县城、各乡镇又新修一条通往各移民点的‘移民路’。政府修高速路,每公里要数百万,即使是县级间二级柏油路,每公里也要花五、六十万以上,而册亨县移民局原局长说:‘投资移民路每公里6万元’。每公里6万元,那不是修公路,而是修便道、修马路。‘移民路’翻山越岭,没有铺砂,坡度大,拉砖拉水泥拉砂的重车碾压、洪水冲刷,路面坑坑洼洼,中间是一条小沟,既颠簸又危险,车子没人走得快,----‘最差不过移民路’。

龙滩库区大多数后靠移民点移民建房材料如砖、砂、水泥等全靠外运,在这些移民路上颠簸,运费高,车主也不赚钱----双亏。移民建房不算宅基地费,没有回扣费,没有什么物业管理等等,但建房造价不低于城里商品房卖价。政府少投资,移民多花销。

九牛坡移民点:册亨县城石砂60/m³,运到80公里外的百口乡九牛坡移民点220/m³;县城水泥21/包,到九牛坡29/包;砖块在兴义(兴义砖砂浆用得少)0.42/块,到九牛坡1.1/块。

 

平洞移民点:望谟到蔗香4吨水泥(80包)车运费300元,从蔗香到平洞村船费300元,用马驮到场平(属于分散安置,自己开挖场平)5.5/包,一包水泥从县城运到平洞场平运费13元,16/包到移民点就是29/包;望谟到蔗香砖块车运费0.12/块,船费0.1元,马运费0.45元,一块砖运费0.67元,0.45/块到移民点就是1.12元;平洞的石头可以打砂,减少一笔运费。

建房必备的水泥、砖块、石砂、钢筋(2007~20086.4/公斤)等价格容易计算,可移民们建一幢房屋的总造价和每平方米要花多少钱却不容易计算。城里人一边数钱,一边搬进新房子,而农民们建房时尽可能减少成本,自己给自己打工,要么一起砌墙,要么自己搬砖搬水泥,‘那段时间我用了20万’,可这20万有些是材料费,有些是来回车费,有些是进城的食宿费,有些是给在城里念书的子女的生活费……没法算清。管它呢!又不是拿去报账。

 

尽管如此,有些地方大体上也能算出建房单价。

 

建房单价:龙滩库区从天峨和罗甸交界往上几乎都是土山,那些石头被称作‘黄炮石’,脆性差,不能用来打砂,建房用的石砂都是从别的地方用车或船甚至用马驮,这是移民建房时的一大笔额外支出。望谟平洞石头可以打砂,可是连一条马路----‘移民路’也没有,只能用马把水泥、砖块驮到场平,从江边到场平的这一段运费不算,130㎡房屋也要花7.5万左右,每平方570多元;平洞村委活动室兴建时,打砂是村民投工投劳,不算工钱,130㎡活动室花8.2万元,每平方630元,要是石砂从望谟县城运来,每平方要700元以上。

册亨县双江镇打宾村黄廷善2006~2007年初修一幢两层共240㎡砖混楼房,第一层花7.8万,折650/㎡;第二层4.3万,360/㎡,两层楼12.1万,约500/㎡。黄家抽签时抽到松土层,打基脚多花1万元,扣除1万,即460/㎡,接近补偿价444/㎡。打宾村其他移民户索性让老板包工包料,两层楼房2006年底是480/㎡,到2007年春夏,每平方涨到580元。有些移民户没钱修第二层,要是把他们的工钱也算在内,一层房屋至少每平方米700元以上。

 

搬迁近两年,乐业县雅长乡马日塘在政府指定的移民点建房已基本完工,2008年夏,移民点发生垮塌,近二十户移民不得不搬到集镇----丁书移民点,马日塘移民属于二次搬迁,政府给补偿费700~800/㎡。

龙滩库区80000多移民很少有如马日塘移民那样二次搬迁,他们建房都是在物价高涨的2007~2008年,龙滩水电站砖混结构房屋补偿是444/㎡,而同一时期建房的马日塘移民第二次搬迁房屋补偿比龙滩补偿要高出300/㎡。。

 

除了如通柏油路的望谟蔗香集镇,龙滩电站房屋淹没补偿与移民建房费大体持平外,无论是望谟平洞、册亨打宾还是乐业马日塘,无论是移民建房的实际费用、推算的费用还是政府给予的补偿,都是700多元/㎡,与库区补偿费444/㎡相差250~300/㎡。库区移民原住房一家五口约150㎡,每人30㎡,补偿费与建房费相比,每个移民要损失7500~10000元。这是一笔巨大的数额,移民们却说不出口,“以前你家是土坯瓦屋,即使是砖混也只有一层,现在是洋房、楼房,怎么个比法?”要是哪一家以前是木屋瓦房,损失会更大。

 

房屋补偿与移民建房费有如此巨大差距原因主要是:

 

1、补偿价格低;2、政府场平建设远远赶不上电站建设速度,水淹上来,移民搬迁,场平大多都未完工;3、补偿单价是2006年价格水平,移民建房又是2007~2008年物价上涨幅度最大的两年,加之移民集中建房,红水河沿岸各地哄抬建材价格;4、库区陆路交通未恢复,材料运输费用翻几番

 

假设整个库区8万多移民有一万人搬到通柏油路的望谟蔗香集镇式移民点,又有一万人如册亨浪沙移民点在2006年底物价上涨以前刚搬迁两个月就立即把房屋建好,还有6万移民就是九牛坡、平洞、马日塘式移民点,因为上述各种原因,“龙滩电站给的100平方房屋补偿,我们现在只能修不到70平方”,6万移民仅仅在房屋补偿一项就损失5亿元

 

松土层 水电站淹没后的红水河沿岸已经很难找到平地,移民点场平大多是在半山腰或山梁上开挖,这样开挖出来的场平有中间必有边边,有靠山一面的原土层必有边上的松土层。无论基础设施补偿是多是少,政府绝不会全拿给开挖场平的老板,老板也不可能不赚钱,并且人的欲望会膨胀。基础设施补偿是100万元,他可能会下拨50万,留下50万元;基础设施补偿提高到200万元,他绝不会只留下50万而下拨150万,也许他仍只下拨50万元,而留下150万元。70万元能把场平建好,你给他120万,他也不一定就把场平建得更好。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人的特点

 

承包商把场平建‘好’,政府验收时把皮尺一拉,原土松土都是场平,原土松土都是面积,承包商到别处找工程去了,移民们就把那块场平划成小块,然后抽签,谁抽到原土层谁抽到松土层,都是神的旨意,偶尔也有人的意志代替神的意志。

 

册亨双江平华移民点原来打算修两排房屋,场平是按两排房屋规划开挖,后来有一些人迁往城里,留下来的住户全靠山一面原土层建房,松土层一面是猪圈、小菜园。‘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平华移民点是最标准的场平

双江打宾移民点黄廷善建好房子就两、三个月,2007年夏我到他家时,堂屋已开始下陷,直径约有2米,中间下凹约6~7公分,靠沟的一面墙体已开裂,“在这一面下基脚时我已多花了一万多,还是这样”。

两位公安朋友说:“百口乡移民点有些移民挖基脚挖了七、八米都没有挖到原土,越往下挖水越多,只好填大量石头,光是打基脚就花8万元”;“如果不是地震,估计他家的房子也不会垮的”。

 

蔗香覃品巩:“我运气好一点,抽到靠山一面,抽到‘松土层’的那几家开始他们不要屋基,但你不要又去哪儿找,最后不得不要,有些填石头,有些打桩”;“有一家打屋基就花了三万五”。

 

罗甸红水河镇杨国花了13.5万元,房子还未露头。红水河镇第一场平是赶集点,政府靠山,另一面以348~500/㎡卖给移民,(截止2009年春夏,政府卖地皮给移民,却还没有发放基础设施费。)杨国花5万元买100㎡的地基,下基脚花8.5万。

“我家的房屋补偿打基脚都不够”。

 

乐业雅长丁书移民点、田林百乐板干移民点抽到松土层或有地下水的移民拒绝建房,政府无奈就只好打水泥桩,移民们在第一层的地板上也就不得不还要浇上钢筋混凝土,搬迁两年后2008年秋,丁书移民点那些移民都还未建房。

 

册亨示范点移民房最平淡、最没有形象,但却最实惠。他们都没有贷款,都没有欠账,手里还有几万余钱,至少他们现在没有包袱。而其它地方的移民点是打肿脸充胖子,为了建房,杀鸡取卵,有的贷款、有的东挪西借、有的把土补费等补偿全押上。住的是洋房,将来可能要吃野菜喽!

借贷早晚会还清,到了那天,住洋房、楼房的面子就要大得多,可是过了那么多年的穷酸日子换来的那个面子不太值得;到了那时,示范点移民们可能已经又把房子装修一新,可能已经在那平房上又加修了一、两层,而且,这么多年他们一直轻轻松松地过日子。

*************************************** 

 

    场平建设拖沓,没有及时兑现补偿款。)

 

龙滩库区各项实物指标调概后淹没补偿价格20066月发放到移民手中----《宣传提纲》,20069月整个库区大搬迁。2006年秋至2007年春夏,物价没有太多波动,猪肉价约7/斤,钢筋价格3200/吨。每年秋冬时节至次年的春夏,是农闲季节,又不是雨季,农村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每公里6万多元开出的移民路也不会被雨水冲刷,要是各地政府在大搬迁之前就已把各移民点场平建设完工,实现‘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及场地平整(册亨移民示范点2005年底就已把移民房建好),要是移民部门把除了土补费的各项补偿及时发放,龙滩库区移民就可以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把房屋建好,赶在物价上涨之前把材料买好,甚至已搬进新房屋。移民们既不受煎熬,又减少一大笔因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还可以尽早安排、发展未来的生活。

 

搬迁后场平未完工,补偿费不及时兑现,可能是因为拖沓,可能是大笔补偿费搁在银行里多一天就多一分利息,也可能是补偿款已被挪作他用抑或大唐公司补偿资金没有全部到位。无论哪一种原因导致的结果都是移民遭受巨大损失。

当大部分移民在2007~2008年建房时猪肉价格已从7/斤上涨到13~14/斤,钢筋价格已从3200/吨上涨到6400/吨,水泥、石砂、食品油、燃料油等都已上涨。“人家天生桥电站拖了七、八年才发放,我们才拖一、两年,不算过分吧”。拖欠一、两年很正常,只是龙滩移民运气不好,恰巧碰上2007~2008年,这两年是改革开放30年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的两年。

 

钱本身是一张纸,没有实际价值,其价值只在于钱能买到有价值的实物。你该给我100元时,100元能买10斤猪肉;一年后你才拿100元给我,那100元只能买5斤猪肉,我能不亏吗?除此之外,为了场平,为了‘遗漏’,为了能及时领取补偿费……移民们无数次到乡到镇,无数次到县到市,甚至到自治区到省,那些花销都打水漂。

大搬迁已三年,2009年夏,广西、贵州大多数移民点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助费(田地、林地、荒地)还未兑现,物价倒是有所回落,只是手上没钱,怎么去赚钱赚利润?怎么去发展?万望在土补费兑现之前物价不要再上涨喔!

 

从媒体、网络相关信息显示,在2006年前后,龙滩水电工程总投资为243亿元,后增至283亿元,2008年底至2009年初,总投资又增至330多亿。两年多时间多投资几十上百亿,估计是因为物价上涨原因,可是移民实物指标补偿价格在2006年审定以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多投资的那几十亿不拿一小勺分给移民,究竟是用到哪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