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偶然发现,我的不少作品多处被“借”用作大中小学正式出版的“辅导读物”或“考试题”,再或成为语文老师常用文章并挂在网上。我在此感谢他们看得起在下作品的同时,心里难免添堵,不给稿费又不打招呼,似乎我的作品是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公用东西,哪怕出于尊重吱一声呢?前年日本一家学生刊物用了本人《老雪狼与海子爷》,还特意大老远寄来读物并致以谢忱,咱们作事总是不那么规矩没礼貌。当学生“辅导读物”或“考试题”本人无意索费,只想索个尊重而已。下边晒的是一二例:
最新吉林省长春市137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aokao/gkst/200901/96962.html
不忍离去的胡杨林
郭雪波
1、湿润的气息,一丝丝的湿润气息,从车窗外飘进来。干旱的大漠中,这东西比刀郎的磁嗓更能提神,我们不约而同地向窗外瞩望。
2、于是,我们看见了那条河,塔里木河。
3、它,藏在荒凉沙原的褶子里,静静地流淌。甚至有些羞羞答答,连个稍大点的波浪也不敢弄出来,似乎害怕动静大了,周围那些干渴的荒漠都扑过来吸干了它。偶尔,它发出幽怨般的低吟,那是哀叹母亲祁连山赐下的乳汁般的雪水,一年比一年减少了,已经濒临干涸,不得不向姊妹孔淮河和开都河借水注入。这对它这条古老的河来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耻辱,它有些没有勇气面对沿岸那些嗷嗷待哺的生灵———红柳、胡杨、禽鸟、狼狐,还有最贪嘴的长子人类。
4、它只好十分低调地流淌,像一位犯了什么错误的女人,托着干瘪少汁的奶房,默默地、苦涩地,掩面而走。而河床两边,是狰狞的沙岸、裸露的枯根、呼号的禽兽……它们是些永远也喂不够长不大的孩子,终生终世都要揪着它那枯竭的奶房不松手。它们日夜围攻着母亲,龇牙咧嘴。
5、哦,塔里木河,多难的河!
6、历史或老天,把过重的超负荷交给了你。你在微风中的低泣,都令人伤感,观者为你心酸。面对你单薄瘦弱的身影,连那孤雁的鸣啼都变得十分的凄楚。
7、好像不忍心过多地打搅这条艰难的河,我们乘坐的车不久便拐弯驶离了它。可我心里,久久萦绕着那条河静静流淌的身影。
8、半个小时之后,我们面对了另一番大自然景象。
9、胡杨林。我们的车驶进一片胡杨林,停下。
10、眼前的景象更令我瞠目。如果说刚才的塔里木河令我哀伤,那眼前的这片胡杨林则使我一时有些慌乱,心绪变得复杂。不知如何述说才好。
11、这里好像经历过一场战争。倒的倒,躺的躺,站着的不是半枯就是已然死亡,为数不多的活着的,也还受伤不轻,抽出的绿枝稀稀拉拉只是个象征而已。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倒着的,每棵树都十分粗壮,最小的也得两个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最老的躺在那里简直是个庞然大物,得由七八个人合抱才成,无法想像在这样一片黄沙滩上怎么会长成如此粗壮的树来。而且,每棵树形态各异,生状死态互不相同。有的,挺在那里,似乎是突然被什么从身后劈杀而死,连伸出的枝丫手臂都没来得及收回,枝丫间张着血盆大口,黑乎乎的,好像在喊着什么;倒着的,也似乎心有不甘,枯根深埋在地里不肯断裂,从腿部扭曲地弯倒,裸露的胸腔空空的,尽管没有了心肺,可它的硬筋依然与外皮连结在一起,纠扭着伸展,宁死不屈地坚硬着;活着的则更像正在作战的勇士,迎着狂风恶沙挺起已经伤痕累累的身躯,舞动的绿色枝叶如号角般地咻咻作响,从龟裂的树皮皱脉里渗出些许血般的泪汁,淌进地上的沙子里很快板结成硬皮,告诉敌人流的血都是铁般的坚硬。
12、那么,敌人是谁?
13、发动这场邪恶战争、造成如此伤亡惨状以图全歼绿色胡杨的敌人是谁呢?
14、风沙,是风沙。奉自然之命,是大地之邪恶杀神。
15、这是一场耗时持久的旷古之战。
16、倒下的每棵树都具有几百载的年轮,新起的活树也似乎做好再战几百年的准备。这是一场自然界的生存和死亡之战。它们的较量,使日月无光,叫人类胆战。
17、面对着这片触目惊心的场面,我心生萧索。
18、我走过南方热带雨林,走过北方兴安岭原始松林,也走过中原稀少的森林,可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生存状况如此恶劣严酷的一片森林。耳听为虚,百闻不如一见。今日见到的这片胡杨林,比任何书本里描写的、屏幕上展现的还要惨烈和悲壮。看着令人心疼。随之心生景仰,对它肃然起敬。咂摸着关于它的三个“千年”之说,胡杨,可称为树界之神。你捧起它的哪怕是一小块枯根,都不敢轻视。因为,在你手掌上它显得那么沉甸甸有分量,不像些恶俗浅根那么轻飘;它干硬的纤维,会告诉你什么叫坚韧,什么叫耐久;它的年轮,年年不腐的清晰年轮,记载着它们王国往日的辉煌,那个美丽而富饶的楼兰国是何等绿意葱茏,何等的林盖全野!
19、我现在可以说,与其认定胡杨林是为现世的生存而战,还不如说它是为捍卫往日的荣誉而战,为历史的尊严和辉煌而战。它们的死亡和生存,绝对是一部史20、我们徜徉在这片胡杨林里,不忍离去。
21、甚至,以它们做背景照相留念都心中有些不忍,唯恐亵渎了它们的庄严,对它们不恭。我们脚步都很轻,不敢喧哗。
22、夕阳很红,如血。一只老鸦盘旋后,落在那棵枯死后仍高挺着的胡杨残枝上,发出阵阵呱呱之声,似乎念着一种咒语,或者是一种超度之音。这更平添几分萧瑟惆绪和凄凉气氛。
23、作为一种树林,得到我们———人类的如此尊重,我平生还首次遇见。而且这种尊重绝非轻浅的,是由衷的,这从大家的神色肃穆便可知其内心的虔诚。这是对勇士的尊重,生者和死者都应是人类的楷模。
24、走离时大家心里只剩下一种心愿,那就是祈求苍天把别处滥施的淫雨,移往这里洒一些吧,救救这片苦难的树林、苦难的土地。
25、风在远处悲鸣,天边有云。
26、想起那首歌《绿叶对根的思念》。可这里,只有根对绿叶的思念,千年的思念。
14.(1)从文中摘录四组最直接表现作品情感基调的词语填入序号后面,每组不得重复、超过两个字。(2分)
答:
答:(2)指出这些词语的作用:(2分)
15.阅读22—26段,回答下面问题
句中加点字的含意(2分)
似乎念着一种咒语,或者是一种超度之音
16.塔里木河周围的环境是十分干旱恶劣的.第一段中,在文章开头却写到“湿润的气息,一丝丝的湿润气息,从车窗外飘进来。”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答:
17.作者要写的是胡杨,为什么在②—⑦段不惜用大量笔墨描写塔里木河?请简析理由。(2分)
答: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aokao/gkst/200901/96962.html
例二:
欣赏文章四:
海子爷与老雪狼
文/郭雪波
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名曰腾格里淖尔,意即天般大的湖泽。老百姓管这里叫天海子。
这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窨子,里边住着海子爷。今晨海子爷醒得早,准备磨砺那把用秃了的穿冰凿子。钻出热被窝,披衣推门。他吐了一口痰。那痰一离开嘴巴便冻成一个小冰疙瘩,丁冬地在冻土地上蹦跳,夜里零下40度,白天也达零下二十多度,在这苦寒之地的三九天任何活物都容易被冻成冰坨子。
可以这么说,这天海子周边百里地带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时,儿孙们跪在膝前求他,爹,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儿活人了。海于爷说,我有法儿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首地走了。倔老汉海子爷像一个野人居然在天海子边撑了三个年头,倒也无惧无悔无退缩之意,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