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http://learning.sohu.com/20101105/n277167270.shtml),今年9月,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柳智宇出家为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昨天“北京论坛”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点名请北大校长周其凤表态如何看待此事。周其凤的回答显然与北大“兼容并包”的传统一脉相承——“并不是只要是北大的毕业生,就一定是杰出的和尚或尼姑,如果北大毕业生有这种信仰,还要好好修行。”
另据《京华时报》报道(http://tech.sina.com.cn/i/2010-11-05/02414829940.shtml),腾讯与360两家公司的利益之争“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但引起了网民的强烈愤慨,金山、遨游、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参战,事态不断扩大,被业内专家指责为“中国互联网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性竞争”。不过,随着相关管理部门的介入调停,“3Q之战”暂告平息。虽然双方仍互相指责,但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双方已宣布各自的软件恢复兼容。
且不说,数学天才在北京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大师”,是否是浪费人才,也不说,3Q大战是否还有道德底线。但其实,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前些日子的“麻疹疫苗强化”一样,都受到了公众的关注,而且,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场。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是,社会的其他层面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当然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但这也造成了,各种矛盾的出现,甚至集中爆发。这些矛盾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人生观的差异(如“柳智宇出家为僧”)、经济利益纠纷(如“3Q大战”)以及科学知识的冲突(如“麻疹疫苗强化”和“转基因食品”)。面对这些矛盾,人们必须理智,依靠智慧寻找妥协的出路,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实现稳定。
然而,由于我们的社会异常复杂,公众也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和诉求,有些,甚至多数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因此,他们也希望在围观上述这些热点纷争的同时,为解决自己的诉求,寻求一个出口。这也是为什么个别人群,甚至是个别人本身的思想和行动,也会被公众关注的原因。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公众关注的欲望,社会上也出现了专门提供这些咨询的媒体和评论人士。这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一种为公众提供的服务,所有人都应该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会有个别人通过不同手段,激化社会的矛盾,将所有层面的矛盾都简单地归结为是否“质疑政府的公信力”,逼迫有关部门表态。但这种匆忙的表态,有时候是草率的和被误导的,至少是片面的。因为很多问题既然成为了矛盾,那么矛盾双方必然有各自合理的解释。在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基础上,逼迫有关部门利用“公信力”匆忙仲裁,选择支持某一方面,都将导致公信力的损失。这样过度强迫使用公信力,可能导致公信力的透支,造成社会的不信任和不稳定。
其实,虽然我们面临种种问题和种种矛盾,但是,我们的社会主流是好的,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也表明,决大多数公众都认可,社会稳定是实现我国健康发展和壮大的基本条件。既然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和诉求,解决社会的矛盾就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这个技术就是“北大精神”,也就是“兼容并包”,一味斗恨是不会使社会稳定的。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周其凤校长是拥有大智慧的,不可否认,“柳智宇出家为僧”并不是北京大学当初录取他时,给他制订的教育目标,至少这不是数学专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既然这体现了学生本人的诉求,他也处理好了学业和人生理想的关系,作为校长理解他,是应该的。当然,我们站在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周校长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作为校长,他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出现“大师”学生,显然会被其他同行诟病,甚至成为个别人的笑柄。但他没有象我国某著名高校的校长一样,在手下教授的案件还没有结论之前,就果断切割,停止教授的一切职务。校长是一个大学的家长,对于大学教授和学生的爱护是家庭的温暖,亲情是不能草率切割的。所以,面对各种社会矛盾事件,有关部门应该向周校长学习,从具体矛盾中超脱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兼容并包”。但是,这种超然和“兼容并包”并非是无所作为。因为,我坚信周校长此刻已经在酝酿和实施着帮助每位北京大学的学生实现自己教育目标的计划。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的公安部和工信部在“3Q大战”中的作为,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示范。虽然,“3Q大战”还未完全平息,但是,与之前人们想象的必须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不同,随着有关部门的及时干预,二者很快恢复了兼容。这其实就是智慧的体现。有关部门面对矛盾,要勇于解决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要做矛盾的调停人而不是仲裁者,要做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独裁者。使矛盾能够在其原有的层面得到解决,而不上升为公信力的危机。
在公共健康领域中,有关部门应该向公安部和工信部学习,做矛盾的调解者,而不是参与者。例如,酱油加铁,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保健商品,应该按照保健品进行管理。有关部门并不是保健品利益的必然参与者,完全可以让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停留在科学讨论的层面,而没必要大力推广,帮助其进行宣传。这才是明智的。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制订科学讨论的规则和范围,提供讨论的平台,而没有必要直接参与,这才是维护公信力的最好保障。当然,由于医学知识的特殊性,进行科学讨论的双方应该更加有智慧和“兼容并包”,在矛盾可能上升为政治矛盾或者出现社会杂音时,应该认真检讨,考虑暂时搁置争论。应该相信人民的智慧,给大家时间,终究会明白科学的真理,不必急于澄清和表现自己。在“麻疹疫苗强化”事件中,我最终带女儿去打疫苗时,就是这样想的。我想,我有时间去教授免疫学知识,改变人们滥用疫苗的观念与做法,而不必急于求成,导致公众的不解与困惑。作为研究人员,我相信有关部门的动机是好的,只是对科学有不同的认识,所以,从根本上,我们都会支持有关部门的行动。而有关部门也应该信任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知识,更应该保护他们不受到社会杂音的干扰,保持科学的独立性,作到兼容并包。在“麻疹疫苗强化”事件中,有关部门就做的很好,排除了社会杂音的干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不过,在公共健康领域中,我们的有关部门管了太多不应该的事,比如“酱油加铁”、“低钠食盐”、“加碘食盐”,这些都应该是企业的事,说到底还是政企不分的问题。但又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好,比如食品中搀杂使假,滥用抗生素,等等,这就是能力的问题了。作为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主管单位,应该向公安部和工信部学习,真正明白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保证互联网的稳定运行,应该及时科学有效地保证完成,对于非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具体软件的工作原理和是否侵权,则不进行干预而是交由其他部门来处理。
这才体现了管理者的智慧。有人类的社会,就必然有矛盾,对于矛盾不能回避,也不能粗暴简单地仲裁,而应该善于调节,达成谅解,实现妥协,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因为这是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管理者的工作目标。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