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数码微单的四大理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楼前的银杏

 

    上周六,中国摄影师联盟再次组织外拍,到金山岭拍摄野长城。近来一度习惯了随身携带微单拍照的我,重新尝试背上沉重的单反相机和几个镜头去爬长城,确实是一件苦差使,不一会儿我便气喘吁吁。这个时候,才越发感到“数码微单”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某种生活的主流。

    当初购买我的第一台数码微单奥林巴斯E-P1,一方面是尝鲜、人无我有嘛,说来我也算和奥林巴斯一起“敢为天下先”了;另一方面,我也更加好奇它堪称媲美单反画质的性能,我曾把用数码微单拍摄的照片让一些摄影同行识别,看看哪些是用单反拍摄的,哪些是用数码微单拍摄的。他们不得不承认,区分起来太难了。

    “数码微单”刚问世时曾被民间称为“微型单反”,而从技术上,此类数码相机并不能看作真正的数码单反,过去有人称其为“类单反”,做为最早研发数码微单的厂商之一,奥林巴斯的微单相机采用的了微型 4/3系统,取消了反光镜和五棱镜,取景和自动对焦完全依赖于感光元件自身,这和普通数码相机相似;不过,微型4/3系统支持更换镜头,这是其他非单反相机无法比拟的。

    说实话,虽然我购买数码微单的时间比较早,但对于这种相机的市场前景,我心里没底。虽然它功能卓越,但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反相机,而单反相机的概念又深入人心,消费者能否接受“数码微单”这个新概念?

    最近,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询问我关于我的E-P1数码微单的相关问题,我意识到了,数码微单已然被消费者接受,并出现流行势头。其实,数码微单出现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两年,被消费者接受的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仔细想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体积大大减少。单反和数码微单的本质区别在于:由于没有了反光镜、五棱镜等组件,数码微单体积大大减小(法兰焦距变小了),数码微单使用电子取景器(没有了反光镜的结果),而单反相机使用光学取景器。由于体积大大减小,数码微单相机无论是携带还是使用起来都非常方便。

    第二,镜头可以更换。单反市场两个死对头佳能、尼康成为摄影迷心口永远的痛:镜头群泾渭分明。虽然也有其他厂家生产配套镜头,但毕竟不是原装,效果大打折扣。与此不同的是,奥林巴斯等厂家的数码微单镜头相互完美兼容,相互“取长补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厂家购买镜头。这对于微型可换镜头相机这个新兴的产品未来的发展无疑是相当有利。这就是数码微单招人喜欢的原因:既满足了消费者对相机体积的需求,又具备了可更换镜头的功能,满足了目前消费者追求单反换镜头的乐趣。

    第三,镜头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由于各厂商不断出数码微单产品,镜头也不断丰富,因此选择空间比较大。比较而言,奥巴的镜头有优势,而且奥巴已经推出6支镜头,松下推出11支镜头,而确善能(COSINA)于今年8月加入微型4/3阵营,并发布了NOKTON 25mm F0.95标准镜头,再加上其他厂家推出的镜头,微型单反的镜头已经涵盖广角、鱼眼、超长焦,焦段覆盖范围广泛,用户选择地余地越来越大。值得特别说明的是,PEN系列机型不仅可兼容所有的微型4/3镜头,还可以通接口适配器兼容所有的4/3系统镜头,如此庞大的镜头阵容,尚无其他微单厂商可与其比肩。

    第四,出片效果不错,附加功能突出。数码微单在保证接近单反的画质前提下,更加注重附加功能的开发,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索尼微单将扫描全景作为附加功能,而奥巴则力推艺术滤镜功能。艺术滤镜是PEN系列的特色功能,也是快速实现使用者拍摄创意的有效工具。为了便于用户使用,PEN系列的3款机型在模式转盘上为艺术滤镜增添了快捷方式,用户可以快速调用浓郁色彩、柔焦、针孔相机效果等拍摄创意。滤镜效果可同时应用与高清视频拍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怀旧颗粒效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浓郁色调效果

    可以预料,在被用户迅速接受后,数码微单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各厂家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从某种程度上说,渔翁得利的是数码微单的广大用户:未来的数码微单产品更新换代会更快,镜头会更多,价格会更低。

    下面就是我的元老级数码微单相机奥林巴斯E-P1,复古的外观也是它得人心之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