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与管理智慧


《大学》思想与管理智慧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讲师谭小芳

 

前言:
你想获得学习与工作的智慧吗?你想获得从政与管理的智慧吗?你想获得财富的智慧吗?你想获得虽处浮躁而能静定的智慧吗?你想获得提高心灵境界的智慧吗?曾国藩为何如此推崇《大学》?中国文人的理想“内圣外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瑰丽宏图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走进《大学智慧》,“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谭老师建议您不妨从《大学》的经典开始国学管理的学习历程。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的《大学》管理智慧培训课程。

《大学》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又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古圣先贤的经商哲学是商业道德为首,经营者有德,然后钱财随之而来,所以企业可大可久。中国古代经营者范蠡三聚财与三散财的故事脍炙人口,所以“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成为千古佳言!明清代有名徽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儒道经营创造巨大财富,传承三百年。

国学之儒家经典,汉代有《五经》之谓,即是《易》、《书》、《诗》、《礼》、《春秋》。宋代有《四书》之称,即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后代又有“四书五经”之说,《四书》居于《五经》之先,而《大学》又居于《四书》之首。

然而历史的轨迹饶富机趣,《大学》本来却非是一本书,而是《礼记》中的一篇,《中庸》亦然如此。《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西汉学者戴圣删订选辑先秦礼学家解释《仪礼》之“记”,又称为《小戴礼记》,简称为《礼记》。在宋代以前,《大学》与《中庸》并没有被特别予以重视与开掘,学者们更没有单独把它抽取出来,独立地看待研究它们。宋代时,一种历史的机遇使得《大学》、《中庸》被独立出来成为两书。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注《论语》,又将《大学》、《中庸》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为《四书章句集注》。于是《四书》之名始立,后来又作为求学的入门书。

《大学》又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籍,数百年以来更加深刻地影响了国人。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国家规定科举考试须在《四书》内出题,且发挥题意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根据,明清沿袭。因此《四书》影响极其深远,曾经家颂户习。《大学》就这样曾经成为我国宋以后数百年文化天宇中的灿烂星辰。

近代西方企业,在经历许多企业兴亡的惨痛教训后,近年来多数企业从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当中觉醒,开始重视企业与员工的TEM(TotalEthicalManagement全面品德管理),其中对品德有关的要求,已经是知名企业普遍的共识。谭小芳老师(预定《大学》管理智慧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认为,学习《大学》的管理智慧,具体对于企业来说,收益如下:

1、增强自我约束机制

如果从《大学》来透视,那么要做到透明之“明”,就要约束自己、磨炼自己的“明德”、“明明德”之“明”。这需要具备亲近员工的“亲民”理念,还需要有“止于至善”的勇气。如果不能有后面的这些“明”,那么“金鱼缸”中被看到的就都是不明了。因此应该有一种管理者自我的心灵与道德的管理之明,才会有企业中的管理之明。这是北田的“金鱼缸”式管理的深层内涵。

谭小芳老师认为,要推行“金鱼缸”式管理是需要底气的,之所以好多企业不愿意或实行不了这种“金鱼缸”式的管理方式,而喜好暗箱操作,就是因为“不敢”。在种种“不敢”的后面,就有很多的文章隐藏其中了,而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至少没能做到《大学》的“三纲八目”吧。

2、“格物致知”的创新机制

《大学》的“格物致知”,是古代的语言,但是转换成今天的话语,是不断地研发创新。“格物致知”,先去“格”,也就是去研究,企业若不断研究今日的、明日的产业然后“致知”,即是从中获取新知,从而能达到《大学》所引名言的境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断形成创新机制,并以研发、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活力。《大学》又说:“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企业如在这些方面能够“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可以说这个企业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了。

3、“以义为利”的经营智慧

《大学》讲究“以义为利”的理念和智慧。如今“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贪利弃义”的所谓“企业家”比比皆是,媒体关于作伪制假、非法集资、坑害百姓的报道屡见不鲜。《南方周末》(2009年6月5日)刊出一个版面的长文《用永恒的诚信构筑企业的灵魂》,副标题是《国酒茅台60年坚守不懈的质量诚信建设》。我从文中看到了茅台国酒的企业家在诚意的历练上的艰苦与卓越。这是“以义为利”的一个典型,构成鲜明的对比。

4、“内本外末”的管理逻辑

《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企业管理也一定要“内本外末”,即重视德行之本,不可“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此即本末倒置了。《大学》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大学》说:“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谭小芳老师表示,企业也是如此,须先谨慎于德行,然后有德有人有土有财有用。这是用德去经商,用德聚集人才,占有市场,获得财产,赢得利润。

5、“悖入悖出”的财富戒律

《大学》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如果不是由正当的手段与途径收入的,必定会同样违背常情常理地流失掉。古今无数的案例反复证明此一结论的正确性。2009年4月媒体报道,浙江“亿万富姐”吴英,曾三个月内,拿下过100间商铺,注册成立了8家公司,并自任集团的董事长。她三个月内曾捐款630万。她还自称经常携带上亿元的珠宝。但是她不懂“悖入悖出”的财富戒律,这位神秘的亿万富姐,终于涉嫌集资诈骗4亿元,而站上了被告席。如此等等,每年都有许多这样的被负面曝光的所谓的“企业家”。

6、“矩之道”的人本主义管理

《大学》讲究“矩之道”,如果从企业管理来说,那么一是用宽恕的心态对待员工,一是又严肃地规正员工的行为。这应当是人本主义管理的大智慧了。谭小芳老师表示,再看《大学》讲究的“亲民”,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企业要对市场上的顾客亲近,取信于顾客;一是企业要对内部的员工们亲近,团结员工。如果能于外部“亲民”,则产品的方方面面要不断让民众满意,那就会极大地拓展市场。此若用心体会之,必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水准与效益。

7、《大学》“三刚”与企业团队管理的基本原理
TheThreePointsof“Daxue”andbasicprinciplesofthemanagementofteamworkinenterpriser

8、《大学》八目与个人的道德素质修炼和能力评价体系
TheEightPointsof“Daxue”,practiceofmoraldiathesisandtheuationsystemofpersonalability

9、《大学》八目与企业伦理道德和人格结构优化
TheEightPointsof“Daxue”,moralethicinenterpriserandtheoptimizationofpersonalitystructure

综上所述,《大学》确是饱含智慧、至理、名言之作,更是具深心、妙用、魅力之著,希望企业界人士学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