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印度自从在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失败后,一直对中共抱持疑惧,且将「中」方在西藏、新疆的军事部署,以及北京和印度周边国家的交往,都视为是针对印度而来。长期以往,新德里对北京存有强烈不信任感。印度宿敌巴基斯坦是中共在南亚的主要盟国,北京长期支持巴国对抗印度,除提供军事援助外,更在印度研制核武后,协助巴基斯坦发展核武,以维持南亚的核平衡。
中共与印度均寻求发展和孟加拉国的关系,对北京而言,孟加拉国位于印度半岛东北侧,和孟国关系友好可以让中共经略印度洋更为顺利;对印度来说,维持和孟加拉国的关系是避免中共势力由缅甸向西延伸进入印度半岛之必要措施。日前金砖四国之「中」俄印三国外长会议,中共外长杨洁篪提出应以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不应付诸武力的主张,系表达「中」方对印度不断增兵「中」印争议边境地区之不满。
(二)「中」印关系存在矛盾
「中」印两国经历1962年边界战争后,关系并不和睦,尤其印度对于中共长期支持其宿敌巴基斯坦,并且协助巴国发展核武始终抱持疑虑。近年来中共主动对印释出善意,「中」印于2005年签署解决边界纠纷政治指导原则协议,胡锦涛且于2006年11月首访印度,和印方发表联合宣言,针对边界纠纷、经贸、能源等问题达成共识,胡并向印方提出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在双方高层互动渐趋密切下,「中」印关系确实有所改善,两国双边贸易额度在十年前尚不足30亿美元,至去年已突破600亿。
虽然「中」印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同时被列为全球金砖四国,但是在军事互动关系和边境领土问题上,却未能如经济关系般改善。至今仍有印度军事高层宣称中国是印度国防安全上的最大威胁,且印度自去年起开始在冬季来临之前向争议边境地区增兵十万,以平衡中共开通青藏铁路后具备向「中」印边界快速增兵之战略优势。
在领土争议问题上,虽然中共在胡锦涛访印时表态愿意以东段争议领土部分让予印度,以交换印方同意将西段阿克赛钦争议领土部分让给中共,但是印度并未接受这项提议。从印度的角度视之,虽然中共表达愿意谈判划界以解决边界纠纷的意愿,但是从胡锦涛甫结束访印行程后便前往巴基斯坦访问,并且和巴国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动作看来,「中」方对印示好的诚意令人质疑。
中共对印度及其周边国家采取的政策,确实有让印度不放心之处。中共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兴建大型水力发电厂,即引起印度强烈忧虑。此藏木发电厂日前才完成围堰合龙工程成功截流,即将展开主体施工。印度担心中共未来可能藉由此水库蓄水功能来影响印度境内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量,且对「中」方始终不愿同意印方要求共享藏木水电站的相关讯息感到不满。由于此水电站工程系列入中共「十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因此印度始终怀疑此工程隐含,中共藉由掌控水源来压制印度的战略企图。
(三)中共拉拢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是中共在南亚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北京当局除了提供各项军经援助外,日前还计划修建穿越喀喇昆仑山连接巴基斯坦的铁路。由于这条铁路将穿过印巴两国存在争议、现由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地区,引起印度不满。另外这条铁路将从中国大陆境内一直向西南通到巴国的瓜达尔港,将使中共取得直接藉由陆路抵达阿拉伯海的路径,具重大战略价值。
印度对于前年通车的青藏铁路已十分关注,认为中共修建这条铁路存在着对印度的军事战略考虑,现今「中」方又决定兴建「中」巴铁路,将使得中共在必要时能够快速输送部队至印度西北边境,使得印度在「中」印战略形态上更显弱势。今年稍早时也传出中共将为巴基斯坦兴建两座核子反应炉的消息,这也让印度强烈不满,并且警告中共此举将损及在去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迁会议后渐露曙光的双边关系。
此外,日前媒体报导中共将向巴基斯坦所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派驻超过万名部队,虽遭中共否认,但此亦呈现出「中」巴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确实日趋密切。日前举行的珠海航空展所展示的JF-17战机,便是「中」巴两国合作研制的新型战机。
除了巴基斯坦,近年来中共也积极拓展与孟加拉国之间的关系,至今「中」孟两国年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中共对孟加拉国的投资多集中在基础建设部分,尤其愿意出资帮孟加拉国第一大港吉大港扩建深水港,并且兴建一条穿越孟加拉国与缅甸的公路,以连结吉大港和云南昆明。从印度的角度视之,协助孟加拉国修建吉大港可使中共取得印度半岛东侧印度洋之出海口,此和中共协助巴基斯坦修建瓜达尔港以取得印度半岛西侧阿拉伯海出海口一样,皆具有箝制印度的战略企图。
但是「中」孟关系不若「中」巴关系般密切,一方面因为孟加拉国身处印度三面包围之中,无法忽视印方对于「中」孟关系过度亲近的疑虑;另一方面孟加拉国与中共最密切的两个盟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的关系并不和睦,巴孟关系不睦系源自孟加拉国脱离巴国时所产生的间隙,此间隙至今仍然存在。
缅甸则是肇于孟缅边境有许多缅甸少数民族为躲避内战而进入孟加拉国境内成为难民,孟国政府一直要求缅甸当局允许这些少数民族回国,但缅方置之不理,孟加拉国乃寄望中共此一缅甸最大盟国对缅甸军政府施压,但至今并无变化,故孟方对中共亦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望和不信任。因此中共虽然积极发展和孟加拉国的关系,但是孟加拉国始终无法像巴基斯坦或缅甸一般,成为中共亲密的盟友。
(四)印度的反制措施
面对中共在南亚区域逐渐扩增的影响力,印度采两手策略因应,一方面扩大和中国大陆的经贸交往,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印度总理辛格且曾对来访的大陆总理温家宝表示,希望能够和中共发展稳定且有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另一方面辛格亦宣称中共可能会利用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来牵制印度,且中共已开始向南亚施加影响,印度必须为此作好准备。
印度对付中共的筹码之一便是旅居印度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去年在「中」印边界紧张局势升高后,印方便同意达赖访问阿努恰克省「中」印争议领土东段地区(即藏南达旺地区),引发中共强列不满。印度并且将其最新式的苏恺30战机部署至东北部阿萨姆省,使其作战半径覆盖中国大陆西南主要城市如昆明、成都和重庆,以抗衡中共对印度威胁日增的军事部署。
此外,印度也计划在尼泊尔靠近中国大陆边境地区兴建可供其空军使用的机场跑道,使其空军得以在「中」印军事冲突时攻击西藏。在此之前,印度已经在不丹修建了一条机场跑道。除了上述空军的部署外,印度自去年起开始向「中」印边境领土争议地区增兵,尤其印军规划在每年冬季之前,必须增派十万名部队进驻争议边境,以备中共若在冬季发动攻势,印军在面对风雪因素以致无法获得后方支持的不利条件下,仍有足够力量抵抗中共的军事攻击。
在外交作为上,印度则积极拉拢美国以抗衡日渐崛起的中国大陆,印度总理辛格公开宣称强化印美两国关系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同时美国是印度最大资本输出国,印度需要美国资金来从事国内建设与开发。近年来印美军事合作关系日趋密切,举行过多次海空联合演习,地面部队亦从事联合训练等交流合作。对美国而言,印度是美国在南亚平衡中共扩张的重要友邦,日前欧巴马总统访问印度,宣布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算是对印度采取亲美政策的善意回报。
除了美国,印度也开始改善和东边邻国缅甸的关系,以期平衡缅甸长期以来受中共支配的对外政策,然成效有限。中共对缅甸仍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此次缅甸民主运动领袖翁山苏姬的获释,法国沙柯吉总统即公开表示系中共领导人胡锦涛影响缅甸军政府的结果。
(五)结语
「中」印俄外长日前在湖北武汉举行金砖四国之三国外长会议第10次会晤,中共外长杨洁篪就维护亚太安全提出三项主张,一是坚持共同安全而非零和游戏;二是应以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不应诉诸武力;三是各方应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等问题。由于「中」俄之间领土争议已经完成协议划界,两国并不存在主权争端,因此杨的第一及第二主张明显是针对印方而来。中共藉由其外长的发言,对印度表明解决领土争端应该采取非零和游戏的原则,此即先前「中」方提出的以东段换西段争议领土的双赢模式;而解决争端应该以和平手段,不应诉诸武力,则是表达「中」方对印度不断增兵边境地区的不满。
「中」印关系与两岸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处,皆属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但军事关系仍互不信任的局面。一方面「中」印皆为发展中国家之大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起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至今两国与俄罗斯、巴西并列金砖四国。「中」印两国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提供庞大的内需市场,故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创较轻,复苏较欧美国家快速,经济前景看好。「中」印并且在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迁会议上,连手对抗西方工业国家,共同捍卫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保议题上应有的权益。
但另一方面,「中」印国境接壤,碍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两国存在领土主权争议,同时西藏问题也是牵动「中」印关系的敏感神经,旅居印度的达赖喇嘛和其西藏流亡政府,是「中」印改善双边关系的障碍之一。此外随着「中」印两国国力的崛起,双方在南亚乃至亚洲其它地区的竞争态势也愈加明显。中共海军以反海盗的名义进入印度洋,挑战印度海军在此区域的传统地位,印度海军则将力量延伸至南海,并且和美日等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双方军事力量的较劲有增无减。
「中」印两国经贸关系与军事关系分殊化发展的现象,实呈现出「中」印关系的复杂性,这也是中共在南亚地区布局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