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的《北京日报》刊登了评论大师解玺璋为吾之小说集《毕业前后》所写书评大作,真是挺高兴的。
前几日王府井那边举办了一场看片会,我应邀与会看了部日本电影《非常舞者》,听说该片将于12月3日在首都院线上映。昨日应命写成一篇影评,姑且贴在下面吧——
影片《非常舞者》观感
朱家雄/文
印度的歌舞片在世界上都很有名,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流浪者》和《大篷车》等,虽然近20年来我们似乎很少再看到印度的电影了。日本的家庭伦理片和青春励志片也有颇为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在中国热播的《血疑》和《排球女将》这样的电视剧。
近日应邀去看了部日本电影《非常舞者》。感觉这部电影是文艺片,也是励志片,或者叫文艺励志片。说她算文艺片吧,是因为其中有很多文艺表演和竞赛的场面和镜头,不同之处在于,印度歌舞片中多印度特色的热歌辣舞,《非常舞者》中多的却是女主角等大跳西方主流高雅艺术芭蕾舞的场面。说她算励志片吧,是因为女主角和《血疑》《排球女将》中的女主角一样,都在剧中展现了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和为梦想、事业拼搏不已的执着,当然了,时代不同了,《非常舞者》中的“励志”色彩似乎更添了一抹“叛逆青春”的“酷”劲儿。
据说这部由香港导演李志毅导演的《非常舞者》改编自日本著名漫画家曾田正人人气漫画《舞吧!昴》,当中的女一号宫本昴由生于1988年的日本艺人黑木明纱担纲主演,比较有分量的一点的角色还有由生于1990年的韩国艺人高雅拉扮演的女二号Liz Park,再就是由在电影《幸福的黄手帕》《艺伎回忆录》有过不俗表现的日本50后著名女演员桃井薰扮演的退休芭蕾老师五十铃,等等。
影片的故事并不算精彩。最先出场的人物是两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儿童时代的宫本昴和她的双胞胎弟弟,还有他们在公司上班的爸爸,只是他们的妈妈却在影片一开始就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因为偶然观看到芭蕾舞,就对这种舞蹈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宫本昴在对芭蕾舞的学习中发现自己具备非凡的舞蹈天赋,可惜她的弟弟却因为遗传的疾病而死——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宫本昴失去了自己的知音。尽管父亲一贯都反对宫本昴把芭蕾舞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但在内心梦想的召唤下,宫本昴却一直坚持下来。她十来岁就在退休芭蕾老师五十铃经营的歌舞厅中凭借自己的舞技挣钱了,她把赚来的钱都用于支付学芭蕾舞所需的学费。就在这样的自力更生的努力追求中,宫本昴逐渐成长为一名舞蹈天才喷薄欲出的青春美少女。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宫本昴其实遇见了新的知音,而且不止一位。比如影片中的年长者五十铃,经营着一家有脱衣舞表演的歌舞厅,甚至她自己也曾亲自上台跳过脱衣舞,但她却极力阻止和避免宫本昴也这样做。因为五十铃发现了宫本昴身上的舞蹈天才,并希望她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又比如在纽约已经混得很不错的天才舞者Liz Park,她一见到昴,就知昴是自己难得一遇的对手,她欣赏昴,还帮助昴,甚至为她介绍了高水平的知音级的指导教师,甚至鼓动她去参加大赛,和自己同台竞技。在多位知音兼伯乐和导师的指引和帮助下,昴获得了大赛的冠军并由此获得了赴纽约加盟艺术团体专业从事芭蕾舞演出的宝贵机会。就像许多励志故事一样,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各种形式和手段的努力,终于赢来了成功的人生甚至拥抱了人生的辉煌。
影片中女一号的扮演者给人印象较深。比如,儿童版的宫本昴,看上去有点像中国剧中人物莫小贝的扮演者王莎莎,只是没有后者笑得那么开——这也许是因为剧情的需要?而少女版的宫本昴呢,看上去还真有点像藏族歌手索朗旺姆,只是没那么原生态,而是更酷更冷艳一些。
励志片中,像《汪洋中的一条船》这样感人的,实在是电影史上少见。《非常舞者》却也有真让人感动的一刻。我觉得五十铃送别宫本昴的那一刻就是。在一刹那间,我体会到一个失败的前辈同行对晚辈同行的深切关怀和衷心祝福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人性中的高尚情怀。都说同行是冤家,是竞争对手,他们注定了是相互轻视和嫉妒且难以兼容的,可在《非常舞者》一片当中,尽管也有嫉妒和竞争,但却都被片中的人物超越了。如果说这部电影其实始终蕴藏有一种温暖的东西的话,则这种温暖就是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最富质感,她自身体中袅袅地升腾而起,仿佛这就是明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