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辉煌十一五:科技产业增势强劲


邵阳辉煌十一五:科技产业增势强劲

             

         

邵阳高新企业200538个,2010年达到109个。      高新总产值2010年为185.24亿元,增加值55.97亿元,销售收入173.24亿元,每年平均增长近五成;2010年出口13640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1075%,年均增长64%。高新技术产品利税额22亿元,年均增长74%RD经费支出   43167万元,五年每年翻番。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0.05%,提高到2010年的0.23%。表现为:

 

科技项目建设实效明显。2009年共组织申报部、省科技项目66项,立项52项,立项率达79%,争取项目资金1300万元,其中7个项目在国家科技部立项,玉新药业申报的《采用催化氢化与催化脱氢方法合成和生产非那雄胺》项目获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50万元的重点支持,省瓜类研究所被省科技厅列为对外科技合作基地。出台了《邵阳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评审暂行办法》,实行重点项目评审制,实施市级重点计划项目10个。修订完善项目实施质量评估制度,并对全市近三年来实施的25个重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验收,政府资金的使用绩效进一步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按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等一系列工作上,有力促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神风动力、玉新药业、湘中制药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经省验收合格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7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93亿元,利税9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21%32%

农业科技工作扎实开展。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咨询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印发各类农业技术资料2万余份,接受农民技术咨询2000多人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80期,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次。加大涉农科技项目申报力度,组织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和转化应用,全面启动科技“12396”服务和科技特派员工作,接受农民技术咨询200余人次,组织专家现场解决疑难问题20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

科技成果管理取得成效。组织专家评审出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国内依靠的5项、国内先进的9项、省内依靠的11项。分别给予我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张兆宪、肖坤后10万元的奖励。同时,组织修订了《邵阳市科技技术奖励办法》。加大成果推广项目申报力度,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6个,组织申报省级成果推广科技计划项目10个。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项目3个,其中省瓜类研究所的西瓜、南瓜根尖细胞DNA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邵阳纺机公司、信多利公司分别获三等奖。同时,认真做好市级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共收到申报成果推广计划项目17个,立项10个。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2项;科技成果鉴定16项,其中省级鉴定2项;科技成果登记8项。

知识产权工作势头强劲。邵阳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邵东县被省确立为首批“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新宁县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县验收,并积极争创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武冈、新邵、洞口、邵阳县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县。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确定5家企业为邵阳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湖南广信和湘窖酒业被省知识产权局批准为第三批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全年共完成专利申请量650件,工矿企业专利授权152件。

 

三个典型事例

一、     武冈卤菜:产学研合作示范产业

为加快发展武冈卤菜产业,武冈市成立了武冈市卤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预算安排了卤菜专项经费200万,科研经费100万,以湖南农大为技术依托,对武冈铜鹅进行提纯复壮,以资水河沿线两岸为重点,建成了武冈铜鹅规模养殖基地,年饲养量达100万羽。在传统卤制食品生产基础上,又与湘潭大学合作,投入科研经费100万元,成功开发了“卤菜食品低温保鲜专用技术”和“豆渣转化为高蛋白饲料的生物新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和新工艺,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格局,建成了华鹏食品、陈氏福元等规模卤制加工企业。现全市卤制食品产业年总产值近3亿元。

二、     洞口县环保节能水泥生产技术

洞口县为百水泥厂于2006年花费100万元资金,购买南京建通水泥公司自主开发的“JT窑环保水泥生产技术”后,企业开始步入发展新天地。2008年实现产值1.47亿,交纳国家税收1000多万元。该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投资费用低,三废利用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清洁生产,为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了新的样板和示范;2、应用了多项现代水泥生产最新科技成果,综合技术指标达到或者优于新型干法,构筑了符合国情又具有中国技术特色的水泥产业结构;3、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水泥行业的恶劣看法,为国家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决策依据,使传统水泥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也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三、     玉新药业:科技创新有成效

    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3月,原名为湖南甾体化学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医药中间体甾体激素原料药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2140万元,现有员工26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7人,本科56人,大专以上人员96人。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力求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0961万元,出口创汇1277万美元,实现利税2857万元。公司现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湖南引智基地”,连续三年被评为“邵阳市出口创汇先进单位”、“邵阳市市直纳税大户”。

公司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增加。公司从无到有,从一个依靠租赁车间生产为主的小公司,通过新产品开发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四个按照GMP要求建设的车间和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验大楼的省级规模企业,自主开发了拥有专利的产品,公司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氟替卡松、依普利酮已经获得授权,申请的5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并全部获得授权,公司争取用一年的时间申请国外发明专利1项,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公司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目前,公司正抓紧两个项目的建设:一是抓紧搞好醋酸诺孕酮、环丙氯地孕酮醋酸酯、非那雄胺等甾体激素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建设,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15亿元,该项目已经完成70%,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实现利税1.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二是搞好国家生物发酵专项,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建成后,公司可增加年销售收入10000万元,创汇800万美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完成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