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主权货币离人类到底有多远之四 (超主权货币理论学术探讨)


超主权货币理论学术探讨

 

廖仁平

 

货币理论文章及著作很多,关于金本位及蓝子商品本位(或称货币锚)的理论探讨也广为世人所知,特别是以黄金价值为基准的货币本位理论,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曾经长期被人们认同并实际应用,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黄金退出了定值货币的舞台…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蓝子商品本位为人们长期争议着;近年来,中国学者张五常教授对蓝子商品锚的研究算得上是最全面系统的了,但其推荐的蓝子商品选取具体办法也存在着诸多致命缺陷,学界质疑不断,所以一直就没有正式成为货币的锚…

人们寄望于加权各种法币而形成一种特别提款权记帐单位SDR(…特别提款权 special drawing rights 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 9月建立 1970年开始正式分配…),但SDR不仅在理论上仍然没有科学的价值基础,它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法币,或许可以称为“国际法币”吧;但这种“国际法币”因为不存在为其价值负最终责任的国际银行,所以实践上的问题比各国法币的问题还要多,所以从其产生以来的四十多年中,没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理论学术探讨及货币实践都似乎表明了:黄金、蓝子商品、SDR都不是理想的“超主权货币”价值基础。但人类在探讨“超主权货币”体系的过程中已经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