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货币竞争的现实
廖仁平
在人类没有找到一种各国普遍接受的“超主权货币”之前,在国际贸易额不断加大的当今世界里,虽然发行国际流通货币也存在所谓“特里芬”难题等不便,但其调节国际收支赤字等方面的好处实在太诱人,有哪一个国家不想争夺世界货币霸权?
美国的美元在二战后独步天下,即使2008年美国引发了世界性金融危机,美元信用受到全世界质疑但仍独占鳌头。不甘落后的欧洲各国几经周折终于在1999年1月1日启用欧元,成为世界各国储备货币的备选货币之一。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崛起,1964年日圆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后日趋坚挺,与美元的弱势形成强烈的对比,并成为较强的国际货币。就我国而言,近几年来也时时没有忘记加快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步伐。
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期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 Mundell)发表了自己对未来世界货币格局变化的看法。他预言:“未来10年,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亚元区)。在全球性货币缺少的情况下,亚洲或者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统一货币是大势所趋。”他的这一论断为亚元区的建立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希望。然而,应该看到的是,尽管东南亚各国都有建立亚元区的良好愿望,但建立一个货币共同体是非常复杂和艰难的,亚元区的设想能否成为现实,取决于各个方面及诸多因素。(亚元_互动百科www.hudong.com/wiki/)
在当今法币金融体系中,各国到底选什么样的主权货币作为价值储备媒介,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主权货币在国际上的相对信用,美元之所以仍为各国价值储备媒介首选,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综合实力在当世仍然独一无二。其它主权货币或区域货币(欧元)一般作为组合选取对象但近年来也对美元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在科学合理的“超主权货币”体系出现之前,这种主权货币间的竞争将长期继续下去。
综观当今世界各种货币危机可知:虽然美元日渐势弱,但近年来似乎也没有出现什么新强势货币的明显迹象。货币世界已经进入“战国”时代,这种法币性质的各国货币竞争,因为每种货币都没有什么价值基础,完全靠各国信用保障,在当今各国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没有价值基础的法币金融体系出危机及出大危机的机率越来越高,所以,寻找“超主权”货币科学理论并据其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就成为了人类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