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中东军事行动虽然已告一段落, 但高阶幕僚对后续的影响评估尚未中断, 原因不外乎中东地区的石油能源战略与复杂的政治历史关系, 对美国的利益的重要性, 还有中国与印度的亚洲新兴大国的政经实力介入中东地区的发展也是关键.无论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发展, 全球化的速度与各国间的复杂连动关系已超越现有跨界管理过程中隐含对文化, 宗教与种族等差异因子的理解认知不足, 这种认知落差已造成政经紧张与全球关系连动的负向资产.
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与几所研究机构和大学日前发表相关的跨国管理的研究受到全球高度关注; 而相关的跨国发展议题也对许多正在快速国际化的国内企业而言也是关键能力. 近期单就李宁的国际化品牌发展战略与跨国经营的布局在媒体上也有许多专家提出多项专业建议. 然而建议本身也因国情与文化差异而有所矛盾或看法歧异. 李宁的案例只是代表多数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典型指标性案例, 许多惨痛经验的企业尚未能被如此充分研究与公开讨论.
根据创新领导力中心的研究86%国际高管认为跨界管理能力对职业经理人十分重要, 然而, 只有7%高管认为他们有足够能力称职地处理跨界议题. 也就是将近79%的期待与实际落差值. 这个数字相当令研究人员震惊, 于是投入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此关键议题. 基本上跨界的定义包含几个维度: 组织垂直整合维度, 组织横向整合维度, 组织内外的利益关系人与社会网络, 人口性别, 人种, 教育等差异, 地理差距, 文化, 宗教与区域市场等. 跨界管理定义出一个关键观念, 人们如何形成”我们”与 ”他们”, 在全球高速与频繁的各式交往中看不见的边界不断形成与消失, 在边界形成的瞬间各种合作难度将提高, 也造成某种交易成本提高, 综效低落. 当边界消失时合作将快速产生, 効率与效果将大幅提升.
然而, 边界的确立也代表安全感与保护, 失去边界可能产生危机与安全问题. 所以发现边界, 管理边界, 建立共识, 建立新的界线都是所有国家, 企业, 非营利组织, 团体与个人都会触碰的核心议题, 而且全球化愈快, 触碰的频率与难度更高与更大, 产生冲突与合作利益的机制更加的纠结与复杂.
哈佛大学名教授 Pankaj Ghemawat 2007所提, 虽然世界是平的, 但是地球不是平的, 如通地貌一搬, 充满高山与低谷, 湖泊与海洋, 这种多元化与多样性差异, 充满挑战与多元创新, 更重要的是要善加使用差异性, 要善于管理多元性, 更重要是要学会欣赏, 尊重与接纳不同.跨界管理的背后所存在的多元思考仍与区域价值认知有极大关系. 甚至更具体的说法, 多元价值意涵与认知对跨界管理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过去Toyota能够发展成全球最大汽车公司并超越美国大汽车厂也证实其全球化策略中对地区文化的融入与尊重相当用心; Wal-Mart 对其它国家的市场与产品策略也保持相当高的弹性与区域合作空间.
此外, 哈佛大学另一位教授James Heskett 的新书 "创投的经济世界”, 也提到国家界限与知识落差对全球创新仍有许多限制, 特别从创新发展的角度, 产品/服务与知识深度形成九种可能矩阵结果, 对于不同地区的知识与产品发展流向并不均等,脑力资产流失愈易加速, 结果更形成交易障碍与创新落差; 领导者或政府部门与企业领袖应认知边界内外的差异影响与机制, 加速改善界限落差, 进行跨界价值管理才能共创双赢.跨界管理能力的核心乃是透过深度合作建立高度综效胜于零和游戏, 更具体的说法如何从”我们”与 ”他们”, 变成”我们”与”你们”, 进而是”新我们”. 双方均需转化而非单方改变. 表面上似乎是界限关系的重新建立与定义, 但更深的意义是界限价值的反思与转化.
跨界管理能力如何發展? 取决六项行动能力: 1. 包容力 2. 反思力 3.连结力 4. 移动力 5. 伙伴力 6. 转化力. 这些能力代表观念改变, 思维转化, 行动调整, 互赖合作与价值创新, 是一种战略伙伴发展与创造综效的进程思维.
今天中国企业与各级组织面对全球跨界管理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的确仍有相当的难度, 但基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与品牌化的必然, 加速学习跨界管理所需的经济实力与文化认知等多重角色与多元价值的意涵是关键道路. 对于经济实力国内企业已有相当进展但对于多元价值文化意涵的认知与学习似乎仍有一段路要走. 因此更积极的深入认识, 理解, 学习, 包容, 接纳组织内外与区域价值文化背后的多元意涵与差异认知, 突破传统自我认知的单一价值与思维限制, 透过有效的管理界限,自我转化与价值架桥, 才能发现新机会, 建立新共识, 发展新界限, 进而提高合作广度与深度, 创造全球综效与企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