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财产税
梁发芾
毛泽东诗词中将秦皇汉武并称,人们认为这两个人都是历史有有雄才大略的牛人。虽然秦始皇由于暴政被人诅咒,但是汉武帝却总是得到人们的颂扬。殊不知,汉武帝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的横征暴敛,也不比秦始皇好多少。
汉朝立国的时候,久经战乱,很穷,宰相坐的也是牛车,甚至皇帝也找不到纯色的四匹马驾车。这种写法可能有些夸张。以今天的思路考虑,虽然国家困难,但如果以举国之力,为皇帝找四匹纯色的良马,有什么难?这也只能说明,刘邦这人虽然近乎无赖,但是,当了皇帝之后在个人享乐方面,倒也不算过分。后来的吕后、惠帝、文帝、景帝,基本上是一种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汉文帝尤其节约,他在位的时候,据说宫女不过十余人(后来历史上宫女有动辄上万人的),皇后穿的衣服也不文秀,不用拖到地面 。他想建一个露台,需要百金,一计算,是中等人家十户人的产业,就放弃了。汉文帝一生没有修建大型土木工程,死后也只用瓦器随葬。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这样的好皇帝,实在没有几个。
到了景帝的时候,汉朝进入繁荣时期。即使国家轻徭薄赋,但财政收入仍然十分可观,历史记载说,那时候,粮食多得没有地方堆放,陈陈相因,腐朽不可食用;国库里的铜钱太多了,串钱的绳子都朽坏了。这种繁荣被叫做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就是这样得来的:国家信奉无为而治的思想,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没有大兴土木兴修宫殿,也没有发动劳民伤财的对外战争。
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一切就变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历史上的儒家一直主张轻徭薄赋,政权不要与民争利,显然,汉武帝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汉武帝不甘心于当着皇帝却无所作为。而所谓有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崛起,比如对外战争,对内大兴土木之类,以证明皇朝强盛的事情。他的对外战争不能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但是,对于周边少数民族发动的不少战争完全是没有必要,是穷兵黩武,是挑衅性的。比如为了给自己爱妃的家人一个立军功的机会,就发动的战争,为了掠夺西域的汗血马而发动的战争,有什么意义?汉武帝的所谓积极有为,很快就耗尽了祖宗积攒下来的钱财。汉武帝于是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财政改革,聚敛钱财。比如,将儿童人头税从7岁起征提前到三岁,有些地方事实上是孩子一生下来就要交纳人头税了,结果许多人家交不起钱,孩子一生下来就溺死了。他还实行盐铁专卖,将人们一日三餐最不可缺少的食盐,由国家统一经营,老百姓煮盐吃就成为犯法。一向由民间工商业者进行的冶铁业也收归政府,制造出售根本不合人们需要的价钱又非常昂贵的铁器。政府还垄断了货币的制造,而通过大量制造粗劣之钱币,形成通货膨胀来巧取豪夺;政府还实行什么平准制度,均输制度,内容相当的复杂,总之是政府大规模地介入经济事务,进行垄断经营,以掠夺民财。
当然,这还不够。这样聚敛的民财尚不足以满足汉武帝的胃口。历史记载,“武帝伐四夷,国用不足,故税民田宅、船乘、畜产、奴婢等,皆平做钱数”。这就是算缗钱。算缗钱的税率,历史记载中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贯钱也就是1000钱纳税20钱,税率就是2%,而有的则说是一贯钱纳税一算,也就是120钱,税率就是12%。到底是多少,不好判断,也有财政史家认为2%可能是最初的税率,后来增加到12%。
算缗钱的具体内容是:商人,小贩,放债取息者,各自计其所有,自行报价计钱,2000钱纳税一算(120钱),税率是6%;手工业者,从事冶炼的人,计其所有财产,每4000钱纳税一算,税率3%。非官吏、三老和北边骑士,他们所有的轺车(一种轻便的小车),每辆出一算,即120钱;商人的轺车每辆出二算(240钱);身长五丈以上的船,每只出一算(120钱)。这就是车船税。或许是历史上最早的车船税吧?
这个财产税,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有很大的问题。第一,不去考虑是不是生活必需品,一概征税。第二,对于最为贫穷的人,也没有设定免税额。显然,这样的税收是没有公平性可言的,是完全累退的;第三,它也不是一刀切,它对于官吏、三老和骑士的车辆予以免税,如同今天的车船税对于公车,军车免税一样,是人为制造特权;第四,它对于商人课重税,意在打击商人,当然,商人有钱,给商人的重税可以掠夺更多的财富。
今天考虑,汉武帝时期,税收的征收和稽查一定是非常落后的,政府要严格地实行财产估值 ,恐怕有难度,所以,汉武帝用了赏罚并用的手段。对于隐匿应税财物不陈报的,或者陈报而不实的,没收所有财物,罚他戍边一年;对于检举揭发的人,将没收财物的一半赏给他(这就是告缗)。
为了将这个政策实行下去,汉武帝任命了一些酷吏,专门主持揭发检举违法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杨可和杜周。皇帝布置的以杨可为首的鹰犬遍布全国,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性中最丑恶最幽暗的一面,大搞检举揭发。历史记载说,“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汉书》记载说,“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亩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
掠夺了这么多的财物——当然也不仅仅是财物,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奴婢,因为奴婢当时是按照财产计算的——那么,汉武帝拿这些财物,干什么呢?看看《汉书》的记载吧:“及杨可告缗,上林财物众,乃令水衡主上林。上林既充满,益广。是时粤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于是天子感之,乃做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由此日丽”。这段话中的水衡之类涉及到当时的复杂官制,一句话说不清楚,而大意是,这位皇帝大造楼台管所,大兴土木,大修宫殿,汉武帝则洋洋自得。汉文帝为一个露台而舍不得花百金的事,在汉武帝当然是不可能了。汉武帝告缗行为中没收了大量的奴婢,却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汉书》说:“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狗马禽兽,及与诸官,徒奴婢众,而下河漕渡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显然,这么多的奴婢的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
汉武帝的财产税使得皇帝的钱多得花不完了,但是,对于民间的老百姓却实在是一场严重的灾难。车船加税,商人少了,车船少了,商品交易萎缩了,物价也贵了。拥有财富会被迫交纳重税,面临被没收,被打击,被坐牢的命运时,没有人再会想到创造财富,拥有财富。《汉书》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就是说,老百姓苟且偷安,有了财富就赶紧弄成好吃的好穿的消耗掉,没有人再去积蓄财物。包括巨富商人在内的所有老百姓对于前途是如此的没有信心,今朝有酒今朝醉,你想想,这样的社会怎么能够维持下去。
一般认为,汉朝在武帝时期达到强盛,但事实上,所谓强盛,无非是搜刮民财,积聚财富,发动了对外战争,侥幸取胜,保持了一个强国的形象。而老百姓为此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汉朝由文景时期的民富国足转向了民穷国富。这种民穷国富的发展显然不能长久持续,汉朝由此开始衰落而直至于后来的灭忙。
至今,不少官方历史学家为他能够进行财政改革征收到更多的财富赞颂有加,还有很多人对于汉武帝的所谓雄才大略称羡不已。称羡他,或许是因为对他的老底不大清楚。如果看看他严刑峻法,征收财产税而不惜动用酷吏巡行全国,弄得众多人家倾家荡产的事实,你还能够以为他自豪么?汉武帝酷虐的财产税政策,在历史上除了毛泽东领导的革命以外也是鲜有其匹的,而如今到处鸡飞狗跳的暴力拆迁,以各种税费名义进行的国家征收,是不是与汉武帝的做法有惊人相似的地方?在专制主义社会中,汉武帝的做法是非常容易复制的,是非常容易成功的,是轻车熟路的,也是当政者所十分热衷的。因此,当局对于汉武帝的刻意塑造和赞颂,也就是为今天 的聚敛寻找历史的依据,这种猫腻是应该看到想到的。
汉武帝的财产税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