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请别打“顺应民意”的旗号
梁发芾
兰州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涨,由每立方米1.45元调整为1.70元。甘肃省发改委的官员说,天然气价格上调曾进行价格听证会,是根据代表的意见涨价的,调价“顺应民意”。(11月16日《兰州晨报》)
涨价就涨价,何必说是顺应民意?莫非民众哭着喊着要求涨价?莫非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坚决要求涨价,不涨价就誓不罢休?
对于兰州天然气涨价来说,本来人们意见纷纷。更何况此次涨价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在两月之前,兰州市已经将非居民用气的价格进行了上调,其中“集中供暖(不含商用)用气顺调0.34元/m3,由现行1.13元/m3上调至1.47元/m3”。这就是说,调整后的集中供暖的燃气价格,比居民用户用气价格要低两毛多钱。对于城市天然气的使用来说,集中供暖的用量,比起一般用户的用量来,要大得多。大量用气的集中供暖能够按照相对低廉的1.47元/m3的价格提供,用气较少的居民日常使用,为什么就必须提高到1.70元?此种价格格局,本来就使天然气用户“气不顺”,“意不平”。
事实上,在这次调价之前,居民个人采暖的天然气价格,与集中供暖的价格一样,享受0.34元/m3的补贴,实际价格为1.13元/m3。此次涨价后,集中供暖的价格,每立方米提高了0.34元/m3,而居民个人天然气供暖的价格,则提高了0.57元/m3。这种在居民自助采暖与集中供暖之间的差别价格对待,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在兰州市举行价格听证会之前,就有人在媒体撰文呼吁对居民个人天然气供暖继续予以补贴。而此次调价并未考虑这种意见,取消了补贴。
这种补贴的取消,实际上是政府失信于人,“钓鱼涨价”的体现,因为天然气供暖用气的补贴,有其特殊的背景。由于条件限制,兰州市至今并未形成统一的集中供暖的条件,以前都是各单位自行建造燃煤锅炉供暖。但是,这种燃煤锅炉的排放造成兰州冬天极其严重的大气污染,一到冬天,烟尘漂浮,空气污浊,暗无天日。十多年前,兰州市实施“蓝天工程”,治理污染,关停了一些燃煤锅炉,一些住宅区都被要求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天然气供暖;有些新建小区不再实行集中供暖,而是让住户安装天然气壁挂炉,自助采暖。对此做法, 当时人们很有顾虑,因为天然气价格比燃煤昂贵,使用天然气供暖等于是让这些居民为城市治污埋单。此时,为了兰州的蓝天,政府承诺对于天然气采暖的用户实行一定的补贴。这就是兰州居民天然气采暖实行补贴的来龙去脉。现在,政府取消了对居民自助燃气采暖的补贴,这实际上是政府失信于民,但民众却不可能重新使用燃煤锅炉予以应对。
或许政府涨价的理由是,天然气紧俏,鼓励节能减排等等。但问题是,虽然政府取消了对居民自行取暖的价格补贴,但是使用天然气集中供暖的企业却仍然享受这种补贴,而这种差别对待不但无助于节能减派,还对能够有积极性节约用气的用户予以高价惩罚。因为目前的住宅楼没有分户计量的设置,住户无法调节自己的用量,集中供暖会有很大浪费。而居民自助式采暖,因为居民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需要调整温度,根据自己是否在家决定是否使用,反而能够做到节约节能的目的。因此,如果政府要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能源,减少排放的目的,那么,就更应该补贴自助式采暖的居民用户,而不是仅仅补贴集中供暖的公司。显然,在天然气调价的博弈中,集中供暖的单位有更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能够影响价格的最终制定,而单个的居民住户无此能力而已。
这个冬天涨价的压力,或许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而垄断行业,公用事业总是 涨价的带头羊。在这种涨价面前,民众其实是非常被动的,是千真万确的“被涨价”。涨价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负有调控价格职责的政府部门还用“顺应民意”的说词来为垄断行业的涨价做掩护。
涨价,请别打“顺应民意”的旗号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