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应是一种全民认知
□木 鱼
中国自古便有崇尚阅读的优良传统。“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古人勤勉读书的故事,一直在激励后人勤学砺身。在古人眼里,阅读足以长智,“腹有诗书气自华”。
然而,在人喊“蚁族”、人皆“穷忙”的当下,阅读似乎成了“奢侈”的事情。人们往往忙于应酬,在急功近利中索取快读,形成“受众浮躁——施者快餐——受众浮躁”的非良性循环。读者骂“出书的”没水准,“出书的”笑读者没档次。
阅读,不是一个借口,而是一种习惯。它能丰富一个人的人生,涵养一个民族的气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曾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便是一个爱好阅读的民族。据说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人均阅读量居世界首位。在94年间,645名诺贝尔获奖者中就有121名犹太人,获奖人数居世界各民族首位。犹太人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全民阅读”应是一种全民认知,而不只是一项活动。应从观念、从孩童、从弱势群体抓起。出书,不能一味追求快餐速食,还要营养美食;读书,不能只是急功近利,还得修身养性;阅读,不能单是守望传统方式,还得拥抱新型方式。儿童阅读,需要家庭督导;学生阅读,需要教育改革;干部阅读,需要领导表率;员工阅读,需要老板提倡;农民阅读,需要行家指导。全民阅读,应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姿态。正如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说的:“阅读是一种可以带来快乐、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原始人的歌声别无二致”。
|
□木 鱼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