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差到安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会,有机会浏览了黄山。自古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一说,虽然那天天公不作美,下着小雨,能见度不是很好,但依然对黄山的俊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留给我更深印象的却是游览中的一个场景,在我们向进发的途中,历经一处非常险峻的三道,两边被栏杆拦着,后面就是深不见底峡谷,再在桥上可以感觉到强烈的气流和鹤唳的风声,的确需要一些胆量。我看到一群年轻人大概5个人吧,只有一个在那里站一站,其余的刚靠点边尖叫一声就跑了!紧接着就是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像是一对老夫妻却相互搀扶,坚定的站立在桥中间,举目远眺,指点江山!看着一对着装鲜艳的老人那迎风飘扬的白发和安详坚毅的眼神!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再想想就在前面尖叫着跑开的年轻人,内心无限感慨!
可能是自己职业的本能,一路上都陷入了“何谓大学”的沉思当中。
智者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为了考取大学,学生焦急、家长烦心、师长忧心,几乎整个社会都运动起来了。
那么,到底大学学习的真义在哪里?
我一直认为大学的课堂不单单是教与学的场所,今天的学生烦透了老师的照本宣科!今天的老师更不能简单的说教!需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组织引导大家思考和学习!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人生、感悟生活、相伴成长的过程!一个好的教育要给学生精神上的力量!
一个人的豪情原不可能在逼仄的斗室里产生,一个人的锐志却往往因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激发。
我知道人的一生中将会有许多坎坷和许多失败,但人类还是要迎向命运的重拳,并时刻准备着还击。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加上中国父母的过渡呵护,成长太过一帆风顺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真的不知这是福还是祸?
生命力的表现不是年龄而是人的精神,是激情!是勇气!一个人与命运角力,又当如何?浑身裹创,在所难免;踣地不起,也完全可能。但无论怎样衰竭,怎样剧痛,都要撑持着站起,在命运狂风骤雨般的拳头下寻找一线生机。正是这样,海明威借桑地亚哥之口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战胜。”
高扬的灵魂是不会向命运坎坷举起降幡的。
现在,年轻人身上的暮气太重了,还没有怎样受挫,就已鸣金收兵。这是在保温箱里成长带来的生命力的萎缩!是精神力量的缺失!大学之教育需要丰满学生的生命力,这就是教育育人的宗旨所在!
第一,要大气。所谓大学,就是在这里学习,要培养学生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要有大认识、大见识、大格局、大思想,以天下为家,以世界为对象,具备国际视野、现代理念、能担当承先启后的使命,能肩负教化大众的责任,才能培养出具有大识的器度来。
第二,要大德。人到了大学读书,就已经不是小孩,就要自我要求、自我肯定,要学习自律、自省。培养自己的厚德品格,树立大形象,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才会从内心生大能量,发挥一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要大度。读了很多书,很有知识,可是度量很小,还是没有大用的。假如读了大学,即使学校不大,但是能心胸广阔,地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都容纳在我心中,历史有多长有多深都收摄在我心里,大度是最具感染力的人格品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心如虚空,有容人之量、吃亏之腹,将来才能做大人、做大事。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爱,包容一切:勇者以义,牺牲一切,忠者以诚,奉献一切。”大学,应该是追求知识的殿堂,是传播真理的宫殿,是培养伟人的摇篮,是陶铸圣贤的道场。有为的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有德的老师就像莲花一样,吐露芬芳,嘉惠学子。平庸的老师只会叙述,良好的老师懂得讲解,优异的老师能够示范,伟大的老师重在启发。
我很多时候都会理想的认为:大学应该要具备人文思想的内涵、兼容并蓄的精神、福慧双修的理念,以及行解并重的教育。
·佛光莱根谭·
教育,不是知识的瓦砾,而是学问的堡垒;
教育,不是教条的枯藤,而是生命的花园;
教育,不是装饰的花蔓,而是深邃的内涵;
教育,不是溺爱的礼物,而是佛心的泉源。
我真诚的希望,在《大学心理学二》的课堂上,大家以开放的心态一起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大家一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讲课、积极发言等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
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小组擂台的互动和讨论,对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观点和内容发表你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