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腿紧夹一张白纸、纸不能掉下来、腿不能留缝隙。”这是亚运礼仪小姐们40天魔鬼集训的一个缩影。亚运会期间,550名亚运礼仪小姐将会被分配到42个亚运场馆参与全部476场颁奖仪式,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展示广州的地域文化,展示中国的礼仪风范。
一年海选550人幸运入围
从去年5月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州亚组委通过全国选拔和广州高校校园选拔两大途径,高标准、严要求地遴选出550名亚运礼仪志愿者候选人,她们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年龄多在17至25岁之间,正值青春年华,风采照人。
如今,40天“魔鬼”训练营已经结束,来自全国90多个城市、110多所高校的550名美女已经“修成正果”。但是,礼仪志愿者训练背后的艰辛却鲜为人知。7月22日到8月28日,亚运礼仪专业志愿者候选人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进行了为期40天的集中训练。这是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重头戏在于专业实践的培训,志愿者们学习了将近一个月的芭蕾形体、颁奖礼仪基础和颁奖仪式实践训练。颁奖礼仪专项训练包括站姿、引领、托盘、走位、问好、上位递物、退位、转身、微笑等。按照训练标准的说法是“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都会被放大,有一定的标准”,每个动作每天都得反复练习,很多人脚都磨出了血泡。
魔鬼训练要求严之又严
“双腿紧夹一张白纸、纸不能掉下来、腿不能留缝隙,头顶一本书,耳朵与肩膀保持平行、头不能前倾,整个人保持这样的直立姿势半个钟头以上。”不论是书还是纸都不可以掉下来,否则就得重做。这样的站姿,是志愿者每天培训时练习的必要内容。除了课上练习,课后志愿者还进行“贴墙站”练习。当然,关于礼仪方面的学问可不止站姿。引导运动员,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保持原来站立形态的基础上,引领时身体前倾15&;转身45&;手腕成一条直线而不能拐弯,掌握好手的高度,不能太高或太低;走路时控制摆臂幅度;保持眼神交流及微笑&&”这是最基本的标准,刚开始时,为辅助大家掌握好手的高度,老师会在她们前面拉一条直线,“手指尖要碰到细线”,这一条线,等大家找到感觉后便可“功成身退”。除了这些,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志愿者们的笑容。“笑的时候,至少要露出四颗牙,最好全部露出来&&”据说刚开始训练时,很多人放不开,习惯了“笑不露齿”,后来经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提醒、鼓励,终于笑得大方起来。那段时间,笑突然变成很艰难的事情,有同学“笑到脸抽筋”,“笑到流口水”,“笑到收回来也不容易”是老师要求达到的最佳练习效果。经过训练后,“现在全部人都可以自如地笑了”。
&& 礼之得体,仪之庄重。礼仪之美难于速成,而贵在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