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启德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展上,我又见到了前段时间来咨询过两次的母子。寒暄过后,学生的妈妈告诉我,想过来见见校方代表,面试面试,看看有无机会。我知道他们希望寻找什么机会,我还知道,这个机会不会落在这个学生的头上,因为这个学生有一个留学美国致命的弱项,就是GPA2.5只有2.0左右。美国一般大学的研究生院要求学生拥有2.5以上的GPA,竞争力强一些的研究生院和专业要求3.0以上的GPA,名校研究生院要求3.5以上的GPA,因为GPA(平均成绩)低而影响留学国家的选择和录取学校的结果的学生大有人在,案例不止一二。
案例一:浙江某重点大学大二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所读的专业又不能转换专业,根本无心向学,成绩处于60-70分的分数段,更有一些科目挂科。二年过去,被迫用高中成绩以Freshman(新生)的身份申请美国的大学。
博主点评:既然能考入名校,学习能力自然不差,虽然中国的教育体制令到学生几乎不可能转专业,但是美国的大学却是欢迎学生带着学分转学的,这个学生大可不必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用功读好基础课程,带着基础课程,特别是理科课程好成绩的学分,不仅能申请转读美国名校,更能节省在美国读书的时间。
这个案例中的学生虽然忍痛重来,也只是损失了两年的时间。如果继续以现在的状态完成大学的学业,日后纵有能力考出不错的托福成绩和GRE\GMAT成绩,也难有缘于美国的名校了。
案例二:广东某重点大学学生前来咨询,面对顾问问及GPA,学生振振有词地说:到美国读书两年要花50-60万元,我在大学期间赚够了这笔钱,所以功课只能混着过,成绩都是六、七十分。我有钱,不怕花申请费,美国前100的学校你们都帮我申请。
博主点评:原来这个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生意赚钱去了。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做生意赚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要忘了大学的主业是学业,美国大学评估学生的第一指标是平均成绩(GPA),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这条路上,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中国的大学严进宽出,不读书混混也能够大学毕业,除非留学或者要申请奖学金,几乎没人会关注GPA,体制害死人啊,这个学生由此少了一个留学美国这个选择。
案例三:经历过残酷的高中学习,进入某普通大学的一个学生,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兴高采烈地投入其中,活动成了主业,学习成了副业,从来没想过要留学,觉得就业也没人要求看成绩单,六、七十也能毕业。大三,从师兄师姐处了解到就业的压力,大四,自己亲身体会到就业的残酷,家里还有财力供自己留学,为了增加未来就业的竞争力,知道美国的教育体制是最优秀的,于是萌生了去美国读书的念头。
博主点评:以上案例普遍存在。美国虽然大学众多,GPA2.5以上,几乎是所有研究生院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只有六、七十分的平均成绩,可以考虑去英国或者澳大利亚读书。人要为自己曾经的过往负责任,遗憾也只能成为遗憾。
案例四:在国外读本科的某同学,觉得读个本科学历出来工作就足够了,大学里吃喝玩乐混混着过。大学毕业回国工作四年,经历过大企业跨国大型的案子,上到中层的职务,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决定去美国读MBA。之后考出了非常优秀的托福和GMAT成绩,选择学校的时候傻眼了,GPA这项指标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学校是申请了,没出结果之前,GPA这项指标一直在折磨着他,对于曾经的过往,后悔不已。
博主点评:大学毕业几年后要去美国读研,仍需提交大学的成绩单。顶级MBA项目GPA录取的平均值在3.2左右,高值高达3.8、3.9。花了大笔金钱和大好光阴,想读一个顶级的MBA情理之中,既然是顶级,势必众人趋之若鹜,学校自然有条件挑选各项指标都优秀的学生,除非你有独特的职场经历和对社会重大的贡献,否则难入录取委员会的法眼。
如果希望别人的遗憾不再成为你的遗憾,如果希望自己的未来的路有更多的选择,要留学美国的学生切记了:GPA stays with a student forever(GPA永远与学生同在)!
搜罗了一组GPA有趣的图片:
美国前100所录取率低的大学 关于ETS取消10月份GRE考试成绩的应对措施
一封美国名校教授给清华大学博士申请者的拒绝信
做最好的自己——升读美国顶级名校秘笈
启德权威发布2010年中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
留学职业规划之看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如何工作
从“富士康事件”看留学生应有心态(组图)
在好莱坞拍电影的中国女孩(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