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强势注入催生租车巨头 汽车租赁市场面临洗牌


    汽车租赁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它因为无须办理保险、无须年检维修、车型可随意更换等优点,正在慢慢受到国内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户的青睐。今年8月以来,高盛、联想等资本力量大规模入主汽车租赁行业,令该行业重新洗牌的预期大大增加。其中,获得联想注资之后,北京神州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前日宣布,将斥资6亿元在年底前采购6000辆运营车辆。此为中国租车行业第一大单。通过此次采购,神舟租车车辆将增至12000辆,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目前国内租车市场已呈三足鼎立,至尊租车、一嗨租车和神州租车均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拿到巨额融资。


    多种新势力涉足汽车租赁 或将促进行业洗牌


    8月份,以高盛为首的投资者和联想控股分别以数十亿元投资的方式涉足汽车租赁业务,而原本就有汽车租赁业务的强生控股则获得了母公司高达17亿元的注资,用以扩大规模。


    除了资本市场的高调参与外,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也在此前以各种方式相继进入汽车租赁行业。相对于车企普遍接受来自租赁公司的集团采购订单,东风日产则直接成立了“易租车”租赁品牌,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南方丰田、红彤、标远、大兴等多家4S店也全面试水汽车租赁业务。


    近年来,租车业陆续迎来重量级选手,无疑将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纵深竞争,加快市场优胜劣汰的进程,将改变过去行业分布过于散小的局面,提升行业的集中度,为行业带来重新洗牌。


    我国汽车租赁行业发展混乱 尚待政策破局


    我国的汽车租赁业在1990年就已经起步,但直到2006年汽车租赁市场仍多被分散在各地的独立租车公司分割,手续繁琐,服务不统一。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租赁公司大致可以分成四类:一类是各地汽车公司,即传统的国企,譬如上海的上汽、广州的广汽、北京的首汽等等,这类公司以提供企业长租用车为主,而且在管理上也缺乏现代企业的活力;第二类是国外品牌进入中国的合资公司,譬如赫兹在2002年就进入中国,但是一直水土不服,三年中在上海的五家店有四家关门,今年更是宣布终止在华业务;第三类就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全国性连锁租车品牌,如一嗨、至尊、神州;第四类就是分散在各地的小型租车公司,他们中80%的企业运营车辆不足50辆,缺乏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


    专家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租赁车辆需求将达到30万至40万辆,营业收入将达到180亿元。尽管汽车租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企业进入门槛过低、市场租车价格过高、用户信用体系缺失等多种因素,仍制约着我国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


    除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市场检验外,我国汽车租赁行业在现阶段还面临其他客观挑战。首先,行业政策并不完善规范。关于汽车租赁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出台,整个行业良莠不齐;其次,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保险机制不完善,从而使得汽车租赁企业的定位不得不锁定在风险相对较小的高端商务人群,市场空间受到限制。此外,信用体系不健全也导致租赁手续繁琐,将很多潜在客户被挡在了门外;再次,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提高了在全国进行网络扩张的成本;最后,汽车价格的不断降低也给汽车租赁企业带来成本挑战。淘汰旧车是汽车租赁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但车价如果持续大幅降低则不利于车辆保值,无形中也就增加了运营成本。


    业内专家认为,要从根源上规范汽车租赁行业发展,尽快制定符合汽车租赁业特点的行业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汽车租赁企业的准入门槛,对租赁汽车的管理进行规定,使职能部门对汽车租赁行业的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国际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当前,在全球千亿美元的汽车租赁业务中,以欧美国家的租赁市场发展最为成熟。全球汽车租赁业的运营车辆的保有及年需求总数约在300万辆左右(由于国际汽车租赁公司的汽车更新速度约为8—12个月左右)。


   世界主要汽车租赁公司的运营车辆都保持在数十万辆左右,管理着多达数千个遍布全球的租赁站点,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安飞士汽车租赁公司为例,全球范围内员工超过2万人,租赁站点2000个,年车辆预定量超过3000万次电话,平均每年完成2000万次租车交易,每月10万辆,每年120万辆的租赁车辆接受维护保养,有15万个客户因为每年至少在安飞士租15次车成为可以享受优惠服务的特别会员,年营业额超过40亿欧元。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际汽车租赁业巨头在其经营业务和覆盖地域不断迅猛扩张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极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与汽车生产厂商合作紧密——通过汽车制造厂商提供的服务,汽车租赁公司的庞大车队实现了车辆的快速更新(一般为8—12个月);但同时应看到,这种合作并不仅仅是资产的控制关系(在国际大汽车租赁公司的股东构成中,也仅有欧洲汽车、赫兹两家公司是汽车公司的子公司),对汽车制造厂商来说,更多的应体现为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和服务关系——资料显示,在美国汽车批量销售中,有30%卖给租赁公司;福特公司的批量销售已占到年销量的23%,其中50%卖到租赁公司。


   特许经营模式在全球租赁市场的迅速推广——利用当地公司对市场的熟知程度开展业务,是特许经营活动最大的成功之处,仅进行较小的投入,形成规模化的网络经营,并最终形成了具有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的全球性汽车租赁服务网络正是特许经营模式对汽车租赁业的最大创新。


    服务流程规范、简捷——从证件的核查,到租车、还车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全程的规范、简捷,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推出了“即刻还车”服务,更有利于客户的整个行程。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