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街”的凋零与“长生街”的冷清
国庆长假,是无论哪一个商家都不肯轻易错过的黄金旺季,而且也大多会赚个盆盘钵满,可厦门两条商业街的惨淡境况却大为出乎意料,直让人觉得做生意、揽顾客委实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一条是曾被誉为“厦门首条爱情产业婚庆一条街”,从最初政府职能部门大力“牵线搭桥”,到开业初期的百来家店铺“华丽登场”,直至现今仅存三家婚庆店铺,这个“蜕变”过程仅为短短的1年多时间(6日海峡导报);
另一条是去年冬季开业、被誉为“长生不老街”的海沧滋补品街,作为全省首创的长生专业街,在厦门旅游景点游人如织的时候,却在冷清中过完了国庆前三天,绝大多数店铺遭到了冷遇,“三天里几乎没什么客人”(5日海峡导报http://www.fjsen.com/d/2010-10/05/content_3741909.htm)。
婚庆用品、夕阳产业,无疑是当今被业内外普遍看好的两大热门,其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让不少资本摩拳擦掌,伺机进入。然而,厦门“爱情街”何以迅速凋败,“长生街”又何故冷清异常?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其根源在于没有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脉搏,离两类消费群体的“距离”过远。
从报道不难看出,“爱情街”、“长生街”只是当地政府着力打造的众多“一条街”中的两条,体现在政府在建设市场、发展经济方面付出的良苦用心和巨大努力。而这两条街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啻是政府愿望与市场预期、行政行为与商业行为之间落差的具体体现。
商业街的建设选址没有跟着市场走,行政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商业规律。市场最讲究的是人气,中山跟素来东冷西热,处在东段的“爱情街”一开始便受到人流稀少的掣肘;而旨在建成“全国第五大保健品集散中心”的“长生街”,所处海沧地区也存在着空置房多、入住率低、顾客群体有限的先天不足;更受到当地非滋补品产地、本地消费习惯等的困扰。
更重要的是,“一条街”的定位、培育和发展没有跟紧市场需求。在市场越来越细分化、需求越来越特色化的今天,仍然试图靠“大而全”聚敛人气,显然是走了一步偏棋。特别是年轻情侣,讲个性、求品位,重招牌,“大”、“全”等对他们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泉州最大的婚纱摄影机构“E世情缘”率先入驻后不到半年便关门大吉,就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作为店铺业主也打错了算盘。商业街刚刚建成,还没有形成气候,再好的地段也只能是“准黄金”位置,理应放水养鱼,而不该把租金抬得过高。由于最初的人气不足,加之成本压力过大,商家不得已也会抬高服务价格,进而吓跑不少客户,最终自然形成恶性循环,只能卷铺盖走人。此刻再试图以降低租金留人,为时已晚。
在眼下的大开发、大发展热潮中,各地都在规划一些高定位、高档次的商业中心,厦门“爱情街”和“长生街”的尴尬处境,对大家无疑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爱情街”的凋零与“长生街”的冷清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