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华:不宜过分夸大房地产业对GDP贡献


        不宜过分夸大房地产业对GDP贡献  

                                    李友华

 

       房价的大幅度上涨,已经成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毒瘤。对房地产的依赖如同对毒品的依赖,房产经济对GDP贡献越大,政府越发依赖。自4月楼市新政出台以来,有关楼市调控是否会影响国内经济,进而导致二次探底的争议就不绝于耳,调控中也始终存有的“楼市调控已到位”、“不宜再出政策”等各式杂音,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管理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上一轮的楼市调控,也正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而中途“折戟”的。

      调控会引发国内金融风险吗?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对房地产整体的银行贷款只有2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占整个贷款的比重大概是19%。同时,相对于国内25万亿元的居民存款,居民抵押贷款仅是5.6万亿元。从银行贷款这个意义上说,它并不占很高的比重,房地产金融没有形成系统性风险。2010年8月18日,交通银行(601328)发布的中报称,该行新一轮房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即使在房价下降50%的情况下,交行对公房贷(开发贷款)的不良率仅增加1.6%,对私房贷(按揭贷款)的不良率仅增加1.2%。这说明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不良贷款率受到的影响有限,房贷的总体风险可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中国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在20%左右,尽管政府对房地产采取了调控措施,1到8月份,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然高达37%左右,中国房地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也不是很高,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宏观经济增速会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想像那么大。因此,我国房地产没有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业占GDP比重并没有以往所说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