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四川成都崇阳镇发生一起由婚宴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造成396人就诊,123人住院治疗。经过调查发现,撂倒396人的元凶竟是酒店里为煮熟的甲鱼和蟹。
未煮熟的甲虫和蟹放倒396人
据成都市卫生部门检查结果发现,该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中毒餐次为10月22日晚餐以及10月23日午餐,中毒食品为未彻底加热煮熟、煮透的红烧甲鱼和琴鹤香辣蟹。在中毒事件发生后,崇阳镇琴鹤苑休闲中心餐饮部已经停业整顿。
据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了解,截至10月27日,已有325人治愈,现住院71人,目前在院病人病情平稳,无重症病例。
据悉,这已经是近期来四川省发生的第二例重大中毒事件。在10月份国庆期间,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事件原因为酒店员工将泡制腌菜的亚硝酸钠当做食用盐使用,从而导致店内100多名食客中毒,并导致一人抢救无效死亡。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未煮熟的甲鱼和蟹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那么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呢?
据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活当中常常由于厨房工作人员卫生意识差、食物生熟不分开,或是食物未熟透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临床症状为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严重时会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意识不清等情况。
据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在含食盐浓度3%~3.5%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故又称致病性嗜盐菌。一般来说,吞服10万个以上活菌即可发病,个别可呈败血症表现。而引起此类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品或盐腌渍品,常见者为蟹类、乌贼、海蜇、鱼、黄泥螺等,其次为蛋品、肉类或蔬菜。进食肉类或蔬菜而致病者,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污染所引起。
怎么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可致本菌食物中毒的传染媒介主要为海蜇、黄鱼、带鱼等海产品,以及鲫鱼、鲤鱼等淡水鱼,其次是肉、咸蛋类等。主要预防措施是:
一, 不生食海鲜。在购买海鲜的时候要注意海鲜是否干净、新鲜,吃海鲜时要注意是否彻底加热,蒸熟煮透。如有异味或发现半生不熟的海鲜,切忌食用;
二, 动物性食品应煮熟煮透再吃。
三, 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四, 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
五, 梭子蟹、蟛蜞、海蜇等水产品宜用饱和盐不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中国食品饮料网 http://www.40777.cn/
如需转载 请说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