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根据厂家消息,随着普通消费者对汽车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伴随着多功能车型的强势冲击。从1988年我国第一台微面问世,时至如今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相比与微面市场曾经的辉煌,如今的微面已经步入朝阳时期,几近饱和的市场需求与难以逾越的品质障碍使其艰难的挣扎在生死线上。有数据统计,微面市场2010年第一季度总销量虽然仍旧将近百万,达到95.81万台,但是环比下降13.2%。面对如今的国内车坛全面井喷的趋势,微面市场却处在逐步缩水的状态,市场衰退趋势已露端倪。
这种现象,行业专家分析,伴随中国汽车消费者消费理念日渐成熟,购车环境发生转变。消费者购车心理已经不仅仅是满足生产需要,更多的是满足生活需要,微面市场也不能例外。然而,传统的微面产品车型在底盘、构造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直接导致其在舒适性、安全性、动力性、操控性等方面出现跨越的难度极大。在消费心理转变与升级产品出现双重压力下,传统微面市场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逐渐退出主流市场竞争,走向瓦解。
未来以载货需求的微面市场将去向何方?上汽通用五菱、长安等强势微面厂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开始了整容手术,新元素、新造型的应用使微面外观较之“天津大发”时代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这些表面文章显然不能使微面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近期,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联合新浪汽车、网易汽车发起的汽车安全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相同价格下,七成消费者首先考虑安全性;选择相同用途车型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对车型安全方面的表现期望值集中”。可见,相比传统微面外观上的“外伤”来说,其安全上的缺陷才是导致市场缩水的“致命伤”。
众所周知,传统微面由于其短头车身的设计风格,在安全车身结构上存在着一些缺陷,造成前舱没有明显的缓冲吸能设计的功效。在汽车行业五星安全标准屡见不鲜的今天,传统微面没有一款产品能够达到星级标准,以至于人们形容微面如面包一样的脆弱。没有质变就要面临被淘汰,面对消费者安全意识、舒适需求升级的今天,传统微面市场正在酝酿一场“换面革命”。
我们可喜的看到,以福田迷迪、日产NV2000车型为代表的“微面的换代产品”已经走在了前面。以迷迪作例,在提供微面车型的大空间、高承载力的同时更提供了和轿车同样水准的驾乘感受,更为主要的是安全表现到达国际水准。
扫描迷迪,基于轿车底盘的开发平台大大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四轮边角化”设计理念使车内空间最大程度的利用,满足使用者对空间的需求;采用欧洲先进的S&R(Soft and Rigid Body刚度优化匹配车身)车身结构,配合高性能安全气囊、三点式安全带、安全吸能保险杠、前纵梁吸能区综合作用,使车辆达到欧洲ECE安全标准,完成微面产品不可能完成的安全跨越。
从市场现状来看,虽然目前迷迪在市场中还是处于导入期,消费者对此类产品产生认知刚刚形成,但是消费趋势的变化坚定了业内人士的信心。汽车市场调研公司首席研究员张永年认为,“微面市场过去几年的井喷式发展是与国民整体消费水平相对应的,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生活观念的转变,汽车消费理念也将趋于成熟。在这个大环境的驱使下,微面产品作为商用车与乘用车的过渡车型,将逐步退出竞争舞台,而兼具轿车舒适性、安全性与厢式车型实用性的产品将会被市场逐步认可,形成行业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