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这些穷人来说,谁都想房价低一些、再低一些。所以,我们对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十分热衷,也盼着政策能使房价回调到自己买得起的程度。但真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吗?我怀疑。
原因很简单,房价的上涨从来都不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比如,北京楼市热络的时候,我们确实看到买楼排队的情况。但是,我们也经常听说,这些排队的人当中,有相当多的人是开发商顾的“托儿”。比如最近房山有个楼盘开盘排大队,结果300多套房子,叫到900多号才算卖完了。
如果排大队买房的人不想买房,为什么要去排大队?可能有放弃购买的情况,但叫号数量超过房屋数量2倍,这是不是也太过分了。我坚信,这里边至少有200人是开发商顾的“托儿”。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其实,房价上涨离不开开发商的造市。而这些年听说的各式各样的造市手段多如牛毛。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条新闻就传递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全国29个大城市中共有564个普通商品住宅项目计划于11月开盘,较10月计划开盘量降31.3%;10月,29个城市商品住宅项目计划开盘821个。其中,包括广州、成都、长春在内的七个城市11月计划开盘量环比10月降50%以上,贵阳降幅最大,达到77.3%;另有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武汉等17个城市的商品住宅项目计划开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仅有上海、东莞、福州三个城市住宅项目计划开盘量较10月有所上涨;海南、昆明两城市11月计划开盘数量与10月持平。
为什么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原因是,国家的所有房地产政策都是在压制“投机炒房”,是从需求方、通过压制需求的角度来抑制房价。也确实看到了一些效果。仅以北京为例,房屋新盘的销售量10月份比9月份下降的30%。需求确实在大幅减少,是不是楼价该跌了?
不一定。上边的数据告诉我们,在需求减少的同时,供给也在同步减少。29个城市新开盘的普通商品房下降31%。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政府有办法压制需求,但又没有办法提高供给?只有需求减低,供给提高,价格才会降低。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步下降,甚至供给下降的速度比需求下降的速度还快,那房价是跌还是涨?
政府不是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建设廉租房了吗?是。但这些廉租房只是为了保证买不起房人的住房,而不包括月工资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所以,廉租房解决不了一个城市绝大多数工薪阶层人群的住房问题。
绝大多数工薪阶层依然希望拥有自己的住居,依然指望房价的下降。但是,现在问题来了。供给降幅非常大,房价下降是不是还有指望?严政实施,开发商减少市场供给,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市场抉择了。怎么办?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次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有个别政策是有问题的。它们把“抑制房价”的政策,理解为“抑制房地产开发热”。这里边有很大的区别:抑制房价的政策,应当是抑制需求,同时增加供给;而抑制房地产开发热才应当是供给、需求同时抑制。
现在最重要的是土地政策,基本是和增加房屋供给相反的政策。不让房地产开发商储备土地,它们管这叫囤积。这实在不太懂房地产开发的规律。实际上,除了专靠“倒地”生存的公司之外,正规房地产商――靠盖房子挣钱的公司,土地储备越饱和,房屋开发压力越大。所以,我们的土地政策应当对正规房地商放开。
同时,还要有一些政策迫使开发商多盖房子。今天北京就有一条政策,北京今日出台规定, 12月1日起商品房预售资金将全部存入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专用账户,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收存商品房预售资金。而这一新规涉及到近千亿资金,将加大开发商自有资金压力,迫使其降价促销以尽快回笼资金。
我不知道这样的政策会导致怎样的效果,我想,房屋供应量可能还会因此而减少。表面上是抑制房价的政策,可能会变成“促涨”政策。因为政策的目的在于,不让房地产开发商有更多的资金建房,所以基本属于“抑制房地产开发热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