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可以改变市场格局


  技术可以改变市场格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德国品牌的车型变得非常畅销,个别车型即使加价也要等上数月。高尔夫6在北京干脆都拒绝接受预定了。即使已销售多年的老车型速腾,也要等上月余才能提到车。南北两个大众的全线车型很少有能提到现车的。在德国汽车店里,显然已成了卖方市场,在中国汽车产量暴涨的年月,买车居然还要求人托人。这事要是传到还没摆脱金融危机、经济仍然不振的西方发达国家,还不成了天方夜谭!

    当然,也有不少其他品牌的汽车库存积压严重,一院子各色车型随你挑,又是优惠、打折,又是送装饰、送保养的。看到这种情形,才让人感觉舒服些,这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这才叫正常的买卖。

    同在中国生产、同在中国销售,市场表现差距咋就那么大呢?问起为什么一些德国车售价并不比别人低但却这么难买时,大众4S店一位销售员用下巴颏指着我说:他们有缸内直喷吗?他们有涡轮增压吗?他们有双离合变速器吗?他们有ESP等安全配置吗?呵呵,好家伙,一副只有在商品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才能见到的销售员表情。

    确实是技术的力量在推动德国汽车快速奔跑,是先进的技术为德国汽车带来了生机。目前紧俏的一些车型,都是在技术上较为先进的车型,基本都是装备有TSI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等。这些车型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上较有优势,同时它们在人性化设计、舒适性配置方面也不差,安全设计和安全配置更是它们的传统强项。这样一来,越来越成熟理性的中国消费者,追捧德国品牌的一些先进车型也就不足怪了。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生活富裕后,更加重视生命安全,因此对那些安全性比较高的车型,或者说在安全方面口碑比较好的车型,宁愿多花俩钱、多等些日子、求人托人也要买到手。

    汽车是个技术性产品,德国品牌的车型明显在吃技术饭,他们原来“技术过剩”的委屈感终于得到了回报。实际上德国品牌汽车并不是个个都技术先进,好几代车型同时销售的局面,说明一些车型早该淘汰了,他们和最新车型相比在技术上要落后好几代,但仍然畅销不衰。这只能说明竞争对手表现太差,一些同级车型仍在使用4速自动变速器,而大众早就用上了7速双离合变速器了。不是他们太先进,只是对手太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