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校园生活(1)
大学校园生活的开始与勤工俭学
1960年7月因高考的结果,我离开了工作8年的黄梅县,来到武昌原湖北大学(即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财政与金融专业本科学习,回到武汉市开始了我的大学校园生活。
在读书的4年中各种会计课程有8门,几乎占我们全部课程的1/3,由于我是“调干生”(每月享有原来工资60%的生活补助费)干过8年会计,所以同学们平时有什么会计课程中的学习问题爱与我讨论,系里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有时也通知我去学习,因此同学们送了我一个绰号“方教授”,虽然这是是笑话但不妥,我阻止的话说了一大筐也无济于事——实际我是一个穷大学生,为此我勤工俭学在要从武昌过两江到汉口桥口区的一个索线厂兼职会计3年(是经过公正会计学校的同学吴良安的介绍照顾进去的,后因考研究生主动辞职),每周六下午下自习,同学们都去准备周末晚会上的跳舞、看电影或作其他的休息娱乐活动,而我得赶去汉口厂里要在出纳、保管和有关业务人员下班前将单据和有关手续接过来,在晚上和星期天白天要将一周的账务处理完毕;每到月底除要编制凭证、记账外,还要算成本、编报表,除利用周末一天两夜的休息时间外,有时还要占用2、3个晚自习时间甚至还要熬通宵(这样的晚上我未能参加自习,我班的辅导员贺荫生老师知道我的情况也是睁只眼閉只眼地照顾我),有二、三次月底很忙熬了通宵碰到考试,一清早口袋统只笔从汉口赶到学校进教室就考试。
四年下来成绩还算对得起老师和自己,会计课程8门全优,其他课程有优有良,考查课全部及格。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我的学习策略有关。在小组的每个学年的学习总结会上,同学们差不多每次都向我提出对会计课的学习太偏,之所以有此意见,与下面的情况有关:
进校后我看到了易庭源老师在《经济问题》1958年第3期上发表的《从资金运动的观点来说明借贷原理》的文章,这对我想研究的记账方法与会计对象一致,便到教职工住宅的校北区直接找到易庭源老师,谈了我对他文章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并要求老师对我指教,易老师很关爱的答应并在以后都给我指导了许多,使我受教和得到很大启发,还使我知道了我国的第一本会计杂志——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33年创刊的《会计杂志》。事后我打听到学校藏有该杂志,经过系里开证明图书馆才让我进不对外开放的閉架书库去看《会计杂志》,与近代会计之父巴舒里(Lucas Pacioli当时翻译是罗克斯.巴舒里,现在翻译为卢卡.巴其阿勒,也有译为卢卡.巴乔利)的书上见面就是在这里。《会计杂志》一共有8卷48期,其理论与实践及改良中式簿记的内容极为丰富。此后我有二、三个学期几乎每天下午就去閉架书库看书或抄书(约抄到1、20万字时,感觉这样抄不行心想如果自己能买到一套多好啊,跑遍武汉的旧书店没有找到,后来写信到上海旧书店,回复有并说明买解放前的书刊要有县团级以上单位的证明,这使我喜出望外,即时请学校开证明、汇款,就这样将其全套买回了。(见插图)
上海旧书店1963年11月23日回复有一套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编篡的《会计杂
志》的邮购通知和购书简则。
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33年1月1日编篡的《会计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编篡1936年7月1日至1936年12月1日出版的6期,在1937年1月出版了《会计杂志》第8卷的合订本。
《会计杂志》从1933年至1936年共出版48期,每出版6期后在次月即出版合订本1卷;1937年1月出齐全套8卷;书架上的第三、四卷是单行本。(上海旧书店当时寄过来的就是如此。)
同学们劝我的意见还不仅是由于我用了好多时间抄书(主要是《会计杂志》),还由于他们看到我写会计文章也花了不少时间,以至于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成绩。当时我的回答是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但近30门课我不能每门课都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获得必要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我必须重点深入。
参加研究生的招生考试
1963年秋季,根据教育部指示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面向全国招收会计学的研究生两人(当时尚无学位制度,招收的研究生没分硕士、博士)。我当时只是想要在会计方面做点事,没有考虑那时学生的学习还处于半休状态(国家当时正处经济困难时期,因粮食、营养供应缺乏,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规定是半天时间),和家庭经济拮据等情况就报了名,当时时有几位同学知道我家经济困难劝我不必考,反正会留校当老师,我就警告他们不要再这样说了。为备考研究生我辞去了兼职养家糊口的工作,每天学习在12小时左右,当时武汉片的研究生考点就只有武汉大学,考试时我住在武大考3天,会计学的考试3小时,除做其他题型外,业务操作从编制分录开始——记账——材料、人工和费用成本等的处理——用定额法计算成本——编制成本计算表——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从可动笔的铃声开始到停笔铃声为止,我一直在做基本上没停笔,只在编资产负债表开始不平衡,用算法查错耽误不到1分钟(当时数字计算用的工具是“算盘”;这些试题考试后我追记写了一套与我的准考证及报名的全部资料放在一起,可惜的是1990年为搬新居大女儿帮我清理书籍资料时当废纸卖了)。
这次会计学研究生的考试是由厦门大学组织的(今年3月去厦门祝贺葛老师90寿辰与吴水澎教授聚会时,他说及当年的会计学专业招考研究生的试题是由余绪缨教授命题的),据有关文字记载“初步决定录取两个人:方镇生和何生棠。但到1964年,……全国展开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批判。形势迅速改变,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还未发出,高教部就喊停了。”这样也好,毕业后留校工作,使我当时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