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县面临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需要环境保护规划着力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当前时期环境保护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开展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等各项深层次问题的研究,按照袁书记“跨越式发展、转型发展”的要求,超前谋划“十二五”前期工作,促进文水县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破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兰精神为动力,以“413”工程为重心,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凝心聚力构建和谐稳定、开放诚信、转型发展的新文水。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充分体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把转型发展作为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注重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强度防治,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以污染减排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走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更加突出科学推进计划实施。即在全面推进中重治本、综合治理中重机制、资金投入上重实效;环境保护的成效让公众评判、社会评价、科学数据评定。
3、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更加突出解决重点热点问题。即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更加突出源头预防;基础设施建设与体制机制完善并举,更加注重机制创新;更加突出消除城乡环境差异,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具有全局意义的重点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各类示范工程带动全局工作的进展。
5、认真把握“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总体思路。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县环境质量得到保持和改善;工业废水达河流水质要求的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不达河流水质要求的深度治理;使三条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五类标准。对钢铁、水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防治水平进行升级,开展氮氧化物、氨氮污染物的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园区规划环评,坚决落实好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大对新建项目的日常督查力度,确保环评、三同时执行率达100%。进一步强化县城水源地保护,清理整治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范围内的农村排污问题;加快乡镇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确保全县辖区内饮用水质安全。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编制,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到位。环境保护机构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法规、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社会公众的环境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文水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