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同事们在忙活本周三上线的大众收藏拍卖专场,我的目光被一套五颜六色的奥地利钱币深深吸引。听说物品描述的资料已经做出来了,拿来一看,果然很有意思,值得分享。有个朋友以前给我显摆过这套币,当时没当回事儿,看实物的感觉,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币设计如何体现本国历史、科技、文化?奥地利发行的25欧元面值银铌双金属纪念币为我们做出了典范。这套币自2003年开始发行,一年一枚,不同主题,不同颜色,堪称奥地利当代纪念币中发行最成功的品种。10月20日,该系列目前发行的全部8枚纪念币,将作为嘉德在线(www.artrade.com)新一轮“异彩纷呈——外国新奇特纪念币专场”的主打拍品亮相。
据了解,铌(Niobium)这种金属直到1819年才被发现,其特性在于,通过加热、氧化等过程,可改变表面颜色。奥地利这套25欧元,是国际上公认的铌金属运用在钱币上的首席经典。银币中间的铌夹心一年一个颜色,有些颜色与当年的主题密切相关,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业内人士评价说,在这套币上,奥地利不仅尽情、精心地展示了本国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更在展示过程中清晰地传递出一个民族的人文思想。“这或许是当代中国纪念币最值得借鉴之处,我们有极好的素材,也学会了各种手法,但是,我们的理念差得太远,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奥地利2003年发行蒂罗尔哈尔城建城700周年25欧元银铌双金属纪念币
2003年,这套系列币的第一枚问世,被用于纪念位于奥地利蒂罗尔(Tyrol)地区的哈尔城(Hall)建城700周年。这座古城拥有一间重要的造币厂,直到1809年关闭。1486年,第一枚大型银币的铸造地就在哈尔。这种币,英文叫“Guldiner”,德语是“Guldengroschen”,在欧洲造币史上享有盛名,因而也是出镜率不低的纪念题材。很多藏家单以它为主题,就能集起规模不小的币章收藏。
币的正面是哈尔城的卫星图,张扬着现代气息,给了钱币爱好者一个偌大的惊喜,如果不查铭文,很多人绝想不到这竟然会是一座古城纪念币。背面则是鼎鼎大名的Guldiner银币,值得注意的是,图案是反相的,即采用模具概念,用于表示这座城市在奥地利造币史上的特殊地位。
奥地利2004年发行森梅林格铁路150周年25欧元银铌双金属纪念币
2004年的主题是纪念森梅林格铁路150周年。森梅林格铁路(Semmering Railway)既是奥利地的骄傲,更是欧洲的骄傲,被认为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山铁路,1848年开始修建,1854年竣工,技术难度相当高。至今,仍作为奥地利联邦铁路的一部分继续使用中。
纪念币的正面,上下并行奔驰着两辆火车,表现了从1854年至2004年这150年间,火车技术的发展。位于上方的一辆十分现代,是奥地利的金牛号(Taurus);位于下方的,则是行驶于阿尔卑斯山的第一辆火车,由Wilhelm von Engerth设计,属于早期有节蒸汽机车,是为配合森梅林格铁路的种种地势难度而不得不做出相应技术革新的产物,出现在这枚币上,当之无愧。
币的背面采用了森梅林格铁路的典型场景:一辆蒸汽机车穿过隧道,行驶在阿尔卑斯典型的高架桥上。在这里,夹心的绿色区域和外面的银色形成了很好的主次搭配关系:第一眼看到的是位于核心部分的高架桥;定睛再看,原来,车是从隧道穿出。这样欣赏层次上的丰富性,实际上也增加了钱币欣赏时的趣味。
奥地利2005年发行电视机使用50周年25欧元银铌双金属纪念币
2005年的主题是纪念电视机使用50周年,正面很简单,采用了上世纪50年代电视机校准的测试图。背面则热闹非凡:紫色夹心描绘了地球仪上的欧洲部分,前景是早年接收信号必备的天线;银色外圈内,老式电视机、老式摄像机、使用遥控器的一家人,以及一间电视台的控制室,旁边还树立着圆盘式卫星电视天线——电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都被组合了上来。
这种设计手法,在后面的币中还会出现。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猛一看有些杂乱堆砌,习惯之后,倒也不失为奥地利这个系列的一种独特风格。
奥地利2006年发行欧洲导航卫星25欧元银铌双金属纪念币
2006年的主题是欧洲导航卫星。正面的数字和线条设计,令人们领略到了高科技的美感;夹心区域是一个罗盘,能看到所有的正方位;图上铭文准确指出了维亚纳奥地利造币厂(Münze Österreich)的位置。币的背面中心区域,描绘了导航卫星正在环绕地球,周边则罗列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飞机、集装箱货船、汽车、火车、坦克。导航卫星,正是为服务它们而诞生。
奥地利2007年发行奥地利飞行史25欧元银铌双金属纪念币
2007年的主题献给了奥地利飞行史。正面是一架现代客机的驾驶室场景。背面则用丰富的内容,讲述了奥地利的飞行梦:
19世纪后半叶,各国都针对飞行进行了各种尝试。1903年至1907年间,奥利地的Igo Etrich(1879年至1967年)与Franz Xaver Wels(1873年至1940年)一起尝试了多种滑翔机。1907年,Wels用他的Zanonia滑翔机飞行了好几百米,这种滑翔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尼爪哇岛上一种名为Zanonia的植物的种子,也就是币面飞行员右上方的那种造型。
随后,Etrich经过试验,将滑翔机改良成了更像我们现在概念里飞机的产品,他称之为“Taube”,即鸽子,也就是币面最上方的那种,全名是Etrich-Taube,中文通常翻译成奥地利制鸽式单翼机,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军用飞机,如今在维也纳技术博物馆还能寻到它的身影。有了这种飞机,Etrich的同事,Karl Illner(1877年至1935年)得以在1910年实现了奥利地首次带马达的动力飞行。币面下方那个坐在飞机里向外招手的飞行员,就是Illner,而最下方的签名,是奥地利飞行史上的英雄“Igo Etrich”。
奥地利2008年发行光之魅25欧元银铌双金属纪念币
2008年的“光之魅”,是这套币中受到业内外一致评价最高的一枚。其发行背景是纪念奥利地化学家兼创业家Carl Baron Auer von Welsbach(1858年至1929年)诞辰150周年。在他的众多贡献中,有一项是对煤气灯罩的改进,从而提高了街道和家庭的煤气灯照明状况。1898年,他又用锇制成灯丝,取代了碳,推动了电灯的发展。此外,他还发明了打火机里的火石。
这枚币的正面描绘了19世纪的维也纳街头,也就是Welsbach的发明刚刚问世的年月。一个人正攀着梯子点亮街头的煤气灯,背景是维也纳市政厅。背面,左侧雕刻着Welsbach的头像;画面中间,太阳放射出万张光芒——那是一切光的源头;周边,各种照明工具应有尽有,灯泡、灯管儿、霓虹灯、LED……
奥地利2009年发行国际天文年25欧元银铌双金属纪念币
2009年,世界各国为国际天文年发行的纪念币足可独立成为一个收藏专题。这枚币的设计理念和2008年的“光之魅”类似,传统与现代,传承与进步,极好地连接在了一起。
币的背面表现了赫赫有名的伽利略和他的望远镜,400年前,也就是1609年,他就是用这台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表面。铌夹心部分,呈现出了伽利略当年画出的月球图纸;银圈部分,则罗列了自牛顿望远镜到奥地利Kremsmünster观象台再到射电望远镜以及发射到宇宙中的观测仪器,这些,全部可以看作对伽利略未竟事业的延续。正面采用的图案,再次给了人们惊喜:是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没能观测到的月球的另一面!旁边则有一颗环绕它的卫星、被遮掩的地球,以及简化了的太阳。
这年的金黄色也异常美观。收藏爱好者普遍认为,自从2008年开始,铌夹心的颜色明显比前几年上了一个档次。
奥地利2010年发行可再生能源25欧元银铌双金属纪念币
全球变暖、气候大会、油价上涨……人类关怀越来越成为各国纪念币上的主题。这枚2010年最新的铌金属币,也将视角转向了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亮丽的蓝色十分讨人喜欢。
币的正面,通过自然界的一棵树,呈现出了生命循环的景象:树根从泥土中吸取养分,以供应枝干成长,树叶繁茂。秋天来临,落叶归根,化为养份,滋养大地。主图案周围,阳光和水也被描绘出来。
币的背面则是人类社会各种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手段,对水能、对风能、对太阳能,多管齐下——被环绕在画面中心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