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专家,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诸如房价不是太高、价格上涨在老百姓能力承受范围内等等,也许他们很清楚当下群众的抱怨声太多了,于是这回又抛出了所谓的中国必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的论调,所谓“中国必须忍受”,其实不就是老百姓必须忍受么?
从“能力说”转向“责任”说,说起来头头是道,也不乏“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等冠冕堂皇藉口。缓解通胀压力,在特定情形下,的确需要政府、人民共同做出付出,然而,在没有穷尽其他办法或者说没到不得已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让人民群众承受高物价上涨率,显然是专家的一种“懒思”行为。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收入水平条件下,特别是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悬殊、初次分配比例过低等矛盾尚未能从制度上得以有效化解,面广量大的普遍民众普遍为生活、住房、医院、子女教育、养老保障等所困扰,特别是今年以来粮食、蔬菜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已经让大家感到吃不消之时,“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显然是个锼主意。
不知道我们的专家能否身体力行,跟老百姓一起来勇担责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也就是说,享受跟老百姓一样的收入、福利、保障待遇,虽然统计部门一些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不妨就按照公布的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剥离其他所有优厚待遇和灰色福利,专家们受得了吗?还会发表这样的高论吗?
作为人民供养、国家雇佣的专家,理应既对政府负责,又对人民负责,站在客观、公正、理性的立场“说话”。自己拿着不菲的俸禄,罔顾经济社会现实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主张更高物价上涨率,倘若果真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危害不可估量,不仅容易激起广大民众的不满,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可能陷政府于不义,背上蔑视民生,背离执政为民理念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