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锡冰
全球的经济复苏将拉动中国企业新一轮的商机,但是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企业将面临贸易保护、技术壁垒、反倾销的种种威胁,所以,中国企业领导者在新一轮的复苏经济中,必须尽快制定新的决策来应对这一转瞬即逝的机会,特别是新的经济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谁能抓住这样的机会,谁就能在新的竞争中胜出。因此,尽管经济复苏尚不明显,但是,作为中国企业来说,必须笨鸟先飞,这样才能把企业带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毋庸置疑,在金融危机已经1年多的寒冬里,尽管人们就对这种动荡时代下的金融巨变不再是惊弓之鸟,但是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破坏力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必须要正视的。可能有的企业领导者认为,明天的市场环境会好一点的话,如果真的持这样的观点的话,这样的企业将走不了多远,因为明天的环境比今天更加恶化。反观一百年来,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一次比一次严重。因此,作为企业经营者来说,应对不确定的未来中,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时刻准备金融危机的到来。毋庸置疑,经济复苏将带领企业走出泥潭,联想集团就是得到经济复苏恩惠的一个。
在中国企业中,联想是一面旗帜,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联想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同样不能幸免——那就是亏损。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联想的业绩也开始好转起来。当然,经济复苏只是联想业绩好转的一个方面,主要的还是联想集团的战略决策。确实,在新一轮的经济变局中,东南亚经济已开始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了可喜的经济复苏阶段。在“中国与东南亚迎新年联谊会”上,中国东南亚商委会干事长许宁宁认为,伴随着东南亚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复苏之时也是商机最多的时期,中国企业家应该有信息和商机意识。
许宁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点谈道:“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每年均需从东南亚进出口一些商品,趁现在东南亚币值尚不高且希望从中国多进口其产品之机,中国企业可与东南亚企业家建立长期贸易关系。中国企业可将新加坡企业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的许多商品在东南亚拥有市场,从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到日用消费品、食品、药品,十个国家有不同的需求,中国企业可在调研的基础上促销。与中国接壤的老挝95%的商品需要进口。老挝政府多次表示希望多从中国进口,并予以优惠政策鼓励。中国的纺织机械、林业机械、电力设备、家电产品、建筑材料、纺织产品、中西药、食品、妇女用品、办公用品等均受欢迎。老挝还与柬埔寨、越南、泰国、缅甸接壤,中国产品又可通过老挝销往这些东南亚国家。”当谈到在东南亚投资设厂办公司时,许宁宁认为,“东南亚各国十分欢迎中国企业前往投资。东南亚在2002年将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届时东南亚国家间许多产品的进出口免税。若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一国设厂生产产品,销往其他东南亚国家则比从中国直接销往更具竞争力。”
事实上,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世界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短暂的休息了一下,而中国企业却在金融危机中突飞猛进,高歌向前。因此,中国企业中国企业要想在与世界跨国公司的较量中获胜,那就必须抓住经济复苏的脉搏,因为金融危机只是中国企业缩短与世界跨国公司的距离,因为中国企业与世界跨国公司并不在同一条竞争的起跑线上。
2009年6月4日,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正在发布招聘信息,四处招兵买马。该公司王经理介绍,之所以紧急招聘是因为外贸订单开始增多,需要增加外贸跟单的人手,现紧急需要外贸跟单主管。
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并非个案,广东多家出口企业也纷纷表示,他们感受到了出口订单增加的暖意,最明显的是来自美国的很多老客户恢复了订单需求,花钱也大方了许多。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外贸一直持续下滑,成为经济回暖的最大绊脚石。现在,出口企业终于感受到寒冬中的一丝暖意。这是否意味着,外贸回暖已经指日可待了呢?对此,商务部外贸司一官员表示, 2009年下半年外贸已经止跌企稳,目前一些企业感受到订单增多属于正常现象,这也说明上半年各种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作用了。
事实上,经济复苏不仅对中国企业有利,中国经济复苏对国外企业尽快走出低谷,“中国经济可能已开始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路透社针对中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连续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做出这样的分析。《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盛赞“中国政府在刺激投资方面成果斐然”。在中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过程中,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企业从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意在迅速提振经济的举措给美国企业带来了急需的帮助”。美国佛蒙特公共政策组织美国制造商联盟的经济学家丹尼尔·迈克斯特罗斯指出,中国有多年来贸易顺差积累的外汇储备,有能力大举投资兴建基础设施项目刺激经济增长;中国的刺激举措还提振了消费支出,从而给包括美国制造商在内的国内外制造商带来了帮助。报道称,从轮胎和挖掘机制造商到快餐连锁运营商,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正在从中国585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中受益。卡特彼勒首席执行官欧文斯表示,近几个月,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挖掘机销量已经恢复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扭转了冬季销量锐减的颓势。欧文斯说,中国仍有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中国市场的项目开工速度也远快于美国的类似项目,“差不多相当于美国要9个月完成的事情,中国只需要9个星期”。快餐业巨头百胜餐饮集团一季度在中国新开98家餐厅,全年有望至少新开475家。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的投资者纷纷寻找与中国有关联的股票进行投资,由于丸红商事与中国企业在食品采购方面有合作,在媒体报道它“从巴西采购大豆等农产品供应日本和中国”的消息后,股价比前一天上涨了32日元(9.0%)达到388日元。德国《商报》则说,近5年,德国向中国的机床出口量增加了3.5%,已超过10亿欧元。由于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三大供应商并占有约1.6%的市场份额,德国机床制造商受金融危机影响并不大。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09年1~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为2004年5月以来最快增速,与2009年1~4月相比加快2.4个百分点,与2008年同期比加快7.3个百分点。2009年1~5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70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消费仍保持17%左右的较快增长,自2009年2月以来稳步上行。
面对这样的形势,经济复苏的机会不光给了中国企业,同样也给了外国企业,本来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国外的企业要低一点,如果中国企业不把握住这次经济复苏的机会,那么中国企业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被淘汰掉。所以,遇到机遇的时候,只能自己伸出手去把握。罗曼罗兰说过,“如果有人错过了机会,多半不是因为机会没有到来,而是等待者没有看到机会到来,或者是到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如果中国企业没有主动出击去把握潜在的机会,很可能,中国企业与经济复苏的机会失之交臂。。(本文作者联系方式:zhouyusi@sina.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顺势突围:复苏时代的中国企业生存密码》【作者:周锡冰,北京华夏圣文财经出版中心策划/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8月最新修订版,定价:2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