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文章中,写顺驰的稿子是早就完成了的,当时还是刚刚过了中秋的时候。但是因为版面有限,阴差阳错,稿子就一直搁置下来了。而世间有些事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事隔半个月后,融创成功上市,孙宏斌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于是又有了融创篇。本刊现将两篇文章联袂成组,以飨读者。而也正是当把两篇稿件编篡在一起时,记者才倏然惊觉,顺驰13年,融创7年。也就是说,去掉中间重叠的4年,这两个企业已经耗去了孙宏斌整整16年的人生。这16年,老孙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今天的老孙,恐怕不大彻大悟都难。顺驰融创,就仿佛孙宏斌企业生涯的前世今生。
顺驰留下了什么?
农历八月十六,应邀参加顺驰十年老友聚会。本来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打算看看热闹就走的。可是没想到后来居然被那些曾经的顺驰人的激情再次深深感染,好几次喉头发哽、眼底有热热的东西漾上来。回来之后,几天来,心里不断有想写点东西的冲动。于是我想,也许真的到了该为这个企业写点什么的时候了。
可以说,我应该算是看着或者说是陪伴着顺驰一路走来的。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过他的鼎盛辉煌,也见过他的衰落破败。从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刚刚出生蹒跚学步做代理销售开始,到二十一世纪初华丽转身,成长为如同一列动力强劲、蓬蓬勃勃开往春天的地铁一般的活力小伙儿,再到2005年前后演变成一匹横冲直撞几乎失控的脱缰野马,直到2007年后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衰败凋零,最终到今天已经变卖家当、改旗易帜。因此,可以毫不隐讳地说——对于这个企业,我是怀有着一份特殊情感的。因为,他曾经在全国地产行业中响当当的名号,让我们所有的天津地产人为之自豪骄傲、扬眉吐气,而他在盛名之下的怆然陨落,也曾让我们深深地唏嘘感叹、黯然神伤。在这样的大喜大悲之下,不动感情是不可能的。
这次聚会,名为十年再聚首,其实屈指算算,顺驰自1994年正式成立至2007年最终易主,应该有整整13年的光阴。13年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顺驰的员工来来走走,不计其数。然而,有一点最令人感佩和费解的是,几乎我所见到的每一个顺驰人都对这个企业充满了感情、充满了感恩。为了这次聚会,杨哲整理老照片直到午夜两点,同样,为了这次聚会,张良激动得一夜没有睡好。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已经不再年轻的老江湖如此动情?顺驰,究竟为他们、为我们这个行业留下了什么?
追忆当年的顺驰,马寅用了“美好”这样的字眼。他说早年的顺驰,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企业,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几年。而回首在顺驰的往事,张良也是感慨万千。说到自己带着几个弟兄初入上海,千难万险拿到第一块土地时的痛哭失声,我看到张良的眼中至今仍有泪光在闪。而在谈及他已经离开顺驰之后,当合作伙伴对顺驰稍有微词时,他们几个顺驰人仍旧会立即愤然反击,并当即离席,置一笔刚刚谈成的生意于不顾时,张良愤愤然如同一位护短的父亲——我们可以骂顺驰,但是决不允许外人骂顺驰!而杨哲对顺驰的评价更是情深意长:顺驰不是一个完美的企业,但绝对是一个最有个性的企业!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顺驰究竟为他们留下了什么。顺驰为他们留下了青春、留下了泪水、留下了他们燃烧的激情!想想,如果人这一生从未像这样为自己的事业燃烧过,应该也是人生憾事吧?而顺驰之所以至今还令这些已过不惑之年的汉子们念念不忘,正是因为那里留下了他们自己年轻时奋斗和燃烧时的模样!
一声叹息。其实原本,顺驰拥有着一批多么可爱的员工、在这个城市拥有着多么深厚的人脉、通过打拼已经闯出了多么广阔的一片天地、同时自身锻造了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一切,原本已经让顺驰有了足够的资本能够成为一个与万科、富力、保利等名企比肩的地产大鳄。然而。。。。。。
世事难料。今天,重读顺驰,他居然已经变成了一段历史、一个传说、一本生动鲜活的企业教科书。他用自己的瞬间倾覆给所有的地产企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为所有的后来者留下了一道深刻刺目的辙痕,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已经足以警醒后人、震慑当代。而同时,他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了人们,他是怎样的一个企业。从某种角度讲,他应该算是天津地产行业的“黄埔军校”,他几乎影响了一代天津地产人的人生轨迹。他有血有肉、爱憎分明、激情似火、个性鲜明。他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如此成功地征服了无数顺驰人的心!
应该够了吧,作为一个只有短短13年历史的企业,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这么多值得追忆的东西,无论正面负面,都如此轰轰烈烈、惊心动魄。他让自己13年的生命始终如烟花一般璀璨,在我看来,已经足矣。
融创带来了什么?
10月7日,“十一”黄金周的最后一天,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融创中国”)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至此,孙宏斌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众所周知,这条上市之路,老孙走得极为不顺,真可谓荆棘满地、曲折艰难。故10月12日下午在融创中国天津公司办公区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虽然一身的西装革履,却依然难掩老孙的消瘦疲倦。坐在媒体席对面的老孙,着棕色领带、蓝色西装,头顶的头发已显灰白。一眼望上去,他并不像个企业刚刚上市、意气风发的大老板,倒象是个勤勤恳恳、辛苦沧桑的中年商务男。一路走来,从已经成为历史的顺驰到今天终于凤凰涅槃、成功上市的融创中国,个中滋味,想必只有老孙自己最为清楚。又是几年不见,老孙依旧语速极快,讲话急切而且局促,很多话都只说了半句,后半句就被他省略掉了。他似乎急于想说明什么,更好象迫切地想证明什么。望着滔滔不绝的老孙,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他象个充满悲情的战将,让人不由得不在内心感叹——其情可悯、其勇可佩!
融创中国,成立于2003年。至今已走过整整七个年头。七年来,这个寄托着老孙所有的梦想和希望的企业,究竟为天津、为这个行业、甚至为老孙自己带来了些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不仅我们在思考,老孙自己也在做着总结。
融创为天津,带来了一个产品定位高端的企业。老孙说,融创与顺驰,定位截然不同。融创成立伊始就致力于对房地产高端产品的研发。从融创奥城到海逸长洲,从星美御到兴业里项目,他们的产品是一步一个台阶的。他拿兴业里项目举例:自拿地至今已经七个多月了,整个项目还在设计阶段,之所以如此精雕细琢,就是希望能够拿出一个最好的东西来。对于天津,老孙话里话外充满了感恩。他说融创是天津哺育的,也是在天津成长的。他是在天津摔倒的,也是在天津爬起来的,所以这里,永远都是他的大本营。
融创为行业,带来了最多的教训和经验。整个媒体见面会,老孙始终坦诚实在。他说,在这个行业里,他一直是犯错误最多、吃亏最多的。该犯的不该犯的错误都犯了,因此相对来讲,他的经验教训也是最多的。而也正因如此,今后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小些。在重新开始融创的打造时,他始终坚持对产品的研发,因为血的教训告诉他,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产品不好,其他方面再强也没用。同时在融创中国的整体运营中,他加强了对现金流的管理,非常重视对风险的控制和把握。另外他还苦谏同行,一定要练好内功。他说这都是顺驰的教训。就拿上市来讲,如果不把企业自身基本的功课做足了,就连担保人都很难找到。
融创为老孙,带来了成熟和对自身的正确认知。这次面对媒体,老孙第一次非常客观地分析了顺驰的优缺点。他说,一个企业如果不具备应有的理想、激情和精神,是很难做好的。而顺驰是具备这些素质的。而且现在回头看,其实当年的顺驰对市场的判断也一直都是对的。顺驰最大的教训在于,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实在没有必要去那么多城市,摊子太大,难于管理,特别是对现金流和风险的管理。因此这次他对媒体郑重宣布,融创除了现有的北京、天津、重庆和苏南城市群(无锡、苏州、宜兴等)外,哪都不会再去了。他说,这些城市2009年的人口总量约7200万,市场已经很大了,已经足够融创做了。融创的资源有限,不会再全国扩张了。他说经历过顺弛之后,他对自身认知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曾经认为自己非常聪明,可以抓住一切机会。但是现在他只抓住那些可以抓住的机会,稳步发展。因为,机会有的是。当有媒体再次诱导他问,他希望融创在整个行业里将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时,老孙狡猾而又灿烂地笑了。他非常外交地回答:融创是一个很健康、很有成长性的企业,在行业里我们没有想法,就想她能够健康成长。
整场见面会,老孙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很多客户喜欢我们,但是我们也曾经伤害了一些客户。记得当时闻听此言时,我和一个媒体同行交换了一个颇为复杂的眼神,同时我们情不自禁地都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因为对于广大的购房者来说,这就如同秋菊打官司,无论如何,老孙到今天终于还是当众给了“秋菊们”一个说法。而更多曾经伤害了“秋菊”的地产商们,恐怕都还没有这样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