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12日发布的权威数据,9月,乘用车市场延续了8月的增长势头,乘用车共销售121.14万辆,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19.34%。环比和同比均呈较快增长。1-9月,乘用车销量超过980万辆,同比增长36.68%,全年有望超过1300万辆,而整个汽车产销则将双双超过1700万辆。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例行公布的9月份和1-9月份的产销数据中,笔者欣喜地看到,自主品牌交出了令业界满意的答卷,可谓渐入佳境。
数据显示,9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0.9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04%,占有率较上月提升0.88个百分点;1-9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48.8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35%。两项数据几近达到一半,牢牢占据乘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9月单月轿车销量排名来看,奇瑞5.44万辆、比亚迪3.28万辆和吉利3.26万辆,排在销量前十的第六、九、十位。从1-9月总计销量来看,比亚迪以38.56万辆、奇瑞以34.71万辆、吉利以28.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55%、23.05%、27.79%,排在销量前十的第六、七和第九位。
从9月轿车品牌销量来看,奇瑞旗云以近2万辆的销量排名轿车销量第六;天津一汽夏利则以1.72万辆排在第八位这是进入销量前十的两个自主轿车品牌。而从1-9月轿车品牌的总计销量来看,同样有两个自主轿车品牌进入销量前十:比亚迪F3以19.84万辆、夏利以13.49万辆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七位,确实为自主品牌挣足了面子。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江淮瑞风以6355辆和4.93万辆的销量牢牢占据MPV销量单月和累计销量双冠王。长城汽车哈弗则以1.24万辆和10.65万辆,分别排名9月和1-9月销量的亚军和冠军,这在以技术和品牌为取舍标准的SUV市场实属不易。
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占据乘用车市场产销量的半壁江山,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变化:
一是自主品牌产品的质量意识在飞速提高,并逐步在着手打造品牌。在与合资品牌的同台竞争中,自主品牌不再倚仗单一的价格优势,而是在技术上弯道超车,在品牌上也开始进行长远规划。
二是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更看重性价比。随着自主品牌在品质和服务意识上的迎头赶上,综合其价格优势,则性价比就逐步凸显出来。而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和成熟,如果辅以支持自主品牌的民族情结,则购买决策很可能偏向于自主品牌。
三是国家政策惠及自主品牌绝大部分产品线。目前,自主品牌的产品线绝大多数集中在1.6L以下的排量,而这正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排量分界线。对于价格不到10万的车价来说,购置税减免和节能车的补贴基本占到车价的10%左右,对普通的消费者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形成和夯实了汽车消费市场金字塔最坚实的底部。
四是自主品牌确实积聚了有生力量,在世界汽车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并购和新能源方面的惊世骇俗之举,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虽然其运营和成败还未尘埃落定,但至少让世界认识到中国自主品牌的野心和实力。比如比亚迪牵手股神巴菲特发展新能源汽车,让中国消费者看到了中国汽车赶超世界汽车先进水平的希望。
当然,以上的各种对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有利的因素,并不能支撑自主品牌高枕无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自主品牌的前路仍很艰辛。尤其在中高级、豪华轿车市场,自主品牌几乎无任何竞争力,品牌的建树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自主品牌要想继续保持这种良性发展的大好势头,必须从规划品牌建设入手,在营销、服务和管理上不断创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在新能源领域形成一个强大的技术研发平台;才能在中国这个增长最快、容量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有所作为,并逐步走向世界汽车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