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时代的李书福


昨天看北京体育台,中国足球打假扫黑的专题节目。偶然转回到2001年,吉利和绿城两家俱乐部联手打假的镜头。除了宋卫平,还看到了一扫而过的李书福。

 

如今的李书福,已经彪炳为民族汽车产业的旗帜性人物,对沃尔沃的收购更让他的个人事业到达了顶峰。而在2001年,李书福在中国的汽车产业里,还只是一个边边角角的人物。对足球裁判的打假行动,才让他的曝光率有了一定的提升。

那个时代的李书福,头发凌乱(比现在还凌乱),着装随意。和宋卫平表现出的隐忍不同,李书福在镜头前完全是本色演出,“接触足球不久,有人告诉我要跟裁判搞好关系。我开始以为只要一起喝喝酒,或者给个几千元也就行了。但是他们的口张得很大,几万、几十万的要。要多少?给(裁判)10万够不够?说还不够,妈的,简直是放屁!”(大意如此)

 

对李书福来说,玩足球完全出乎他的想象,这个混乱的圈子比拿到汽车牌照还要困难。看看他10年前的发言,完全应验了当前中国足坛的混乱状态。


“整个足坛似乎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格格不入,场内的游戏规则基本上是被场外的黑幕交易所左右。中国足协为所欲为,没有规矩。”

“我们觉得中国足协本身工作也是有许多失误的地方,尤其在处罚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一些失误连自我批评的勇气都没有"

“这次中国足球冲出去了,但与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相比,这算个屁!与经济界相比,足球体制没有根本改变,足协官员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足球也完全没有纳入法制的轨道,司法界对足球的了解非常肤浅”

“对于裁判来说,还要证据吗?只要看看裁判的收入与他们的住房、用车是否相符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2001年,在打假一段时间以后,李书福宣布退出,只留下宋卫平一个人在苦苦支撑。所以很多人断言李书福是个敢说敢做的人,但从2001年打假中的表现来看,很多人忽视了李书福的另一面,对时局的判断,自保的能力,以及特有的“农民企业家”的狡黠。

 

而同一时代的王传福,我记得当时他还在《对话》节目里,开始憧憬汽车行业。

(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