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贪官:走运的“二百五”


 
许罡
 
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真正的聪明是不可能被聪明误的。正如真正的天才,是压制不住的一样。如果被邪恶歪风所压制,那就不是真正的天才,如果出现很大的失误,那就不是真正的聪明,而是二百五了。
     笔者跟很多来京的外地人谈起二百五这个词,都唏嘘不已,惊人地表示出相当的贬义,可见二百五的贬义在全国通用。那么,它的来由也应该出自一件全国都知晓的轰动性事件,而且由来已久,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极大!
     二百五的贬义何在呢?其来由到底又如何呢?
     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做事出尽洋相,说话不明事理的人,称之为二百五。
     二百五的来由确实出自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为了联合抗秦,齐国名士苏秦云游各地,劝说六国合力抗秦,受到六国王室及百姓的欢迎,被聘为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之外的六国丞相,因此名声更盛。
     苏秦在当时已是七国的知名人物,其名声远远超过任何一国的君王。但人们常说,树大招风。这苏秦也确实名声太盛了,容易出事也就在所难免。果然,苏秦在一次云游中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杀害。
     齐王得知苏秦被害后十分震怒,发誓定要拿住凶手祭奠苏秦。齐王派出诸多兵士缉拿凶手。可凶手杳无踪迹,使他倍感苦恼。
     有一天,齐王正在寻思捉拿凶手的计策,忽然灵机一动,便吩咐左右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并在下面贴了一道悬赏榜:苏秦是内奸,杀他是为齐国除害,当赏黄金千两,望除奸的壮士前来领赏。
     榜文贴出不久,有4人自称是杀死苏秦的功臣,前来请求赐赏。
     齐王上殿,亲见了这个所谓的功臣,严肃地对四人说道:你们可不许冒充啊!
     4个人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苏秦我们乃四人亲手所杀!
     齐王点了点头,故作褒奖似的说道:你们4位是真正的勇士,为国除害呀!1000两黄金马上兑现,你们4人均分吧!每人各得……”
     “二百五。齐王尚未说出口,四人齐声把自己所得黄金数量说了出来。
     齐王这时的一声,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后来,人们就把那些脑子缺根弦的糊涂虫称为二百五了。
     这四人在将要获得250两黄金之时,一定认为自己是聪明者,不费力气就能得到250两黄金。按照常人的说法,其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这岂是真正的聪明呢?
     反观今日的贪官,很多场合跟二百五极为相似:在双规之时,面对纪检人员的坦白从宽,主动交代问题,可获宽恕;检举其他贪腐人员可以视为立功’”的诱惑,不惜将所有阴私和盘托出,还主动检举揭发他人,以求获得宽恕立功
     贪污受贿都是不义之财,已是二百五第一,主动交代问题实为贪图宽恕立功,此二百五第二。有这样的二百五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岂能不令人笑掉大牙么!即使那些出逃者,也是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既在国外不敢大肆张扬,还背上叛国罪名。
     回想起那4名最原始的二百五,在未得好处就一命归西,今日的贪官在获得有限的享受之后被抓,可谓比那4名二百五略胜一筹,况且,今日被判死刑的贪官也为数不多。
     今日的贪官,应该算是走运的二百五
     为官者若是真正的聪明,唯一的选择就是真正为民办实事,不贪国家巨资,不掠百姓钱财,到时候定有好的结果。也许当初被讥为二百五,但并不是真正的二百五,而是真正的聪明者。
     真正的聪明人,绝不会被聪明所误!
     一个人如果是真正的聪明者,就不会成为贪官的,更不会成为二百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