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让世界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和认识中国,促使了更多的跨国企业和外籍人士来到中国谋求发展和寻找机会。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在沪外籍人士在20万人以上,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外籍人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为更好的融入中国,85%的外籍人士选择学习中文来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由此,汉语老师正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IMCPI做为最早进行国际汉语师资认证和汉语老师培养的专业机构之一在中文教学及中国文化推广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由于母语的先天优势,中国成为IMCPI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
九月中旬,在IMCPI上海徐家汇中心,记者见到在大量前来咨询学习相关课程的中青年白领。他们大多具有外语科班背景,或在外资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据IMCPI中国区负责人Allan介绍,目前,国际汉语老师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新兴职业,可兼职也可全职执业,要求执业者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汉语教学能力。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办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对外汉语教师仍然很少,其原因在于,国内对外汉语资格证考试重语言能力,轻教学能力。据了解,目前国际汉语老师遇到的困难主要是:面对不同国家的学生存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异,因而在面对不同国籍的学习者时,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差别化教学策略和技巧。
而IMCPI则借鉴了中国“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观念,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Allan说,“我们根据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不同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方法调整。比如说,日韩地区的汉语学习者比较线性,重视汉语语法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习惯通过静态的看或听来记忆语法并应用到口语练习中,而北美地区的汉语学习者思维比较发散,更讲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习惯通过动态,比如演练、游戏、多媒体等途径来学习口语并从中总结出语法的应用规律。因此,IMCPI花费了八年的时间来探索和研究汉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教学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使得经IMCPI认证的汉语老师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现年26岁的张梓正,今年初取得IMCPI助教级认证,现在是星空网策划公司总经理的私人汉语老师,专门教授商务汉语。除此之外,他每周还要为另外三个老外教授中级汉语和中国文化。谈及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收获,张梓正非常欣慰,“经济收入上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而同时,针对不同国籍的老外教学,除了传播中国文化,还可以锻炼口语,丰富自已的社会阅历,让更多的老外成为自己的‘粉丝'。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文化是一件让人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事。”
为了更好的在中国培养符合国际教学标准的优秀汉语老师,IMCPI秉持北美人严谨务实的行事风格,没有急于扩张和宣传,而是以上海为中心耐心细致地做了大量的学术调研和积累工作,并在2008年发布了区别于师范类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的“所学即所用”教学法,为在中国进行国际汉语老师培养提供了行业标准。在成功引入助教级认证体系之后,IMCPI经过两年的沉淀,在2010年第四季度终于将讲师级认证体系导入中国,开始培养专业的具备中外文化交流经验的国际汉语老师。同时,基于行业规范的责任感和世界文化传播的使命感,IMCPI正式发布了《国际汉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惩戒规则》,为所有国际汉语老师提供了职业道德标准和执业行为指引。
在汉语推广事业中,IMCPI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中国国家汉办的关注。今年五月份,以国家汉办下属网络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参观团来到IMCPI上海徐汇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全球汉语推广事业中各自不同的角色与责任上取得了共识。
虽然IMCPI并非在中国土生土长,但其国际汉语师资认证体系在中国却获得了成功。藉由先进汉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传播,IMCPI国际汉语老师帮助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更好的了解中国和学习汉语,同时也极大的激发起中国年轻的精英阶层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