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宁著《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导读与提要


     

本书导读:

 

一线城市的房价,为什么离谱到1套房折合1个工人100年的工资或30辆轿车或1000台液晶电视?为什么不担心房价翻番伤害民生,却担心房价回落伤害经济?大起的股价已经大落了,大起的房价会不会大落?防过热、防通胀的双防,为什么变成了防下滑、防衰退的救市?关注这些热点话题的读者,相信你能从此书中获益。而对于探究真相和深层话题抱有兴趣的读者,可能从此书中获益更多。泡沫是对抗衰退的成本吗?救市就是用大起扛住大落吗?不是通胀,就是通缩,病灶何在?增长性衰退的不住来袭,显示出“超常规、跨越式”赶超战略的难以为继,还是比较优势战略正丧失优势?凡泡沫必破,但中国能否幸免?是泡沫助推了贫富分化,还是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两套游戏规则,两类交易价格,两种生存方式决定了贫富分化?

作者不仅从经济学出发,还从哲学、历史、伦理出发谈论以上话题,力求使艰涩的话题变得通俗易懂。而以其人生亲历贴近读者,以汪洋恣肆、饶有趣味的语言夹叙夹议并大量地旁征博引,则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本书提要:

 

泡沫是冗余赘肉,通胀是热能过量,都是超级扩张透支了体能。不得不应对危机,以前所未

有的高额赤字、信贷膨胀应对增长性衰退,本身已经暴露出粗放增长方式是强弩之末。泡沫

与通胀显现的体能不支,源于”超常规、跨越式”的勉为其难。作者认为,中国制造的国际

竞争力正在流失,低成本高增长的好景不再,源于国内市场竞争制度的难产;成本递增、增

长递减,是强化了垄断,排斥了竞争的结果。垄断国企不可避免地阻遏了竞争、推高了成本,

抬升了价格,挤占了消费,扭曲了增长。作者因此认为,泡沫与通胀,以及更具威胁性的衰

退与通缩,都是这一失衡的病兆,而不是病灶。竞争不充分,分配不公平的根源是半市场。

 

半市场的标志,是通行着垄断与非垄断两种资源配置,市场与超市场两套规则,自由交易与

强迫交易两类价格,供养财政与财政供养两种生存方式.这种有主有次、有强有弱的二元差

异,有悖非歧视性国民待遇原则与公平竞争规则,所造成有亲有疏、有肥有瘦、有贫有富的

市场偏袒,不亚于城乡有别、官民有别的社会不公。突破了这个发展转型的制度障碍,投入

型增长才能转变为技术型增长,粗放增长才能转型为集约增长,以物为本的发展才能转轨到

以人为本的发展,应对泡沫通胀或衰退通缩才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