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碗影 我执
由于是新环境,又好久不在大宿舍就寝,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十多年了吧,所以可想而知,这第一晚辗转反侧是难免的。眼看着黑漆漆的天花板直逼面庞,四下鼾声起伏,不知多久才恍惚入梦……忽然之间灯光大亮,身边身下的床位窸窸窣窣吱吱嘎嘎,大家开始起床了。
我不得已睁开了睡眼,匆忙起床,叠被,下床,跟大家一起挤进洗手间,摩肩接踵,虽然每个人都友好地侧着身子,却还是需要等待才能移步,这是一个公用洗浴间,外间是一排水龙头,几只大塑料盆置于水池里承接流水,墙上标语写着:请用废水冲洗便池。和水龙头垂直方向是一排不到十个的洗浴间,里间是对着的一排小便池,小便池对面是一排有挡板的大便池。终于终于挤进里间,小便池那里人们排队,大便间门扉紧闭,门外也排满了等待排泄的人。门板上也有标语,大意是在排泄之时,观想自己的贪嗔痴三毒也被排出体外。
我先将脸盆放在外间的木格子里,在小便池旁边等到了嘘嘘的机会,然后准备上前,见一师兄跃跃欲试,我示意:你先!他也示意:你先!于是我就不好意思地上前了,等我完事,对他笑了一下以示感谢。然后出外间,等待洗漱,哗哗水声,牙膏的浓稠白沫,牙刷摩擦牙齿的沙沙声,咳嗽吐痰声,里间排泄声,人们杂沓的脚步声,还有不可避免的一些喧哗,构成杂乱无章的一派景象,平心而论,如果不是佛教徒,如此拥挤不能避免磕磕碰碰,更有可能骂骂咧咧让祖宗三代家中女眷加入战斗甚至大打出手,这在每天上班的地铁上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这里,却保持着有序的杂乱,温和的拥挤。不能不说,心中有佛的人们心底柔软,礼让三先,这只能归于佛陀的教化。
而当我洗漱完毕,身穿褐色海青到小广场排班,在凌晨三点半熹微的晨光中,依稀看见标着5的牌子,然后随队走到挂有“见行堂”三个金字牌匾的佛堂上之时,虽然心脏还在狂跳,脖颈两边的血管脉动突突,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出现了:佛堂金碧辉煌,佛像面南背北,宝相庄严,身穿出家三衣,通身金色,状如琉璃,两侧各有一位大菩萨,文殊、普贤,还是观音、势至?总之长相都差不多吧!他们面前鲜花围绕,香烛林立,造型别致的玻璃长明灯光焰闪闪,香雾缭绕,左边是一个漏斗般大的木鱼,不远处还有一直小木鱼,右边前方是一面大鼓,后方为一面铜锣。绛红色实木地板光洁明亮,一排排黄底莲花拜垫分列左右,同修师兄们都肃然站立,默然不语,看上去秩序井然,跟刚才的杂乱景象判若云泥。
辅导员隋师兄是昨晚很晚才来到寮房的,所以没有相认,直到今天早上排班才见到,他举着我们五组的牌子,站到了邻着中间过道的位置,我就站在他的旁边,时间还早,我们就先在自己的拜垫上静坐,闭眼时,感觉后面的小脑沉沉,意念中不安静,睁眼时,看见隋师兄右手拇指尖上一只小蚊子若飞若憩,而拇指的主人正盘腿而坐,两手交叠拇指相对,佛弟子端坐佛前,当然不可杀生,又不好直接轰走,可是又怕痒,只好旋转指尖,让那小生灵绕树三匝无枝可栖,而那小小蚊子又无比执着,或许在佛堂熏习了佛法,以为自己变成了蜻蜓,不愿放过隋师兄的小荷尖尖。我看了片刻,感觉敦实健壮的汉子跟一只小小蚊子的较量煞是有趣,几乎忍不住笑起来,这时忽然有一个温柔男声朗然向大家宣导:
请大众起立合掌,对面而立,恭迎法师!
于是大家都照做,等待法师进场。大约半分钟左右,看见南面镂花门窗有僧人黄色袈裟闪现,徐徐而来,从中门鱼贯而入,分两队分别进入东西两边大众前方的拜垫处,最后是被直接尊称为师父的学诚大和尚,进来立于大殿正中的拜垫前,将手中棕色铺巾展开铺上拜垫,然后默然独立,低头默念,片刻,如云一般倏然跪拜,旁若无人。以前见过多次的是他的照片和视频,如今看见真实的人了,面色白皙润泽,体态匀称稍显丰满,风度潇洒,举止娴雅,谁说素食会肤色不好营养不良呢?
宣导的男声又响起:
“请大众转身向上合掌,跟随法师至诚礼佛三问讯!一问讯,再闻讯,三问讯!”
大家跟着口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俯身跪拜,疏散筋骨,在凌晨的空气中,驱赶梦境,逐渐清醒。
然后就开始念诵楞严咒: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 ……
楞严咒来源于《楞严经》,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难才被救醒归佛。故知楞严咒乃《楞严经》之主体,没有楞严咒的因缘,就没有《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佛经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有正法存在。关于这个因缘,我还有专门的一段文学化的小说文字来描述:《如是我闻阿难记之一摩登伽女之诱》。
楞严咒诵完,还有心经和大悲咒,每天根据不同的日子会有不同的安排,其他的我不是很熟悉,暂且不说了。一个小时的早课后,6点钟就是去斋堂用早斋,第一天就是我们组行堂,为大家服务完毕了,然后我们才吃。斋堂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但是这次有500-600人来参加静修,于是需要二次行堂。这次我负责分发水果,苹果和葡萄,一手拎水果桶一手带一次性薄膜手套分发,虽然也就是负责两排60余人,早斋下来,一上午左臂也都抬不起来了。但是我看前面行粥汤的年过六旬的老师兄,要一手拎汤桶,一手持汤勺为大家盛汤入碗,却面不改色微笑如仪,真是心下惭愧。
早斋后,7点钟多我们继续到见行堂,跟随法师们一起读诵《菩提道次第广论》,差不多一小时读一章。大家通常都简称为《广论》,为有“第二佛陀”之称的宗喀巴大师所造,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缔(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此论涵盖佛法三藏十二部,开显自文殊、弥勒经龙树、无著传下深观、广行二门修习要旨,并特标出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三心要。无论修学显密、禅净,都能从宗喀大师的圆满教法中获得真正的进益。这次精进修习,就是以次论为主,难忘的第一天。上午读了一小时,诵完第一卷。然后是学诚师父为我们开示:觉悟之路。如行云流水,而思维慎密,一丝不乱。这在广济寺的能真师父那里也早已感受过。而能真师偏于灵活性,学诚师重于系统性,据说分别出家师不被提倡,因有分别就有长短,有长短就有喜好,有喜好就有褒贬,故而只说十八罗汉各有千秋,到此为止。
午斋时候还是我们行堂,这次我换了一个手臂提桶,否则真的支持不下来。而数百人在一起用斋,能不闻人声,只有不锈钢碗筷的轻微撞击,真是一种奇妙体验。午斋我们行完堂,是山上义工为我们行堂,等待斋饭时,我看着面前的两只洁静鉴人的银色大碗,里面我的影子正在当中,身穿褐色海青,肃穆端坐,碗壁球面,左右的人影自然都小我一号,于是心下暗喜:俨然我是主角,左右为配,犹如文殊、普贤之于弥陀,观音、势至之于释迦……正窃喜间,忽见左右各自面前的碗里,也是三影同坐,中间本尊为大!
一时顿悟:在每个人自己的角度来看,自己都是最重要的;如有我执慢心,则不能如实了知,世间真相。
因为行堂的缘故,午休时间就没有了,第一天,所以难忘,即在于此:杯子没带,也不熟悉打水的地方,而安排的读经时段又是最密集的,总共安排了四段诵经,尤其下午连着三小时的诵经,而中间只有两次5分钟去洗手间的时间,嗓子冒烟,嗓音分叉,但是我当这是一种修行,安住于当下,只是还好,朗读本是我喜欢甚至可以说是擅长的,而经论语言又古典华美,音韵铿锵,深入经藏,有一瞬间直至无我之境。然后这是一种功夫,要几小时,跟随法师木鱼不间歇的敲击之声,似流水不止嘴到心到意念不散,几乎无人可以做到,而一开始的木鱼每秒敲击两次,但是及至后来应该在每秒四次,以如此之速度,让嘴到,对着从未读过一遍的文章,一字字干净利落地念出来已实属不易,而要心到,在念诵的瞬间理解,几乎已经不成为可能,至少我在上学的过程中从未由此经历,我相信即使中文博士也不能够。而五六百人一起念诵的好处,即在于此起彼伏,一人可能疏忽出错,大众却能在总体上保持着绵绵不绝,我只是好奇,敲木鱼的法师,在翻页的时候是如何能一心不乱,木鱼声绵绵不绝的?
每一段诵读之后,敲木鱼的法师都要替换,因为那的确太累。
晚课时候才注意到,在穿黄披棕的法师队伍后面,跟着一队跟我们身着相同的褐色海青的几个人,后来才知道,这应该是发心出家而需要经历考验过度的净人。我看到一张熟悉的脸:柳智宇。我对这个人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了,因为网上对他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知道他是全国名校华师一附中走出的“数学天才”,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他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然而他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还有说他是少女作家蒋方舟公开宣称的“梦中情人”。甚至我来的时候还专门想过,要看一看这位传奇人物,所以专门注意了一下他的照片。但是虽然已经在佛堂里有过数次照面,我居然没有看出他,直到现在。
我才体验到,什么是世外,什么是红尘不到之处。外界的新闻热点在这里根本波澜不兴,什么麻省全额奖学金,什么美女作家的梦中情人,想到这些,都会扰乱了这清净之地的宁静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