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动心:思想工作之主轴


 
 
 
以情动心:思想工作之主轴
 
高级审计师    张政斌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最终要靠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活水平。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推动、共同提高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是识“才”用“人”。只有将不同的人才用到不同的岗位,所有有用之才“揽”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才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因此,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把引进人才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创造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就识才用人与区域经济发展谈些粗浅看法,供参考。
一、       发展区域经济必须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人,不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是起主导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而且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应用者,是由第一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操纵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在主观嫁接于客观,精神转变为物质,科技变成经济的过程中起着“孵化器”的作用。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谁将入户入室、入心入脑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人才的心坎上,谁就赢得了高科技人才的心,谁就跑进了时代发展的“快车道”,谁就将成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村长”。
在推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利用现有人才、培育潜在人才、发现未来人才、吸纳外来人才上下功夫,广泛渴求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招揽人才,为人才多办实事,努力实现曾庆红同志曾说过的“三个留人”:即一要用事业留人,二要用感情留人,三要用待遇留人。只要留住了人,就留住了发展生产力之源泉,就留住了思想政治工作之本纲。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动的,而不是空动的,是实在的,而不是虚浮的。在一个区域,如果一直出现“孔雀东南飞”------人才飞向他乡的事实,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的还不到家、不到位、不到心,就意味着我们本乡本土的环境还一时不能很好适应“孔雀”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区域里,为了“留住自产孔雀,召引外地凤凰”,我们就须多栽“梧桐树”,大兴生态环境建设,以提高我们美好家园的“观赏生存”价值。到那时,如果我们的美好家园真正成了高科技人才能够自我发展,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具有魅力的最佳“栖息地”,我们还怕“自产土凤凰”飞走吗?还怕外地金凤凰不来吗?
二、       发展区域经济必须识才用才
经济要发展,离开人才不行;人才要利用,离开伯乐更不行。人才利用有一个从识才到用才的过程。识才首先要识“家才”,而后再识“外才”,这才是用人的前提。如果放着家才不用,光想“捞”外才,外才又看不到家才有能够“展翅”的生存环境,他怎么能敢轻易来你手下冒险一试!同样,用才也有一个发现人才的问题,如何发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要首先有鉴识人才的本领,如果脱离开鉴识人才不谈,只夸夸其谈重用人才,就是谈成天花乱坠也是空谈。
识才是用才的前提,用才是识才的归宿;识才不用等于浪费埋没人才,等于观赏“文物”;用才不识等于肓目瞎干、失职赎职。识才要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每个人物的闪光点,用才就要用人所长,将其适时适地放在最适应其发挥优势的岗位上。在用才上,尤其是对于挑战时代、领导科技革命潮流的专业科技弄潮儿来讲,重用不等于封官许愿、加奉进爵,而在于实实在在地让他们在充满自信、充满精力的年龄段适时地走进适合本人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岗位,在于实实在在地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在于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御掉思想包袱、鼓足干劲、解决后顾之忧。这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奔小康建设中应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专业科技工作者当领导、搞管理不是他们的强项,兢兢业业、埋头探索的实干才是他们的优势。所以用人之长,才能使人长上加长;用人之短,必定使人雪上加霜。
用人之长,避其之短,是管理者成熟素质的标志,是领导干部走向成功的源泉;用人之短,废其之长,是扼杀人才于摇篮中的“刽子手”做法,是领导干部心胸狭窄的表现。假若硬让搞原子弹的科学家去当销售山药旦的经理,硬教喂牲口的伺养员去教书肓人,那可悲结局只要有一点良知的正常人都不愿想象。所以重用人才必须做到“有钢镶在刀刃上”且“力量用在青壮时”,两者的统一,能使有用之材在进取心和创造力处于鼎盛之时,就创出事业的新辉煌,否则,任何对人才迟来的“爱”都是不适当地用人、不适时地用人,都会致人才以毁灭,出现“雨后送伞”式强弩之未没劲了的人力资源浪费。
三、发展区域经济必须留人揽人
欲用人,则先留人,进而再招揽人。留不住人讲用人,只能是纸上谈兵;留不住人谈吸引人,只能是自娱自乐----悠哉悠哉!试想,在“时间就是生命、光阴就是事业”的今天,有哪一位时代骄子愿意在一次次“炒老板鱿鱼”的不断跳糟中葬送自己的宝贵青春?在黄金与光阴赛跑的知识经济时代,又有哪一位科技精英愿在一次次归宿的选择中耗费自己的花季年华?我们所讲的留人,不是抱住人才不放,而是用环境、用真情留住人才的心,我们所讲的揽人,也不是停留在嘴上揽、停留在纸上揽,而是用行动去揽,用向心力去揽。目前人才归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现象尚未彻底解除,一个人想走,部门领导不放,双方争执中大有“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情”的味道。在这种环境下,给人的感觉是“人入牢笼”的体验,处边的人听见的是里边之人的“呻吟声”,看见的是里边之人有翅不能飞,有才不能用的凄惨,如此环境有谁还敢来自投罗网?又有哪一位科技领头雁愿意在一个只相信“外来和尚会念经且外来和尚来了也不用”的企业而“活守寡”。
可见,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有立足现有,放眼再有,在发现现有人才上求突破,在利用现有人才上下功夫,给现有人才“如鱼得水”的环境氛围,才能让“圈外人才从圈内人才活奔乱跳”的情景中看到自己加盟后也能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光明前途,看到自己加盟后也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看到自己加盟后也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结果。而不是“鸟入笼子”的悲惨,更不是“地狱无门自来投”的结局,才能使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能最终产生能吸引现有人才、招引外来人才、牵引“含苞欲放”人才的凝聚力,才能把无数个个人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后汇集成强大的综合国力,走进富裕型的小康社会。
总之,能否创造一个“仁者上仁岗,智者坐智位,人人显专长,尽才唱人生”的使人心情舒畅、乐于奉献的环境,是尊重人才、用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