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财女:做好人生的投资组合


  价值中国专访美国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高级副总裁 张达红

  1、从翻译到金融分析师: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2、私人银行:如何面对超高端客户的不同需求?

  3、幸福财女:如何做好人生的投资组合?

  

  从翻译到金融分析师: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价值中国:您作为美国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纽约)高级副总裁,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据我了解,您从小就博览群书,书中的世界曾给您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张达红:
读书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培养的良好的习惯。我觉得广泛阅读对于我从小的学习帮助特别大,尤其,我作为一个文科生,在学校读书十分轻松,其实这跟广泛的阅读关系非常大。我工作之后也逐渐认识到一个人的成熟度,可能跟你的学历没多大关系,跟你对社会的了解,跟你对人接触的多少有很大关系,但学生可能还没有多少机会去接触社会,读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可以让你间接地去了解社会,它能够帮助你成熟。如果你在读书的同时还善于动脑筋、提问题的话,收益会更大。

  价值中国:您说读书能够助推一个人成熟,您看了这么多书,那您在年少的时候就是个早熟的人吗?

  张达红:
我从小到大都是班上最小的,比同班的都要小两三岁,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过自己很小。我觉得读书真的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你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无意识中就可以将很多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交谈中往往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价值中国: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您怎么看待“读书”和“行路”的关系?

  张达红:
我对“行万里路”的理解是,你要多经历生活的各方面,体会各种文化,我觉得它更多强调的是,人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的事物,要自己去体验去经历,我觉得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读书也是一种体验,亲身经历也是一种体验,这是息息相关的。

  比如说,在学英语这个问题上,我们就能看出这两者的关系。在中国有一股学英语热,我对中国学生学英语感到很困惑的一点就是,为了学英语报了各种班,买了各种教材,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现在信息又这么丰富,接触到外国的资料有这么方便,你挑自己喜欢的主题,去读相关的英语资料就好,这是一举两得。我觉得去报各种班、买各种书、做各种题,这样学英语肯定是学不好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是一种负担。多学一种语言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因为你多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所以读万卷书,一定不是读为了考试的书,一定要从丰富自己人生经历的角度来读书,读爱读的书。

  我出国之前,就没有去报过托福、GRE班,因为当时在外交部工作,也很容易接触到外国的报刊杂志,所以对于出国准备英语考试,也是天时地利人和,我在我工作的实践中,同时把语言也学好了。

  价值中国:您在16岁时以外语类全省第一的高考成绩考上北大,但在语言只是一个工具的语境下,您当时为什么选择英语专业而不是其它专业?

  张达红:
我很小的时候其实是想做作家,我们那个年代很少能看到外国电影,我当时非常着迷,很爱看,然后我看了几部电影都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的,我当时就想要是能到制片厂去工作该多好,所以我就想学英语。我们那时还是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但是,我的父母非常开明,也非常支持我,他们也从来不强求我去学数理化。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学英语并不一定要作为一个专业来学,学会了一门外语,你的人力资源就多了一门技能。这对于丰富你的人生也很有好处,你可以比别人多接触到很多东西,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所以只要有条件,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一门外语。我觉得受益非常大。

  价值中国:您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毕业,从担任中美高层领导会晤翻译,到最后辞去外交部翻译这令人羡慕的职位,是什么事情触动您做出这个决定?

  张达红:
我当时在外交部时,并不喜欢那种工作方式和工作氛围,当时真的是很想早点离开。但是这份工作也给了我很多锻炼,因为当时我毕业时年龄还很小,我比同龄人有更多的机会去见识一些大场面、大人物,更早的经历了一些高压力的环境,这是非常锻炼自己的。后来我在美国的大学当助教,一点也不会怯场,就是心想,那么多国家元首都见过了,面对学生还怕什么。

  价值中国:1992年赴美的最初,您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专业,潜心学习国际政治经济学,1998年又申请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求学,这期间是什么促使您下定决心要完全从事商业经营?

  张达红:
当时高科技产业刚开始发展起来,很多人就建议我去读计算机专业,但是我从小就喜欢文科,离理工科实在差太远;也有人建议我去学MBA,其实当时也很盲目的,就是觉得这个工作也很好找就选择了它。当时只有这个单纯的考虑,我也没有想到会对这个感兴趣。理财是金融下非常专业的一个分支,在商学院两年,让我的思维方式得到了一个很重大的转变,中国人都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模糊糊的方式,但是商学院的课程教会我,做任何决策都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和证据,决策之后再收集数据反馈分析,然后再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正,这种思维方式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以前从未接触过,此后,在我的职业和生活中,我都会有意识地把这种思维方式带进去,读商学院的这两年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从商学院毕业后,我来到了美国的一家非常大的传统媒体公司,他们认识到如果再不投资新媒体的话就会落后。我从事的工作是专门负责对互联网投资的,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到做投资分析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工作。所以从那时候才定下来,我的职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

  价值中国:因此,您就开始专注于投资管理行业?

  张达红:
我家曾经在高科技泡沫时,遭受过严重损失,这是有切肤之痛的。人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任,很多事情如果自己不闻不问,麻烦就会自己找上门来。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另外,我也分析了自己的长处短处,我的长处是非常善于分析,可以从很多复杂的资讯中总结找出关键的部分,而且我很喜欢这一类的工作;短处是,我可能并不是很擅长跟人打交道,那时的书生气还是很浓的,我并不是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

  后来,我就下定决心,去考CFA,它是一个非常灵活的项目,你可以平时自由安排时间来学习,但同时又是要求十分严格的,这可能是所有职业认证里做得最好的。很多年轻人如果想进入金融行业,多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好的。

  价值中国:您从北大毕业后就不断变换着身份,从翻译到金融分析师,请问您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的?您对年轻人探索职业发展道路有何建议?

  张达红:
我从事过的职业也非常多,我常跟别人说,我的简历两页都写不完。

  我们那个年代也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中国很重视教育,但是一直有个缺陷就是不教会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后来经历过了很多才明白,以前走过的弯路也不是弯路,它们都有意义的。我以前就想过要是不读博士,早几年出来,早几年读商学院,我或许会发展得更快,但后来回过头来想,并不是这样的,我读政治学时读过的书对我后来做理财的影响非常大,其实那些年一点都不是浪费。

  我对每一段经历都是回头总结过的,我觉得每一段经验都是一段财富,不要以为可以规划一个特别完美的职业发展道路,一开始太顺可能反而不是好事,如果没有经历过一些挫折,就不会主动去思考,认为什么都是想当然的。一开始稍走些弯路对丰富人生经历也特别有好处。我不能想象,很多人就在同一个地方、一个行业呆了一辈子,这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年轻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体验了都是值得的。

  所以,我对年轻人的建议就是,做每件事时一定要特别努力去做,做完之后要回过头来想,做的事情的对错,以及哪些是感兴趣的,什么是适合的,然后再走下一步,并不是一开始就要去追求顺风顺水,追求很好的关系,一下子就进入很优越的地方,这对于自己并没有大的益处。

  私人银行:如何面对超高端客户的不同需求?

  价值中国:您现在专注于私人银行的投资管理,每天面对不同的超高端客户,处理不同的案例必须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您一般根据什么向客户介绍投资产品?

  张达红:
我现在在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工作,服务的都是超高端的客户,最低的资产门槛是2500万美元。面对的每个客户都极其不一样,很少有固定的一套模式可以推荐给每个客户,因此,更像定制化的理财服务。而且由于私人银行的客户,由于他的年龄段,家庭关系都不一样,他在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差别也很大。

  像在美国这样成熟的资本市场里,对于大盘股,基金经理能够带来的附加值并不多,在这个板块里多买一些ETF就可以了,因为便宜;如果要投资海外产品的时候,海外市场没有美国这么成熟、发达,市场有效性就不如美国那么高,所以基金经理能带来的附加值就比较高。一般,在大盘股这块,我们都建议用被动管理的产品,在海外产品里,我们一般建议用积极管理的产品。

  价值中国:您是如何满足客户要求的“特殊情况下的绝对回报”的?

  张达红:
我们有几个原则是贯穿始终的。

  第一个准则是,我们花旗有一个哲学叫“整体财富观”。当客户有一笔余钱到我们这里来做投资管理时,我们会问他你在其它地方还有无投资,是什么形式的投资,他的风险偏好,以及对税务的要求等。所以我们会要求客户提供一个整体的信息,知道他整体的资产配置,同时也会考虑到他整体的局限和特殊的要求。

  第二个准则是,花旗运用自己的研究能力来评定不同的风险类别,根据每个客户自身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市场表现,把长期性的考虑和战术性的考虑结合起来,一定不会是死套一种数学模型推测出来的。

  第三个准则是,跟客户非常及时的沟通。我们毕竟不是圣人,能够做出滴水不漏的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跟客户交流,让客户理解和接受我们的哲学,我们也要理解客户的出发点,如果有问题,我们会及时的沟通,如果客户知道了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我们可能不是唯一的一家可以给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我们要能竞争赢过对手,我们会think out of the box ,我们会有一些创意的概念、创意的运用,但是怎么用又是很不一样的。

  价值中国:在您的工作中,您遇到过难以沟通的客户吗?

  张达红:
我在工作中倒没有遇见过难接触的客户,只是有些客户会非常投入地参与管理,他会有很多建议,这样是稍微麻烦一点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开诚布公的把我们理财哲学告诉他,在双方都理解认可的前提下,再做下一步的工作。

  如何做一个幸福财女?

  价值中国:在您的《幸福财女计划》一书中,您探讨了“什么样的男人值得投资”,请问您的择偶观是什么?

  张达红:
我的择偶观其实很传统,用八个字可以概括,就是“情投意合、门当户对”。婚姻必定是需要感情基础的,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基础,但光有感情肯定也是不够的。说门当户对,倒不是指的钱财、社会地位方面,而是两个人的爱好、出身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这些更重要。在这些方面多听听老人的意见还是很有好处的。

  价值中国:选择人生伴侣最看重的是什么?

  张达红:
选择人生伴侣有几点最重要的,首先是人品。人品指的不是他对你好不好,而且还包括他对待其他人是怎样,他的为人处事是怎样。并且两个人的思想沟通要比较平等,他要比较开明,能够接受你的独立性,你有自己的空间,这个是互相对等的。他要能接受你的独立人格,而不是认为你是附属于他的。而且,从一个小家庭来讲,两个人都有独立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社会,可能会经历很多黑天鹅事件,两个人要做到分散风险,两个人都能够独立生存,互相支持更好。其次,应该考虑他的成熟度。第三、个性比较开朗,思想比较开明。

  价值中国:在金钱、家庭、爱情、事业当中,您认为女性应该如何把握平衡点?您如何看待“嫁得好”与“干得好”的关系?

  张达红:
我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觉得讲得很有道理,大家都在谈事业和家庭怎么平衡,因为没有平衡就感到很痛苦。但要做到完美的平衡是不大可能的,要把家庭和事业的冲突当做一种必然的现象,坦然的去接受。不用刻意的去追求平衡,只要尽到最大的努力就好。

  在“嫁得好”与“干得好”之间没有绝对的比较,这两者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人生有很多决定,这些决定综合起来决定了你的人生质量,幸福指数。嫁得好只是一时性的,但是能否延续下去,这是需要去经营的。如果只是干得好,一心只顾工作,身心也不会很健康。女人不能强迫自己只选择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两样都要?干得好可以给家庭带来愉悦的气氛,嫁得好也可以给工作带来很强大的支持,在工作中就更加能够放开手去干,应该用相辅相成的观点来看。

  干得好了,社交面广了,机会都更多了。嫁得好绝对不是一个保险箱,即使你丈夫对你始终很好,万一发生了黑天鹅事件,你也很难抵抗。对于每个人来讲,黑天鹅事件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遭遇的黑天鹅事件可能是财产全部损失掉了,有人遭遇的可能是时局变化了,只有把自己的能力培养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保证在经历了黑天鹅事件后能重新站起来。

  价值中国:您在书中列出了一些数据“中国在2009年达到每100个女婴比132个男婴”,而令人不解的是剩女现象却越演越烈。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剩女问题?您如何分析它的原因?这与美国有什么差别?

  张达红:
剩女问题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在落后的社会肯定不会存在剩女问题的。过去几千年来,女性都是出于弱势的地位,然而如今社会是靠软能力的,女性的一些特质却使女性在现代社会占有一些优势,中国的女性都很优秀,所以出现剩女问题很正常。所以我觉得女性,先把自己做好了,如果遇到了好的伴侣就是锦上添花,没有遇到也不用着急,你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并不是每一个成年人都有结婚的需要。

  剩女这问题,在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的。因为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存能力之后,她的眼界就高了。在美国也有,但是他们不会把这当成一个社会问题来看待,他们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

  价值中国:您在书里提到“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用一张人生资产负债表来概括”,您认为女性应该拥有怎样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呢?

  张达红:
有形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房产、汽车、艺术品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都很好理解。有形资产有几大类,在每一类的资产配置上,一定要尽可能的分散风险,尽可能多的包括不同的资产类别,每个类别都要去关心,去了解,如果适合的话,就放到自己的投资组合里去。

  无形资产是经常被忽略的东西,大家可能很少会去想,在进行财富积累时,人力资产的作用,其实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很多人的工作特点,很可能就决定了你的人力资产的特点,我在书中也举了章子怡和于丹的例子。她们两人的工作性质非常不一样,一个是股票型,一个是债券型。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性质有个非常清楚的认识,而且人年轻的时候,人力资本占你整个财富比例是非常大的,因为你没有太多余钱去进行有形资产的投资,所以你应该培养自己人力资产的长期增值能力。而年纪大的人,有形资产所占财富比例更大,所以更应该考虑它的安全系数,保本增值能力,由于没有人力资本去缓冲,有形资本就很容易产生波动或亏损。

  很多并不直接给你带来钱的东西就不是财富,很多无形的东西在将来可能给你带来的财富更大,从现在就要开始注意投资。人力资本包括工作能力,人脉,整体素质,如果能量化,就是你的挣钱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讲,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去考CFA才做得好理财,但基本的知识肯定是需要的,如果没有这么多知识和时间,就需要专业人士来为你打理,所以怎样识别什么样的专业人士适合给你做理财管理更重要。你知道怎么用专业人士,能够“四两拨千斤”,又何必事事亲躬呢?

  价值中国:您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人生也是一个投资组合”,那么,女性应该如何做好人生投资呢?

  张达红:
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我有一句话是“心中有钱,功夫在钱外”,要懂得保护自己,培养自己抵御黑天鹅事件的能力。金融知识很关键,是你人力资产的一部分,你要认识到这个的重要性,要有意愿去了解。